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逻辑错误重新编程

化蛹2019-05-09

我的第一堂课,请同学们预习24个逻辑错误,防御机制等等。有些同学不太明白这一点:我们是来精神上成长的。逻辑错误是用来做什么的?我们不是来学逻辑的。

我想谈谈这个。

众所周知,在我这里,成长的主要途径是:觉悟。我们在初级课上讲过纠缠等等...有些人没听过也没关系。试想,如果一个人内心纠结,有一些痛苦和不适,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的想法和信念造成的,不是吗?

这些思想和信念,在这里,统称为:思想。他怎么能这样对我?比如: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再比如:啊,我不够好...诸如此类。

我们的情绪往往与这些想法紧密相连。所以,意识到这些思想的内容和背后隐藏的逻辑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内在逻辑相当于我们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很多时候,我们会被错误的逻辑方式蒙蔽,走不出各种思路。包含逻辑错误的想法就像一个迷宫,一个没有出路的迷宫。......

下图是一个莫比乌斯环和一个克莱恩瓶。

莫比乌斯环

克莱因瓶

我在说什么?就是我们的思维有时候会进入这样的“循环”。然后越想越痛苦。就像经典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我们都专注于探究对方为什么去。如果我们理解了思维中的逻辑错误,就很容易看出这里有问题。

我有一个学生。我给他看了24个逻辑错误。看完之后,他感叹道:“啊,大部分都是我经常说的,经常想的!”“所以,就我的经验而言,如果不能轻易看到逻辑错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实现自我,那几乎是梦想。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看24个常见的逻辑错误。

第1条:稻草人

稻草人是稻草做的小人。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人。在这个比喻中,“稻草人”的意思是容易对付的东西。你先把对方的观点变成一个容易推翻的版本,然后反驳,但你反驳的其实不是对方的真实观点。

在与他人争论的过程中,如果你为了更容易地攻击他人而故意扭曲他人的观点,例如,无中生有地夸大、歪曲甚至制造他人的观点,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合理。这就产生了稻草人谬误。这不仅影响理性讨论,也影响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举个例子

答:我从小就喜欢台风天气。

多么冷血啊!你知道台风造成多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吗?

注意:台风破坏性很大。一个冷血到喜欢这种悲剧的人?不一定。当他说他喜欢台风天气时,他所能想到的只是他的个人感受——喜欢凉爽的天气,或者喜欢在风中咆哮的兴奋感。但是,在B的道德大棒下,A真的是百辩。稻草人被轻松打倒,A也下台了。稻草人太成功了,别人一时很难看出问题。

举个例子

我喜欢日本艺术。

乙:什么?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了中国。你怎么能爱他们,你这个叛徒!

注:“热爱日本艺术”和“热爱日本军国主义”是两回事。

举个例子

小明:“你怎么不回我微信?”

小华:“我昨天很忙。本来是要回去的,但是忙得忘了。”

小明:“我知道在你心里,工作比我重要。”

举个例子

妻子说:“亲爱的,该打扫车库了。”丈夫抗议:“什么?又打扫卫生了?我必须每天打扫车库吗?”

换句话说,稻草人谬误就是断章取义,偷换概念。稻草人谬误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论证中一定要保证题目的一致性,否则稻草人谬误不会有效削弱论证。

第2条:错误归属

你可以从两件事之间可能的关联中得出一件事是另一件事的原因的结论。

当你看到两个事物同时存在时,你会觉得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原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件事,未必有因果关系。也许这两件事有相同的起因,或者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他们的直接存在只是一个巧合。一件事先于另一件事发生并不意味着两件事之间一定有因果关系。

举个例子

小明非常饿。他买了一只烤鸡和两块烤蛋糕,但吃完后还是觉得饿。于是他做了两碗米饭,吃了还没觉得饱。于是小明总结:烧鸡和烧饼不足以充饥,只有米饭有用!

举个例子

看到马云成功了,小王总结:他不是早几年刚做电商吗?看到华为的成功,小昭总结为:人是狼精神,技术是狼精神。

这种人在分析问题时,很难挑出所有的条件和原因。一个是知识储备不足,一个是思维惯性。

第三条:诉诸感情

一个论点犯了诉诸情感的谬误,当且仅当它试图通过诉诸人类情感而非理性来证明结论。

你所操纵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阐述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情绪波动,但如果只用情绪操作而不是逻辑阐述,就会犯诉诸感情的错误。每个心理健康的人都会受到感情的影响,所以这种谬论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论是一种低级不诚实的手段。

举个例子

小红看见小明在餐厅吃狗肉,就上前训斥:“你怎么能吃狗肉?小狗太可爱了,就像个孩子。你忍心伤害一个孩子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举个例子

妈妈那么爱你,她怎么能骗你呢?

