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中国农业有出口优势吗?

中国农业不仅关系到6543.8+0.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而且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8亿多农民增收和就业的基本来源。然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与耕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如此恶劣的资源条件将永远制约中国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使中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研究表明,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下降,目前基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例如,从资源成本的角度来看,我国在197年每生产1公斤小麦,损失0.15元,在2001年进一步损失0.39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相反,大米、畜产品和园艺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表1和2以及表1和2)。

研究进一步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资源在农产品生产中的机会成本上升是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我国目前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小麦、棉花、大豆等土地密集型产品明显缺乏比较优势,不具备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基本条件。相反,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所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畜产品和园艺产品有很强的出口潜力(程国强等,1999,2003)。

根据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如果一国将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在某种商品上集约使用资源禀赋相对丰富、价格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就可以在这种商品上拥有较低的比较成本,从而具有出口优势。显然,从理论上讲,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蔬菜、水果、水产品、肉制品、加工食品等,在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

资料来源:程国强和彭廷军,2000年。

资料来源:程国强和陈俊宏,2003年。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来源

中国农产品出口表现印证了这一理论判断。表3显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76%以上,并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

注:a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园艺产品和加工农产品。

B.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谷物、油籽、棉花和其他大宗农产品。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

表3还显示,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在过去五年中增长迅速。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阶段和结构特征,中国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特征的出口优势可以长期保持。

一是我国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低成本、丰富的劳动力供给。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业部门所需劳动力的合理数量为654.38+0.96亿,但2002年农业部门就业人口达到3.25亿,剩余劳动力为654.38+0.29亿。农业部预计,到第十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到6543.8+0.8亿(农业部课题组,2000)。

第二,中国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目前,城市化速度缓慢,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城市和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即使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0%(按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总人口1.5亿估算),农村人口仍为7.5亿,农村劳动力为3.75-4.5亿(按50-60%的比例估算)。考虑到技术进步的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会有2亿。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较少,初中及以下学历比例高达89.04%,其中9.56%为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为34.4%(兰等,2002),难以适应城市工商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必须实施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战略。此外,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有三个有利条件:

第一,农业资源多样性的优势。中国横跨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样,可以生产各种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粮食需求。中国正在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如长江中上游、江西南部、广西南部和浙江南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的柑橘主产区已经或正在形成;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的优势:中原和东北的优势肉牛区;中原、内蒙古、河北、西北和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中国大部分地区在饲养牲畜和蔬菜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市场区位优势。例如,亚洲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和最有潜力的市场。2002年,亚洲市场进口了世界农产品的22.7%(654.38+032.34亿美元),其中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省、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位列世界前15位。这些地区也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中,中国占日本农产品进口的10%,韩国占16%,香港占20%,印尼占11%,中国对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出口正在扩大。中国向亚洲市场出口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由于运距短,运销方便,适合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出口,有利于发挥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第三,大国效应和后发优势。规模巨大、增长潜力丰富、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不仅为中国农产品提供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促进了中国农业竞争力的逐步提高和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也将促进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格局的调整。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正在对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产生重要影响,这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产品贸易竞争环境。同时,中国正在推进与东盟等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这将进一步改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环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正在形成技术、管理和制度上的“后发优势”,这将逐步缩小中国农产品与世界市场的差距,促进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出口潜力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上。相对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产品出口国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以及在加工、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持续投入和创新的高端竞争优势。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既有合作分工,又有优势互补,同时也有明显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但是,如果中国不尽快调整目前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一旦农产品比较优势结构减弱,很可能会失去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影响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

虽然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需要逐步调整低成本竞争优势战略,但近期仍是中国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关键时期。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优势的问题,使我国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不能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出口现实。

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如发达国家设置的越来越高的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特保”调查可能在未来几年频繁发生,“知识产权壁垒”和“舆论壁垒”等新的贸易壁垒也在上升,这不利于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