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利率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信用不好的用户觉得还款压力大,有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回收有影响。
在美国,贷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费,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一般都是长期贷款。但我们也知道,失业和再就业在这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收入不稳定或者根本没有收入的人如何买房?因为信用评级达不到标准,他们被定义为次级贷款人,简称次级贷款人。
因为之前房价高,银行认为即使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可以用抵押的房子偿还,拍卖或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由于房价突然下跌,银行在借款人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将房子卖掉,却发现获得的资金无法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无法弥补贷款金额本身,所以银行在这笔贷款上会亏损。其实银行知道你还不了。房价降温了,另一方面加息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一个借款人和两个借款人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可以的,但是由于分期付款利率的上升,以及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人,导致大量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如前所述,银行收回了房子,却没能高价卖出,导致大规模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方式,即购房者在买房后的前几年以固定利率还贷,之后以浮动利率还贷。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房市的持续繁荣和前几年的低利率,美国的次贷市场发展迅速。
随着美国房市的降温,特别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款负担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房市的持续降温也使得购房者很难卖掉自己的房子或者通过抵押的房子进行再融资。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大量有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中国的出口。
次贷危机减缓了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中国的月度出口增长率已经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到2007年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下滑。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这将增加全社会的就业压力。
其次,中国将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加上我国遭受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已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2008年6-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6.7%。同时,人民币升值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
最后,次贷危机会增加中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了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10%-20%的贬值带来的存量损失是巨大的。随着发达国家经济放缓,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国际资本加速流向中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次贷风暴的教训
美国的次贷危机始于今年春天,延续到初夏,在仲夏的7、8月份扩大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尽管通过各国中央银行联合注资和美联储降低再贴现利率等干预措施,危机有所缓解,但其冲击波仍在蔓延。8月以来,国内舆论对这一国际金融事件高度关注。24日之后,又发生了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上报所持次级债数量的消息,进一步证明中国不可能完全卷入危机。
目前准确估计包括三大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在次贷债券投资中的损失,就像对全球次贷风暴整体损失的整体评估一样,为时尚早。但从宏观上看,我们可以从全球次贷危机的积累、爆发和蔓延中吸取一些教训,这对资产价格泡沫极高、资本管制不会不了了之的中国是一面镜子。现实表明,金融自由化本质上应该是金融制度的进步,包括风险防范体系的不断完善。监管者、金融机构、房地产等“有权有势的人”更应该警惕资产泡沫,不要用今天的快乐换取明天的痛苦。
国际观察家在分析金融风暴时,普遍认为美联储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衍生市场离实体经济太远、金融文化缺乏改善是金融风暴的三大原因。尤其是第一个。
美国最长的经济繁荣期结束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和“911事件”迫使美联储连续降息。没有理由批评这项经济刺激政策的总体方向。然而,在实践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仍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前两年降息幅度太大,实际利率有时甚至为负;此后,虽然加息17次,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5.25%,但美元仍处于长期贬值阶段。根据通货膨胀指数,在取得初步成功后,2003年下半年至2005年下半年,月度CPI略有上升,2005年9月甚至达到4.7%。美联储加息过于谨慎,反应迟缓,是全球流动性过剩难辞其咎,也是此轮金融动荡的根本原因。因此,货币当局正确判断形势并采取果断措施非常重要。
衍生品市场链条太长,忽略了基本面,也放大了风险。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信贷最初是从住房的实际需求出发的,但却衍生为不同层次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而次贷客户的还款保障与客户的还款能力是脱节的,更多的是基于房价上涨的假设。当房地产市场繁荣时,银行获得了高额利息收入,金融机构纷纷涌向抵押贷款衍生品。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违约出现,危机爆发。因为链条太长,市场的自律和外部监管变得相当困难;由于中间环节大多是“别人的钱”,玩家的风险意识相当薄弱。虽然长链广泛分散风险,但危机后的* * *震动效应可能更加惨烈。