举个例子

如果你买了我们的车,你会比别人有更高的地位。

第四条:谬误。

当你看到别人的逻辑不对,或者他的论述水平很低,你就觉得他的观点没有什么正确的。

很多时候,辩论赛的赢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更好的辩论技巧。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观点有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的。

举个例子

答:“我们需要均衡的饮食,因为这对治理雾霾很有帮助。”

乙:“真乱!看来均衡饮食是骗人的。”

举个例子

汤姆:“我说英语,所以我是英国人。”

小张:“美国人、加拿大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也说英语。你把说英语和身为英国人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逻辑错误。所以,你不对,你不是英国人。”

注意:汤姆可能是英国人,也可能不是。他的论点是谬误的,这不足以说明他的结论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

小王:“所有的猫都是动物,咪咪是动物,所以咪咪是猫。”

小张:“你这么说是犯了逻辑错误,所以咪咪不是猫。”

第五条:滑坡谬论

也称为过度延伸。“如果A发生了,那么B会发生,那么C会发生,那么D会发生,然后Z会发生,那么A应该不会发生”,用了一系列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各个环节的因果强度,得出了不合理的结论。

你不讨论现在的事情(a),而是把讨论的重点转移到幻想出来的极端的事情(z)。因为你没有给出任何证据证明A的发生一定会导致极端的事情Z的发生,这是诉诸恐惧的谬论,也影响了人们讨论A时的客观性。

举个例子

小红反对同性恋结婚,因为她认为如果我们允许同性恋结婚,那么就会有人想要带着桌椅结婚。小红犯了滑坡谬论。

举个例子

你必须努力学习!不好好学习,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去扫大街!你想一辈子扫大街吗?

举个例子

“如果你连一个房间都收拾不了,以后还能做什么?”

第六条:人身攻击

通过攻击一个人本人(性格、地位、动机、态度、阶级或处境等。),而不是攻击他的论点,转移讨论话题,最终达到诋毁他论点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对的人,不是事。”

人身攻击不一定是直接攻击,也可能通过暗箭伤人、暗示观众等方式引起对对方人格的怀疑。你试图用你对他人人格的攻击来取代一个强有力的论点。

举个例子

当小明提出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建议时,小红说她不相信小明说的任何话,因为小明不爱国,经常批评政府,不懂得感恩。小红犯了人身攻击的谬论。

举个例子

“你不是历史学家。你有什么资格发表意见?”

举个例子

“你是一家石油公司的雇员。为了利益,你当然会质疑全球变暖!”

第7条:诉诸虚伪

我指出你的错误,你反过来指责我:“难道你没有……”,从而避免承认或解释你的错误。这是一种常见的回避问题,甚至减少内心愧疚的方式。

你想用批评来回应批评,从而免除为自己辩护的责任。你这样暗示对方是个虚伪的人,但不管别人虚伪不虚伪,你只是在逃避别人的批评。

举个例子

甲:“你为什么不经我允许就把我的书扔了?”

b:“你上次不是没经过我允许就吃了我的零食吗?”

举个例子

“为什么他做了你就不说他,我做了你就批评我?”

举个例子

a:“自习时请不要大声说话”B:“你不是也在说话吗?”

举个例子

“对不起,麻烦你安静一下,打扰我看电影了。”

“谁让你坐我旁边的?我没有邀请你。”

第八条:个人疑虑

你得出结论,某个东西可能是假的,因为你不懂或者你的知识水平不够。

一些非常复杂的概念,比如生物进化,需要一些基本的理解和知识。有些人认为这些东西是错的,因为他们不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

举个例子

小红指着一块石头说:“你说进化论是真的,那就让这块石头给我进化吧。”小红犯了个人怀疑的谬误。

举个例子

“我不懂这种东西,所以不可能是真的。”

第九条:片面的谬误

当你的论点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改变规则和编造例外或特例来为自己开脱。

人们不喜欢被证明是错的,所以当他们被证明是错的时候,他们总是试图为自己开脱。只有诚实勇敢的人才能面对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例子:小红说她有特殊的能力,可以用塔罗牌计算未出生婴儿的性别。但孩子出生后,她发现自己的猜测是错的,于是说算命先生缺乏信仰。小红犯了片面的错误

举个例子

“我知道我们家的约定是谁把东西搞砸了谁负责打扫。然而,我只是搞砸了却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受不了就要清洗。”

举个例子

“我们公司的制度是乘坐经济舱旅行。但我是老板,我必须坐商务舱。”

第十条:归纳问题

问题中有陷阱,无论怎么回答,对方都难免会有罪恶感和尴尬感。

你试图用引导性问题迫使对方回答你的低级问题,从而破坏理性讨论。

举个例子

小红怀疑丈夫孙悦有外遇。为了找出答案,她问他:“陈轩的屁股上有胎记吗?”小红用的是诱导问句。

举个例子

你还在抽烟吗?

