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的深刻表现在哪里?

其深刻意图如下: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认为六国之亡“不利于秦”进行论证,批判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鲜明而深刻的政治观点。文末巧妙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主旨,深刻而发人深省。

做出赞赏的评论

这篇文章是议论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

文章开头就提出了“六国覆灭之弊在于秦之贿”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依据,从正面论证“贿秦”与“不贿秦”两个国家;进而用假设进一步论证,如果不接受秦国,六国不会灭亡,从反面论证;从而得出“报效国家的人,都是被权力的积累所掠夺的”;最后借题发挥,讽刺北宋统治者不要“破亡六国之事”。

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深入而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轮廓清晰,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既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又有首尾协调,从古到今相互辉映。本文运用了举例、引用、假设,尤其是比较论证的方法。

比如“行贿人”和“非行贿人”的比较;秦国和诸侯的土地得失比较,既以秦国受贿的所得和胜利的所得,也以诸侯受贿的损失和战败的损失;《归秦》与《安眠一夜》的频率比较:把六国和北宋比一比。通过比较,增强了“弊在秦贿”论点的鲜明性和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