次贷危机也说明,即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众层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各种报告显示,美国很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甚至不知道复利是什么,也无法计算未来的抵押贷款成本,但他们仍然申请自己无力偿还的抵押贷款,住在自己买不起的房子里。这样做的人很多。但是,大众疯狂永远无法战胜市场大起大落的铁律。泡沫的突然破灭必然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而误入泡沫集群的弱势群体首当其冲。
这次次贷危机也对现有的美国金融体系提出了许多挑战。可想而知,从长远来看,危机必然会成为市场推陈出新的重大机遇。美国监管当局应对危机的措施,也应该在治标和治本的双重意义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解读。7月18日,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对这些措施做了详细说明。其核心是保护市场的正常运行,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法治,修改旧法,颁布新规;第二是信息披露,打击金融机构向购房者和债券投资者的欺诈性销售。另一方面,布什在8月31日的讲话中宣布,联邦住房局将为陷入困境的人提供担保,以优惠利率获得融资;他还说,政府的工作是帮助购房者,而不是拯救投机者,也不是拯救那些明知自己无力仍买房的人。市场指数的涨跌并没有成为“监管指南”,市场主体的意志无法左右货币当局,体现了“政府远离华尔街”的基本原则。
2008年是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财经》6月下旬发表了马来西亚央行前高官、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先生的专著,意图从邻居的血泪中汲取教训。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全球次贷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警钟,从时间和案例上来说更具有相关性。基于人民币巨大的升值压力,中国只会面临更大的资产泡沫。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风险估值过低,缺乏风险防范,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今天的“理论家”如何用“新兴市场”、“人口红利”等各种说法自我安慰,清醒的人没有理由不考虑未来的风险成本,也不再需要未雨绸缪。不仅如此,随着6000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我国外汇投资准备大规模出海。次贷风暴的警示,对未来“走出去”的战略安排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即将到来的全球次贷危机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幸事。认真体会这场风暴的教训,我们应该尽力防止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并在未来造成无尽的灾难。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中国应采取的措施
当前,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中国应采取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以避免经济“硬着陆”。同时,应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免税收、增加政府投资和支出、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加快医疗制度改革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使经济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缓解就业压力。
A.灵活而紧缩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依然偏紧,但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防止过度紧缩,可以实施审慎的加息。目前的信贷控制大幅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进一步加息可能会对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B.积极的财政政策。
(1)扩大政府投资。根据以往经验,出口下滑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国内投资增速,需要采取扩大政府投资的方式来对冲这部分影响。投资的关键领域是受雪灾和地震影响较大的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
(2)增加政府支出和补贴。继续扩大社保和医保覆盖面,体现教育公平;增加农业直接补贴,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3)税收减免。减税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和供给,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包括取消利息税,进一步提高所得税的免征额基数,进一步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
C.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出口产业结构。要抓住有利时机,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一般贸易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同时,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次贷风险的滋生主要来源于抵押贷款机构放宽贷款条件,向没有还款能力的高风险客户提供信贷,投资银行基于这些贷款创造了大量高风险的衍生证券。金融机构要强化审慎经营意识,在业务创新和风险防范之间取得平衡。
这场危机暴露了评级机构的错误。由于直接参与衍生产品的设计并为其提供评级,评级机构面临明显的利益冲突,失去了独立性。关键是当前国际评级市场存在明显的寡头垄断,评级结果普遍高估主要发达国家的企业和债券评级,普遍低估其他国家的评级,削弱了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报告认为,应提高现有评级体系的竞争力,以避免评级结果出现系统性偏差。
此外,报告指出,金融监管要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要加强复杂金融产品的风险监管,特别是信用衍生产品的监管,强化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人对基础债务人债务履行能力的监管责任。