乙:没有。

甲:看!你抽烟了!

a的问题预设了B抽过烟,无论B回答“是”还是“不是”,都等于承认自己以前抽过烟。如果B根本没抽过烟,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回答“我没抽过烟。”或者干脆不回答。

举个例子

“你觉得陈大文的身高是多少?”“160厘米。”“你确定吗?再给你一次机会,好好想想。”“我觉得是160 cm。”“要不要重新考虑一下?”……

第11条:举证责任

你认为举证责任不在提出意见的人,而在质疑意见的人。

当有人提出观点,结果受到质疑,你认为举证责任不在提出观点的人,而在提问者。你不能证伪一个事物,或者你不能通过引用反例来证明它的合理性。当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一件事是合理的,并不一定意味着它是不合理的。

举个例子

答:“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制度应该改进。”?

b:“为什么要改?”

答:“为什么不换?”

注:A犯了举证责任的谬误。当对方应该证明自己的断言是正确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被诱导认为有必要由自己来证明对方的断言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

“此时此刻,在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轨道上,有一个绕太阳运行的茶壶。你当然不能证伪,所以这个说法是对的。”

第12条:语义模糊

用双关语或含糊的表达误导或歪曲事实。

你用双关语或者模棱两可的语言,当你被别人批评的时候,你用这些模棱两可的语言作为你的挡箭牌。

举个例子

地上一只猴子,树上一只猴子,还有几只猴子?

举个例子

“捐给慈善机构是对的,所以慈善机构找我们要钱也是对的。”

注意:这里是一个重要单词的两个或多个意思之间的摇摆不定。“对”这个词是有歧义的,它可以表示某事是对的或好的(例如,“我在这次测试中答对了所有的答案”),或者某人有权获得某事(例如,“每个人都有生命权”)。重要的是要确保论点中使用的主要词汇的含义始终一致。

第十三条:赌徒谬论

赌徒往往有一种心态:他的运气已经连续好到不吉利了;我已经连续几次运气不好了,所以是时候改变一下了。其实每一轮赌博都是一个独立的随机事件,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赌徒的谬误是强行联系独立的随机事件。

一旦赌徒们对这种联系深信不疑,他们就会视之为不争的真理。生活中常见的赌徒谬误包括:彩民对中奖号码的分析;股市专家对大盘的“趋势分析”;“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合”...

举个例子

“前面扔的五个硬币都是正面,下一个肯定是反面。”

举个例子

“我之前生了两次女儿,这次应该是个男孩。”

第14条:乐队彩车

受气氛的影响,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乐队和花车的节奏起舞。同样,人的思维总是习惯于随大流。很多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或者相信同样的事情,所以大家都认为这个事情是正确的。波段浮动的谬误是指你试图解释,因为很多人在做同样的事情/相信同样的事情,所以是对的。

一个事物/想法的流行与否,与它是否合理无关。地球是球形的,当人们相信它是平的时,它就是球形的。地球不在乎你信不信。

举个例子

看到“货币战争”如此火爆,小红相信幕后黑手一定是罗斯柴尔德和* * *经济协会。小红犯了波段浮动的谬误。

举个例子

“大家都这样,所以不会错。”

第15条:向当局上诉

你用权威人士/组织的观点来代替有力的论点。

要证明一个观点,光摘抄别人的观点是不够的,至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权威为什么会有那个观点。因为权威人物/机构也会犯错,所以我们不能无条件假设理性。当然,权威人物/机构的观点可能是对的,不能因为对方用了诉诸权威的谬论,就认定这个观点肯定是错的。

示例:

小红不知道如何反驳进化论,于是她说:“我丈夫孙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认为进化论是错误的。”小红犯了诉诸权威的谬误。

第16条:合成谬误

人们认为,一个事物的一部分的特征也适用于这个交易的其他部分或整体。

对某些部分合理的,并不意味着对其他部分同样合理。但有些人总是固执地认为,如果一个群体的某些部分具有特征,那么这个群体的所有部分也具有特征。我们需要给出这种整体一致性的证据。

举个例子

小红在看晚会的时候发现有歌手假唱,于是她以为晚会上所有的歌曲节目都是假唱。

举个例子

盲人摸大象的故事:每个盲人只摸大象的一部分,却认为这是整个大象。

第十七条: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

当一个人声称“所有的A都是B”却遇到“A不是B”的反例时,他就改变了主意,声称“B”不是真正的A,所有的“真正的A”都是B,在这一点上,“真正的A”和“真正的B”只是一套相互定义的逻辑,原来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因为A不一定是“真正的A”。

你提出一个观点,被别人批评。你试图通过“呼吁纯洁”来避免对方的批评,掩盖自己观点的漏洞,通过马后炮和修改标准来维护自己有缺陷的观点。

示例:

小红:任何心理学家都会看《暴民》这本书。

小明:我做了这么多年心理医生,没看过这本书。

小红:所有“真正的”心理学家都会看这本书。

举个例子

答:?男人好色。?

b:?不不不,牛顿是个男人,但牛顿不好色。

答:?牛顿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男人是好色的。

示例:

努力工作一定会成功。

我很努力,但是没有成功。?

