急求汉史论文。

论《汉书》的文学人格

泛武丁

(安徽黄山黄山大学文学院)

245041)

摘要:从历史散文的进程来看,《汉书》在文学史上与《史记》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汉书》严谨而中庸。

结构曲折多变,其语言代码不乏灵动。它的情感虽然有所克制,但依然丰富,对人物的刻画在每一个细节中都表现出了精神。汉书

在叙事风格、叙事内容、语言锤炼上更加精准。与《史记》雄浑的风格不同,《汉书》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严谨。

法治下的从容优雅之美。

关键词:历史散文;韩曙;文学个性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I06文献识别码:A文号:1673-1794(2008)02-0004-03

作者简介:潘定武(1967-),男,安徽舒城人,黄山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

《汉书》作为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在历史上。

学术创新和重大文化意义有目共睹。自先秦以来

作为汉代历史散文进程的观点之一,《汉书》在文学史上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对《汉书》的文学评价是在当代。

总的来说是低调的,文学研究基本上还是局限于几篇名家文章。

文体结构相对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汉书》的文学成就。

尤其是缺乏对文学人格的理解。

从《春秋》到《史记》,历史杂文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示。

各自的文学个性,都有自己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历史”

纪尤其不可复制。所以,正如诗歌在唐代达到顶峰一样。

宋朝不得不另辟蹊径,《汉书》只是与之不同。

《史记》的出现有其独立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人类

几经波折,学生对宋诗的认识有了新的面貌。

最后肯定虽然在艺术上略逊于唐诗,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与唐诗双峰并立。也可以相信,当我们不同于欣赏时

当我们从《史记》的角度来评判《汉书》的时候,我们也会看到历史和汉。

历史散文中两座高峰并存。关于《汉书》独特的文学个性,

接下来的面试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结构见严。

由于独创和司马迁的浪漫情怀,《史记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sk308)

接收日期:2007年3月-2007年5月4日

虽然结构宏伟,但历史有疏漏。经过精心调理,班固造出了韩

书的形式更加工整,体系更加严谨。当然,这也是韩

书被批评为它如此坚实以至于停滞不前的原因。事实上,整个《汉书》

身体结构严谨、适中、和谐。

韩曙以高祖创建汉朝开始,以王莽覆盖汉朝结束,高祖纪

和《王莽传》无疑是班固最受关注的两部作品。高第记

写得郑重而默默,最能体现天汉的天气;《王莽传》是一部完整的书。

于第一巨,亦为书中第一变本”[1](《汉书·评论》,P258),其体。

它是一本传记和传记的合集,结构宏大,脉络清晰,传记的结尾以

“天下皆知韩”一词是终局的,既是总结,也是

使这本书完整。整本书在结构上有一定程度的整理,但也不乏交流

改变。单就一篇文章来说,王莽的传记就有四万多字,而且是以“出轨”为主线

心为中心”贯穿始终,并指出是“外交帅”和“内政”

父亲”和“隐情求名”是写“诈”的三个方面;自欺欺人

用“欺骗别人——

骗人——

——自欺欺人”,全文结构随意收起。汉书

像《王莽传》,结构既精确又清晰,也曲折。

并不少见。《东方朔传》曾被刘知几批评为“琐碎烦人,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的文章”[2](卷

16《杂记》),但东方朔真的是西汉的“滑稽英雄”,班固。

这篇文章也有独特的魅力。传记中描述的一切都是合理和谐的,作者

把东方朔控主、处理古今的搞笑才能放在武帝的政治中。

以“长城”为背景,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刻画,无疑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又琐碎又烦人。通篇结构,文笔奇正,堪称《汉书》之人。

传记的另一种风格。

第二,叙事生于平淡的现实。

与司马迁相比,班固有着更为严谨、正直的性格。

追求稳重平实的风格。《汉书》的叙事追求一种经典。

朴实无华的风格,无论写人、说事,不骄不躁,跌宕起伏。

他什么都擅长,然而,班固的文采仍然可以在他的创作中充分表现出来。

与史记相比,《汉书》的叙事总体上是平淡的,但仍然丰富。

多姿多彩的姿态。

《张瑜传》虽只是闲言闲语,但由于选材考究,很好地利用了线描。

对比,无限意义在于平淡。特别是分别接待了彭。

宣、戴崇、幼子求官是两节,前面一节有几个字是典型刻的。

画一个两面官场的形象,辅以“和二人听,各。”