每场危机都是新的,但这是一场流动性危机。流动性来了杨,但它走得很匆忙。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从7%下降到目前的1%-2%,流动性过剩不佳。美国的次贷只是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一小部分,目前的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与已知的大危机相比是比较小的。但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远大于1998年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正在演变为继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之后,10年的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市场危机。原因有二:金融风险指标和央行的反应。先看金融风险指标:反映流动性短缺的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在短时间内从5.3%跌至4.7%以下,超过了1998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危机。VIX指数上周(8月17)突破30,达到危机水平。VIX指数是描述金融体系波动或风险增加的重要指标。金融市场正常运行下,VIX指数约为10至12。这场危机迫使各国央行采取前所未有的联合行动。虽然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市场,但当德国工业投资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遭受危机的巨大冲击时,欧洲央行被迫率先(8月9日)向欧洲金融市场注入6543.8+0300亿美元。随后,美联储也向美国银行系统注入了240亿美元。随后,澳大利亚和日本央行也注资救市。8月9日和6月5438+00两天内,全球央行向市场注资3223亿美元。17年8月,美联储被迫下调再贴现利率50个基点,将商业银行融资的抵押品范围从央行扩大到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并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央行的贴现窗口筹集资金,以缓解危机的快速蔓延。21世纪新危机爆发于今年3月,8月来势凶猛,全球央行似乎都措手不及。这是什么样的危机?我的判断是,这是21世纪的第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是新的,不变的是存在流动性危机。这里的“新”字有几层意思:第一,危机起源于最发达的国家,然后蔓延到全球。1929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基本都源于发展中国家,比如拉美的债务危机,亚洲的金融危机。当然,1990年代美国也发生过存贷危机,德国和西班牙也发生过银行业危机,但没有造成全球性影响。因此,我们把防范金融危机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而忽略了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问题。但是现在危机突然在发达国家爆发了。第二,危机的机制是新的。从危机伴随的现象来看,在这场新的危机中,汇率不再是主要问题。在此前的拉美债务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中,危机国货币往往大幅贬值;但在这场危机中,美元仍在升值。其强势的原因在于,美元不仅是各国政府的储备货币,也是全球交易最重要的计量单位,不可能自行贬值。危机期间,金融机构纷纷抛售次级借贷债券等低信用等级债券,买入美国国债,从而形成对美元的需求。从危机的传导机制来看,拉美债务危机等传统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流动性的断裂引起汇率变化,进而影响银行,或者银行先影响汇率,最后进一步传导到实体经济。其传导方式是流动性+汇率+银行,或者流动性+银行+汇率。然而,首先引发这场危机的是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的上升,导致投资于次级债券市场的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出现巨额亏损,进而影响到国际各大投行,并进一步传导至金融市场。其危机传导机制是流动性+信用+金融市场模式。挑战全球央行。在应对传统金融危机方面,各国央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相对成熟。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学习,逐渐掌握了预防危机的知识和技能,如增加外汇储备、控制财政赤字、完善银行体系监管等。在这次危机中,基于数量分析的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是重灾区,而基于基本面分析的基金损失相对较小。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使用定量分析工具对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进行定价,这是目前最复杂的金融工具,这使得央行行长们充分了解这场危机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挑战性。在传统的金融危机中,如果银行出现危机,央行会救助金融机构,这是救助中小储户,使企业避免破产,从而避免社会更大的失业;在发生汇率/货币危机时,央行直接动用外汇储备(如果有的话)或者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央行求助干预汇率市场是合理的,比如1994的墨西哥,虽然也会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在这场危机中,央行拿纳税人的钱去拯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市场相对困难。次级债券投资的参与者都是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对中小储户开放。“这是富人玩的游戏”。央行直接拯救资本市场是相当困难的,至少比干预汇率市场困难得多。督促金融机构互相帮助并不容易,因为这些金融机构都是有竞争力的。当然,在1998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陷入危机时,被以纽约美联储为首的高盛、摩根等13金融机构巧妙解救。但这些机构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有客户关系,金融机构帮助他们的客户是有意义的。现在大投行深陷危机,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很难向他们的投资者/合作伙伴解释拯救。而且这次危机对投行的影响远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它启示亚洲国家,亚洲金融危机后,都在努力改善宏观经济政策,减少财政赤字,增加外汇储备,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如果发展中国家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危机,或者“独善其身”,答案就不是这样了!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只要你是金融市场的一员,如果其他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你很难不受影响。过去一周,亚洲股市全面暴跌,就是一个证明:韩国和日本一周下跌11.4%和9%,香港恒生指数上周五暴跌近1.300点。就在两周前,亚洲金融市场充满了乐观情绪,认为这场危机不会对亚洲产生太大影响。事实上,在这场危机中,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和全球基金经理都在全球寻找变现的机会,即使亚洲相对健康。更何况,恰恰是亚洲经济好,面临流动性危机的全球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不得不去亚洲市场变现,使得亚洲的贴现达到全球水平,成为危机变现的“受害者”。