答:你没有真正努力,或者说你不够努力。

第18条:基因谬误

你根据事物的起源来判断它。

你尽量避免正面的讨论,转而讨论事情的源头。这种做法类似于本文第六条中的“人身攻击”。他们都试图通过已有的负面印象从侧面攻击对方,却无法正面回应对方的论点。

举个例子

非洲黑人怎么会害怕中国的炎热天气?

举个例子

小明说:“日本在过去的150年里两次崛起,就是因为他们对现代欧美文明研究透彻。”

小红说:“日本明明是亚洲国家。怎么会比俄罗斯更像欧美呢?”

小红犯了遗传谬误。

第十九条:非黑即白

你把非黑即白当做唯一的可能,却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存在。

当有多种可能性时,只提供两种可选的可能性。我想通过非黑即白的选择来误导讨论,破坏辩论的建设性。要跳出这个谬误,就要积极主动地问“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听你的,不是A就是B?!

示例:

在谈到反恐战争时,总统说,如果你不支持反恐战争,你就是支持恐怖分子。总统在这里犯了一个非黑即白的错误。

举个例子

抵制日货就是爱国,不抵制日货就是不爱国。

举个例子

年轻人应该给那些似乎需要座位的人让座。如果没有,就是没素质,个人道德低。

第20条:窃取参数

你用循环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一个包含在前提中的观点。

你假设你的前提默认为真,然后用循环论证来证明。基本上可以认为“窃据”就是要求读者直接接受结论,而不给出任何真实的证据。这种逻辑混乱的论证往往发生在人们心中有根深蒂固的假设的时候,因为人们已经把这些根深蒂固的观点当成了确定的观点。

示例:

我知道有上帝,因为圣经是这么说的,而且圣经不会错,因为是上帝写的。?

举个例子

非洲是最大的洲,因为它比其他任何洲都大。

举个例子

吸烟可以杀死你,因为香烟是致命的。

举个例子

学生:“为什么我这篇论文没有拿满分?”

老师:“因为你写的东西没有达到满分的要求。”

第21条:诉诸自然

你认为一件事是“自然”的,那么它就是合理的、必然的、更好的。

事物的自然性并不使其具有好坏属性。自相残杀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但大多数人认为我们不应该自相残杀。

举个例子

小红觉得吃草药肯定比吃人工药物有效,因为草药更“天然”。小红犯了诉诸自然的谬误。

举个例子

素食主义是愚蠢的,因为人类吃肉已经有几千年了。

第22条:轶事证据

你尽量用个人经历或者个案,比如生活中听到的朋友的故事,或者一个来访者的案例,而不是逻辑论证或者强有力的证据。

轶事证据比复杂的、结论性的证据更容易获得,但要浅得多。大多数情况下,量化的科学数据和确凿的证据比个人经验和轶事更可信。

举个例子

小红爷爷是一个30年的老烟枪,现在80多岁身体还很好,小红因此得出结论:吸烟对身体无害。小红犯了轶事证据的谬误。

举个例子

吃很多糖不会导致蛀牙,因为小张每天吃很多糖,但是他没有蛀牙。

第23条:德州神枪手

你从大量的数据/证据中精心挑选对你观点有利的证据,而不是使用对你不利的数据/证据。

简单来说,这个逻辑错误就是指向哪里打哪里,就是先有结论再找原因。你先开了一枪,然后在子弹击中的地方画了个靶心,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神枪手。你先决定你的立场,然后你开始找证据,你只找对你好的,选择性忽略对你不好的。

举个例子

妻子:你在外面和别的女人约会吗?

丈夫:我向上帝发誓,我绝对没有别的女人!

事实是他有了另一个男人。......

第24条:中间立场

你认为两种极端观点的妥协,或者说中间立场,一定是对的。

虽然很多时候,真理确实存在于两个极端的中间,但你不能轻易认为只要处于中间位置,就一定是正确的。谎言和真相之间的中间地带仍然是谎言。

举个例子

小红认为疫苗会导致儿童自闭症,黄啸从科学研究的结论中得出疫苗不会导致儿童自闭症的结论。陈骁认为这两种观点的折衷——疫苗会导致儿童自闭症,但不是所有儿童——是正确的。小橙犯了中间立场的谬误。

举个例子

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小兰认为有必要重新设计公司的网站,而黄啸认为没有必要对网站做任何改动。因此,吕霄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重新设计网站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