自我满足也意味着更多。在后一段,张瑜在他成为皇帝的时候来请病假。

给他小儿子要官位的机会,只有那句“虞书看重他的男孩”,才会是他的身体。

内心又高又脏的本质显露无疑。孙宝川擅长

在复杂的矛盾中刻画人物,特别是写一段关于侯文的话,是很复杂的。

在这些关系中,孙豹、侯文和杜知几的形象呼之欲出。

第三,详细写人见风。

《汉书》重点描写了100多个人,大部分都比较有个性。

为了鲜明,很多都成了典型人物。班固也讲究替换。

现象事件,在复杂矛盾中表现人物性格,与史记不同。

相比之下,《汉书》的叙事风格不仅平淡,而且更善于描写琐碎。

事物往往捕捉看似琐碎的细节。《汉书》的精致之笔

触动往往直达角色的灵魂,具有生动表达的力量。

《孔光传》写道,有人问孔光宫中的树木如何,孔光

我居然用其他语言回答了。表明孔光守法,可谓小而公正。

见怪不怪。《霍光传》把霍光描述成一个人,但只写他的日常行为。

小事,而且只有“停在一个普通的地方”和“不掉大小”的数字。然而,

霍光的正确和细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写霍光谒见宣帝,不料

“内外恐惧,背后若有刺”这句话,说明宣帝是反对霍光的。

对嫉妒的深深恐惧也掩盖了霍家的惩罚。王莽传

成名前写王莽的歌邀请他是荣幸,也是通过他老婆的布迎来客人。

展示小东西。尤其精彩的是《外戚传》讲述了历史上的皇帝孙的故事。

母女俩互失姻缘的故事,把鸡毛蒜皮的小事说得活灵活现。

如画,而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作者无言的感受也包含

其中就有。

第四,语言雅俗共赏

古人称赞《汉书》语言优雅简洁,如

刘知几称赞其“言之精炼,事之极秘。”

[2](卷

1“六院”);刘熙载是。

徐是“高雅而深刻”的

[3](文健,P15)。近代以来,大多数学者评论说

价格低廉,甚至完全否定其语言成绩。或者认为

“吕后喜欢用。

古文字,崇尚藻饰,偏向排列情侣,措词有难度。"

[4](P162),或称“宰予”

在文字方面,《汉书》不如《史记》通顺、平行、飘逸。

句子多,文体卡在一个平板里。"

[5](P162).

诚然,《汉书》的语言不如《史记》口语化,但也绝不是盲目的。

雕琢,追求优雅。受时代风气和作者个性的影响,韩

书》,文体严谨醇厚,叙事常以描写简单,语言优雅为特点。

不难,句式比较完整零散,引用了大量口语俗语和谚语。

材料,为了增加其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整体上可谓高雅通俗。

是的,而且几乎没有停滞的嫌疑。

第五,情感内敛丰富。

班固的历史伴随着复杂的情感,甚至矛盾的内心。

国家,由于政治压力和班固自身的个性,形成了

《汉书》特殊的情感表达不仅仅是几章,比如王莽。

总体来说,传记中的情感表达比较平和内敛。

与《史记》的激烈宣传形成鲜明对比。评论员因此批评。

班固写史的时候不是很有感情,甚至把《汉书》斥为历史的法案。

这无疑是一种极其片面的观点。在《汉书》中,班固性格内向

丰富的情感可以说充斥了所有的文章,几乎在每一部重要的历史中。

对人。

对于苏武,班固十分钦佩,但《苏武传》

除了《颂引孔子论》的结尾,“仁者仁者,无存也。”

“害仁”的话是直接夸的,剩下的都是说给苏武自己听的。

线的书写以及与魏律、、李陵的比较,展现人物性格与意志

情感丰富。通读《苏武传》,我们不仅感受到

通过苏武的伟大人格,也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赞美上帝与班固的爱国思想。对比苏武。

