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篇油画论文。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油画是从现实主义开始的,他在50年代学习了俄罗斯油画,接受了现实主义的写实画风。多年来,由于中国美术教育模式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写实造型一直占据着中国美术教育和绘画艺术的主流。令人震惊的是,作品的风格、理念、形式陈旧单一,让人以为油画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油画家只比拼一个具体模特的写实技巧,并没有发掘和发挥其风格和个人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政局的巨大变化,各种流派和艺术形式的外国作品不再被封锁和批判,中国油画家接触和了解西方艺术的机会越来越多,西方现代绘画成为中国艺术家更新观念、改变艺术风格的学习对象。在全国“解放思想”的大背景下,中国油画家经历了从历史反思到艺术反思的过程,提出了“多元而不统一”、“追求艺术个性”等口号,成为新时期油画创作的新起点。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油画界提出的油画本土化和民族化,使得中国油画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中国油画家一方面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表现性、抽象性和象征性成为当代中国油画新的艺术取向和主要特征。中国传统绘画具有表现性的写意性,这使得中国油画家在观念和趣味上与西方表现主义有一定的* * *音。于是,中国的油画开始从写实走向写意,画家以个性化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精神印记和某种情感体验。写意和表现成为油画家的整体文化诉求。写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审美因素。它以中国人对宇宙中的形状和色彩的基本看法为基础,通过具体的内容描写和笔墨趣味的具体表现,追求心灵和精神的* * *健全和满足。所谓写意,就是借物抒情。它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和内心主观感受的表达的有机结合。是心物交融的产物。这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的不同于西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义。
就其内涵而言,中国在文化上的写意与现代西方强调艺术家的自我表现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源于两者完全不同的精神文化模式。西方文化长期以来区分物质和精神,形成了二元世界观。而中国文化则长期受到老庄哲学和《周易》美学思想的影响和渗透,强调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作用、彼此的有无。老子认为,宇宙之天的妙用在于阴阳的运动,宇宙万物都包含阴阳两个相反的方面或倾向。万物因阴阳的相互转化而变化,最终统一于气。“气”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没有“气”,就没有万物的生机和创造。“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影响广泛。老庄哲学理论中关于“气”的许多论述对后世影响很大。汉代的王充认为“万物生而有活力”。在此基础上,谢赫南齐提出了“气韵生动”的观点,成为历代绘画艺术和作品批评要求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的“气”包括宇宙万物、生命和艺术家自身生命力的综合,“韵”指的是物体的神韵。“气”和“韵”构成了图像表达的生命力,也是使画面耐人寻味的重要因素。中国画追求空,讲究“空”与“虚”的处理,其理论也是由阴阳观念演变而来。
空白是画面中产生“气”的重要元素。这个“气”不仅指具体的物体,也指表现物体的虚空。没有虚空,就不会有气场流动的迹象,更不可能产生“气韵生动”的生命力。老子对虚荣心也有精妙的论述。老子曰:“天地之间,岂犹啸乎?”虚而不屈,搬出去。“是风箱。他认为天地之间有一个虚空,就像风箱一样。这种空虚不是绝对的虚无。虚空中充满了“气”。正是有了这种虚空,万物才得以流动和运输,才有了取之不尽的生命。老子的这一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影响很大。中国绘画所体现的美学原则有“实”、“密”、“空”、“神”、“动”。留白有虚有实,也可以是其他物体,如天空、地面、河流等。,观者自然会联想到。由此可见,中国的绘画是最空白的。空白空间不是真空,而是气场从一个生命流向另一个生命的地方。虚实相生、虚实相生、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
“味”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也来源于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说:“道之出口无味,看不见,听不见,用不着。”老子这里说的是“平淡”,提倡一种“平淡”的人生境界和特殊的审美标准。淡味不是无味,只是体现了老子崇尚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崇高境界。这些思想对中国艺术家的生活和人格追求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方表现主义所强调的“自我”是一个与外界对立、分离的自我。是一个“自由”“纯粹”的自我。其基本特征是个体意识对群体约束的敌视和反抗,其“自我表现”具有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所以西方现代艺术中经常出现的发泄、梦幻、怪诞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源于这种思想。这一切都与我们传统文化中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相去甚远。自然,他们的情绪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西方的表现主义倾向于激情、冲动、呐喊,而中国的艺术则含蓄委婉,倾向于随灵随象。
与西画的“焦点透视”相比,中国画家有更大的表达自由,思想可以在宇宙中漂浮,四处飞舞,上下飞舞,无所不在。于是,万的东、西、南、北、天、地、山川都被画了出来。画家用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真的是超越了自然和真实的束缚。
就其作品的造型而言,中国的绘画无意于研究和描绘物体的精确造型,而是注重对物象和趣味的研究,以表达情感和意义为目的,这是中国画的特点。写意之美,在于画家灵魂与宇宙万物精神的交融。早在先秦时期,易经就已经提出:“圣贤立象以表意”,“象出于意,所以能察其意”。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纯粹的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粹的主观表现,而是主客体相互渗透的“意象”,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国画说的是“写”,而不是“画”。“写”是一种心情,一种态度,一种平静,一种灵魂深处的自然流淌。“写”是一种努力,一种情怀,通过一个“写”字,把画家的气质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写”还是一种充满“道”的意识,伴随着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意”,这样才能表达内心的感受。这就是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精髓。另外,很难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写意”。
中国油画的改革必须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沃土,汲取丰富的养料,使其在主流风格和整体倾向中真正坚守民族文化基础和内在精神,并赋予其新的精神和新的生命。这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早在1957年,著名油画家董就在《从中国画的表现手法谈中国油画风格》一文中明确指出:“油画的中国风格,就画风而言,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要让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不仅仅是把我们的油画画得和西方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和技法能达到和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满足于此。我们有对本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家要有中国画家的气质,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对生活的表达。可见老一辈的油画家早就意识到了“油画中国风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和困惑,中国的油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谓是风格各异,百花齐放。其中,最能体现“油画中国风格”精髓的“意象油画”,经过油画家们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已经呈现出可喜的成果,正处于新的发展势头。意象写意油画的出现是艺术语言和表现风格逐渐模糊的今天必然的发展趋势。
确切的说,真正实现油画的中国风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在发挥油画原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的同时,如何融合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趣味,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特别是如何在油画中体现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其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和理解,深刻理解意象写意的深层内涵,这是认识油画这一外来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血缘关系的关键。中国的“写意”概念不是用工具材料来定义的,也不是用绘画速度来体现的,更不是简单的风格模仿。是由“写意”精神的内涵决定的。只有内在精神才具有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才是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真谛。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勇于探索。
以“写意”或“意象”作为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切入点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使油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开创一条油画民族化的道路。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审美观念使得“写意”或“意象”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大特色。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史上,中国人早已习惯并接受了中国画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审美趣味。“笔不可及而意”和“美在似与不似之间”等美学意义被视为绘画的最高境界。所以,写意油画在中国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不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站在传统文化的高起点上。我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特定的精神文化模式,这将引导我们从本民族文化的立场出发,自觉地吸收和融化“其他民族的文化养料”(蔡元培的话),使之成为中国文化语境的风格。从此,中国的油画将更加绚丽多彩,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