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1,帝国主义列强的兴衰:欧洲的衰落与美日的崛起。

罗马诺夫王朝统治的俄罗斯帝国、霍恩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匈帝国灭亡了。欧洲三大反动堡垒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苏联和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共和国。

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表面上看,大英帝国的版图扩大了,但自治领的离心力与日俱增,大英帝国最终重组为英联邦。印度和其他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火如荼,再也无法平息。英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早在1913年就把地位输给了美国。战后英美经济实力差距拉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一去不复返。

战后,法国曾是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但其长期压制德国的企图遭到英美的反对和破坏。1924年法国占领鲁尔失败后,终于失去了处理德国问题的主动权。当纳粹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崛起时,法国统治阶级只想寻求和平,维护既得利益。老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厌战。和平主义和恐战主义弥漫朝野,以至于1940年5月德军进攻时,凡尔登的奇迹没有再出现,仅仅40多天就战败投降。

简而言之,欧洲已经走向衰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崛起的美国和日本却借战争之机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实力。除了不会被战争摧毁,美国的战争成本也比其他国家低。英国战争支出占国家财富的32%,法国占30%,德国占22%,美国只占9%。战争期间,美国接受了各国的大量订单。6月1914至6月1917,美国货物出口69亿美元,贸易顺差从6月1914的4.3亿美元激增至65438美元。出口的急剧扩大导致了生产的迅速发展。从1915开始,美国进入新的五年“战争繁荣”周期。以制造业为例。从1913到1920这七年间,欧洲制造业的产量下降了23%,而美国却增长了22%。到1920年,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二。1916年战前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313亿美元,1965438年涨到1518亿美元。农业总收入从1914年的78亿美元激增至1915年的空前水平,随后在2009年飙升至19177亿美元。

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的对外投资从1913年的2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1930美元,其中30%投资在欧洲。到1919,同盟国欠美国1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欠美国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增,从1913年的7亿美元到1921年的25亿美元,再到1930年的45亿美元。全球40%的黄金储备掌握在美国手中。英国的黄金储备从1913年的2亿美元增加到19210年的仅8亿美元。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而英镑的地位开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让日本得到了异常畸形的发展。它利用“大战天赐良机”,几乎垄断了中国东北市场,在英、荷、法忙于战争的同时,加紧对其殖民地的经济渗透。俄罗斯、英国等盟国的大量军需订单也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由于德国的潜艇战,协约国的船只受到打击,日本航运业首先发展起来。航运业也带动了其他行业,工农业生产越来越活跃,投资兴办企业越来越狂热,公司利润成倍增长。二战期间,对外贸易增长了4倍,银行资产增长了3倍,平均产量增长了1倍。从1914到1919,工业总产值实际增长了1.8倍,尤其是造船和航运业。短短几年,日本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虽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还不高),从长期外贸顺差变成顺差,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从1914到1919,日本的国际收支总额超过30亿日元。除了还清战前日本的外债,还向英法俄购买战时债券,向外国出借27.7亿日元。

2.战争引起的一系列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就是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在俄国革命影响下爆发的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两个帝国主义集团发动战争时绝对没有预料到的。

战争刚开始,双方都希望速战速决,但到1916结束时,战争已经陷入胶着状态。此时,协约国的前后军已经达到2500万,协约国达到15万左右。每一场大战都是大屠杀。因为大量农民被征入伍,大量土地荒芜,农畜产品普遍减产,物价上涨。1916-1917的严冬给战国的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人死于饥寒交迫。人们越来越想知道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随着交战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民反战运动日益高涨。法国罢工人数在65,438+0,965,438+06年为465,438+0,000人,在65,438+0,965,438+07年飙升至29万人。德国1917年4月的罢工最为激烈,有30万人参与。工人们强烈要求在不吞并其他国家领土的情况下实现和平。前线士兵反战情绪高涨。1917五六月的法国兵变最具代表性。大约3万到4万名士兵拒绝执行战斗命令。他们说他们再也不愿意为了一天五个苏(相当于六万五千四百三十八+0/4法郎)而死了。

在诸侯国中,反动腐朽的沙俄危机最深,所以革命首先在这里爆发。列宁说:“沙皇制度的极度老化和腐败(加上极其痛苦的战争的打击和负担),对我们自己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力量。”俄国落后的经济根本无法支撑一场持久战,更不用说国民经济在战争中受到的严重破坏了。1914-1917期间,15万人应征入伍,但只制造了330万支步枪。没有枪的士兵耐心地等待着在风雨飘摇的散弹枪中捡起倒下同伴的步枪。由于大量农民参军,农业劳动力大大减少,农场牲畜数量从2004年的1918万头减少到2007年的1913万头。粮食收成减少1/4。低效的指挥,加上武器弹药的严重缺乏,到10月底,俄军已经损失了600万人(包括死亡、受伤、失踪和被俘)。接近战争结束时,损失人数增加到大约800万。工农兵饥寒交迫,血流不止,再也忍无可忍,只好打。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顽固不化,继续帝国主义战争,这就决定了它必然灭亡。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领导下,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终于成功了。

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爆发了德国的十一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匈牙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英法美支持苏联的无产阶级政治罢工。

3.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1905俄国革命后,土耳其、波斯、中国都有革命,印度也出现了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自相残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民族工业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招募士兵,使殖民地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创新机械,他们反过来用学到的技能反对殖民统治者。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使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解释说:“在当代革命中,是时候让东方各民族参与决定世界的命运,以便不只是他国财富的对象。"

4.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

19世纪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似乎战胜国设计和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将长期存在。但是,战后出现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这两股政治力量是不受帝国主义控制的。第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等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两种力量的结合使得帝国主义列强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不可能统治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也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战败的德国无法承受屈辱苛刻的和约,必须复仇。胜利的意大利和日本觉得战利品太少,伺机再次瓜分世界。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首先打破了远东的华盛顿体系,随后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打破了非洲和地中海地区的凡尔赛体系。1935年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河非军事区,这是对凡尔赛条约的公然撕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战胜国和一个战败国终于走到了一起,结成了联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了两股新兴的、巨大的进步政治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再是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帝国主义战争,而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这种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进步的进程加快了,但这当然是帝国主义战争的发起者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