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教育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应试教育的严重问题已经成为难以下咽的鸡肋。但是,要想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成功快速转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是不可忽视的,而对教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方法。本文旨在探讨这一问题。
第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讨论如何解除应试教育,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什么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先来看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类发展规律,以入学考试为唯一目的的一种教育行为。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来说说素质教育。它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的,致力于形成和发展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和相应的素质水平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从两个概念的比较中不难看出,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本,旨在使学生具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技能,而应试教育则更多地掺杂了功利因素,过分追求外在的身体因素而忽视了人的成长和成功。但是,教育需要最大程度地为每个人创造一个良好人格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显然,应试教育达不到教育的基本目的,所以我们说它是弊端。
二、应试教育的由来
应试教育的源头在哪里?现在教育界众说纷纭,经过笔者的总结,大致有师资分布、高考指挥棒、教育体制等。这些意见可以说对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然而,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我们轻视了教师这一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履行其角色时所能发挥的关键作用,未能将教师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主体来对待。要搞清楚这一点,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教师:“教师是按照国家标准选拔出来的,在学校教育中作为专业人员服务的。”至于其重要性,在叶澜先生的名著《教育导论》中有精彩的论述:“从整个(教育)系统来看,教师的活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和学习对教育部门的要求必须由教师来执行。教师只有理解和接受这些要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才能真正落实这些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受到教师工作的影响。教师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对自己的工作有专业意识,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事实上,我们教育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将最好的、最有益的思想和观念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教师的特殊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举个例子,如果把整个教育体系看成一个朝代,那么皇帝就相当于教育部长。反过来,校长是县长,老师是县长,学生是平民。不管皇帝怎么要求下面的官员廉洁奉公,基层百姓能否幸福生活,关键还是要看县官,谁清廉快乐,谁贪婪悲伤。因此,忽视教师教育观念的作用,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影响很大。1909列宁在给卡普里党校学员尤利·万尼亚同志的信中强调:“任何学校最重要的是讲课的思想政治方向。是什么决定了这个方向?只能由讲师来决定...任何监督,任何教学大纲等。不得改变讲师决定的授课方向。”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个必要的条件是教师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包含很多方面。总的来说,他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自己对教学的感受和理解而形成的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认识和看法,包括怎么教,怎么评价,怎么改善现状。它往往因教师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又因其在实践中日积月累而具有根深蒂固的特点。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采取的教育方法和相应的评价方法。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所以要想真正改变应试教育,突破口就在教师。只有做好教师,教育才能回到预定的轨道。那么,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什么?目前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统一的看法。我们认为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培养所有人为目标。它关注学生的整体水平,重视学生的思想提高和个性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关注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评价,然后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显然很难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但是,缺乏这种认识,就像一个年轻人没有形成适合社会发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他就很容易被时代所排斥,最终被淘汰。"
第三,如何保证
既然知道了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保证所有战斗在一线的教师都有并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个理念?在我看来,以下三点至关重要:
1.增加师范生的实习时间,让他们多参与实践。我曾经听一个大四的学生讲过她实习的想法,说“我以为我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得很扎实,可以做一个很好的人民教师。但是,当我真正上了战场,发现那些落后的东西基本没用。虽然我知道要因材施教,但是当学生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所适从和尴尬,因为你不会知道你应该对他采取什么方法。现在的师范院校和其他大学的其他专业差不多。都是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实习一两个月,不太科学。我们常说要因材施教,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对“材”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需要知道如何正确教学。在一两个月的实习期里,如果有可能理解“素材”,那么要想教对就太难了——这需要反复练习和总结,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加大练习的比重。实习时间不足可能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毕业生想当然地去了解实际教学,进而导致纸上谈兵,对实际教学毫无益处。课末需要什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知道。笔者认为他们每个学年至少要实习一次,这样可以探索和研究自己需要什么,还缺少什么。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他可以有目的的学习,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
2.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吸引有志向的优秀青年从事教育事业。我们应该看到国家一直在为此努力,但现实依然不容乐观。教师为教育的百年大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应该得到相应的奖励!
3.学校领导要慎重选择。教师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不够的。也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一些机会,让他们头脑中的很多计划得以实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学。这一切的基础来自于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像把教育链条当成封建王朝的例子中提到的,教师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只是县令,县令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在县令也就是校长的管辖之下。睿智前卫的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是下面很多教师创新教育方式得以实施和成功的基本保证。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学校领导既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又是教育的实践者,是学校管理的责任主体,在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起着直接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因此,学校领导在这背后的作用,我们真的不能忽视。
教育,最受欢迎的改变是培养人们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既然是社会活动,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因此,要彻底改变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所有这些因素是如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教师、制度、选拔等与教育相关的诸多方面同时发生变化时,教育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变化而忽视其他方面,这对整个变化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有害的。因此,只有当我们充分分析所有制约教育的因素,并采取统一的措施采取行动的一天,中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应该说,仅仅改变教师的观念,很难解决当今的教育问题。然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也是不容忽视的。否则,中国的教育事业就像一只断了翅膀的麻雀,再怎么努力也难以飞得更高。
参考资料:
[1]张诗雅。回归教育:关于教育的思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8。
[2]易凌云。教师教育观:关于内涵、结构与特征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05)。
[3]栾李云。现实与差距:和谐视角下的我国教师工资水平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01)。
[4]孙莉莉。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文学教育,2010,(09)。
[5]郑·。论高考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7,(07)。
[6]张国英。论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J].甘肃科技,2011,(01)。
[7]王策三。确保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l,(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