第二个启示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关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包括衍生品和具体的交易机制,以帮助它们采取措施应对外部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因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门火”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池鱼”。然而,必须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除了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还要积极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第三个启示是,每场危机都是新的,但这是一场流动性危机。流动性是金。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危机之前和开始的时候,美国的金融市场是流动性充足的,但在7月份突然紧张起来,以至于后来流动性枯竭了。流动性是内生的。如果你来汪洋,你会走得很匆忙。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也要控制好节奏,给流动性留有一定空间。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提高到12%,中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从7%下降到目前的1%-2%,流动性盈余并不大。与此同时,中国的其他宏观调控政策也应该留有余地,以减少突发外部因素对中国的意外影响。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与美国相比,如果经济放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有两大优势。首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规模远小于美国,这意味着借款人违约数量的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其次,即使违约率上升,大部分抵押房产的首付和近期升值也能抵消影响。这将保护中国的银行免受美国同行遭受的损失。可惜最大的输家是房子的主人,因为他损失了一笔可观的首付。
最重要的教训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必须对所有投资者透明。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时间越长,它就越成功,提供其他更激进产品的愿望就越强烈。只要购买证券的投资者能够真正理解与产品相关的风险,系统就能正常运转。如果这个过程不透明或混乱,就像在美国那样,以至于投资者不知道他们在买什么,问题就会出现。
此外,中贷也要想办法充分获取借款人的历史信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信用风险过高的借款人才能获得贷款。最后,贷款行业应该对房贷还款收入比例设置更低的门槛。符合现在的首付要求,这个数字不能超过50%。如果允许借款人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月供,而经济继续放缓,那么房地产市场崩溃的所有必要因素都已经具备。
经济下滑对任何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包括中国。所以,经济强的时候,未雨绸缪很重要。如果经济降温,那些目前正在努力还贷的房贷商会怎么样?
中国的贷款行业应该从美国同行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思考危机的内涵。是时候采取必要措施,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了。
左:次贷危机带来的六大启示
左认为,次贷危机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低估了。去年八九月份采取的措施并没有意识到次贷危机的严重性,只是一些短期的救市行动。同时,左认为,在应对次贷危机的冲击时,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总结其对金融市场的启示是非常必要的。她认为,次贷危机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
首先,新兴市场的金融自由化应该与其承受能力相匹配。“金融自由化促进金融资本。次级债的全部目的就是帮助那些金融资本追求高风险高回报。创造了很多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最终,它走得太远了。没有风险的时候可以获得高收益,有风险的时候不一定是高收益。当风险足够大时,你可能无法承担新兴市场的风险。因此,新兴市场金融资本的自由化应与经济发展程度、经济调整的灵活性和能力相匹配,特别是金融体系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不能被超越。否则会带来很多风险,而这些风险是无法自救的。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救市,欧洲可以通过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救经济救市,但新兴市场国家做不到。”
第二,虚拟经济不能离实体经济太远。“次级贷款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在它的基础上发行了很多衍生产品,这些产品的总市值大概是最高的,大大超过了GDP总量,所以形成了很大的泡沫。后果就是金融危机,无非两个结果。第一个是金融危机,全世界都在为此买单。金融市场波动,经济可能继续低迷。还有一个结果就是救市,然后全球通胀严重,全球经济危机也是高通胀引发的。所以这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特点制造了很多大泡沫,最后的结果就是经济危机。因此,我们必须思考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走得远吗?虚拟经济到此为止了吗?”
第三,金融服务业是否应该回归主业。金融服务业应该追求高风险高回报还是真的提供服务?“把金融市场变成资源优化配置的真实场所,最终促进经济增长,是金融服务业对经济最基本、最根本的贡献。”左认为“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限度,次贷危机应该提醒我们如何发展金融业?主业是什么?这些都要有一个根本的思考。”
第四是美元本位。左认为,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相应的国际金融体系来平衡和管理。如果美联储根据美国经济实施货币政策,其救助行动可能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通货膨胀。所以她认为,面对美元本位的现状,必须要有应急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左建议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提出这些问题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第五,继续完善国际游戏规则。左认为,次贷危机后,国际游戏规则有些需要完善,有些需要加强,有些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探讨,比如监管制度。至于是否要严格监管,左表示,事实证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管。
第六,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体现在金融产品的创造上。通过次贷危机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市场的创新需要一定的规模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