班固所抱的李陵,感情颇为复杂。在《李陵传》中,

作者通过客观叙述,把李陵与匈奴交战的险恶环境

以及李陵英勇抗敌,未能战胜他。

然而,无论是作者还是李陵的死都是一大憾事

同情,或对他的批评,并没有在传记中直接透露,只有

是《汉书》,一种内向的情感表达,完全不影响我们。

理解它的丰富含义。

第六,精致的审美风格

与英雄的史记相比,《汉书》的审美风格是

它精致优雅,同时码重中不乏灵动之美。

《汉书》经典的特点是重寓意,对时代风气和阶级要求严格。

金对待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东汉初年,文人的文风儒雅厚重,影响深远。

文笔也醇厚。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班固更是兢兢业业。

服务天下的原则,力求客观展现西汉的兴亡史。

历史画卷,以鉴今人。尽管《汉书》改变了《史记》中的人物形象,

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但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它比“历史”更好

记住”更严谨。它的语言比史记优雅,它的情感比史记优雅。

“姬”含蓄,有一种独特的温柔之美。如果把《史记》拿走

人气势胜,汉书风度从容胜。

-5

《汉书》不时在正典中散发出生动的魅力,这种魅力是自我实现的

特别的仙境。林纾曾评论说

“吕后的叙述,略见不如《史记》。

复而精,但其机智奇妙,知其自然”,也称“知其然”

“《吕后》中的爱情。

韵,虽然偶尔涉及写作,但也超出了他的历史。"

[6](《你应该知道的八件事》)不是虚名。

不可否认,《史记》会因其伟大的文学成就而被后人铭记。

历史散文很难遵循模式,也无法超越。就整体文学成就而言,韩

书不如史书。然而,《汉书》独特的文学价值并不存在。

《史记》的模仿和潮流,乃是时代的体现(下到第

第14页)

(上接第一段)

5页)和个性特征的创新。文学发展与时代精神

现实是分不开的,时代变了,文风也会跟着变。对于“一代人”

有一代文学”,人们往往只对它作宏观的看法。

解,其实从相对微观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一样的。比如汉朝

比如文学,就不同于西汉前期和东汉后期的文学。

也不同于东汉初期。评判不同时期的文学,应该有历史,

辩证的眼光,也不方便用一个简单统一的标准来拍板。论整体风格

观之,《史记》像一个浪漫热情的少年,《汉书》像一个成熟的少年。

年份;《史记》如写意,《汉书》如工笔。

同PENINSULA史书记载,如龙门黄河,狂跃不可缚;“韩曙”就像

石雕卧虎,内敛沉静,有着深沉的生命力。两本书可谓各有千秋。

特点,各有各的妙处,相比《史记》中的纵横捭阖和风流奔放,

《汉书》最突出的文学个性是雅、雅、顺、精。

有时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内敛而不沉重,冷静而有活力,真诚

法度严谨突出,情感波澜深厚,《汉书》也算是吧。但是

《汉书》的文学成就是在东汉经学和占卜的氛围中取得的。

周围都是严格的法度,比史书记载还难。

珍贵。虽然我一直注意到历史和韩的创作背景以及马和班的个人

等因素,但往往忽略了《汉书》历史散文的独立性。

性无疑是《汉书》文学研究中最大的误区。抛开这个错误

区的干扰,我们会看到《汉书》有自己独特的功能。

一个新的文学世界。

[参考文献]

]

[1]李景星

对四部历史的评论

[M]。长沙:岳麓书社,

1986.

[2]刘知几

蒲圻龙铜石

石对解释道

[M]。上海:上海书店,

1988.

[3]刘熙载

。艺术大纲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4]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集体班

中国文学史

[M]。北京:人民

民间文学出版社,

1958.

[5]吉林大学中文系

中国文学史草稿

[M]。长春:吉林人出局

版俱乐部,

1961.

[6]林纾。春觉斋纸业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审稿:姜文贵;编辑:曹晓云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