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差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摩擦对策研究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WTO反倾销
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了对外贸易摩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密切。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利益不一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成为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保证我国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在深入研究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1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概况
1.1贸易摩擦的概念
贸易摩擦是指国际贸易中各国在贸易往来过程中的贸易平衡,一般是一国持续顺差,另一国逆差,或者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了另一国的产业。
1.2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
1.2.1中国外贸依存度过高
淘金者征文范文中心
目前中国外贸依存度过高,而内需发展相对较弱。两者的不平衡导致中国屡屡被贸易摩擦困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仅2009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就达到11467438+0亿美元,是1978年206.4亿美元的50多倍。因此,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而我国目前内需疲软,一旦我们主要依赖的市场发生我国无法预测的变化,不仅会对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还会直接影响我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1.2.2入世后不利政策的影响
入世后,虽然可以诉诸多边机制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入世时承诺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和“特保条款”,中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当贸易摩擦发生时,中国企业仍处于弱势保护状态。此外,这种劣势还体现在我国各种贸易救济措施的不完善上。
1.2.3出口部门混乱。
中国出口领域商业秩序的混乱主要表现为低价竞争。中国的行业协会不完善,缺乏自律。进口国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盲目打压价格竞争,利用反倾销调查、“特保”调查等条款,以及各种技术壁垒限制中国扩大出口,导致贸易发展环境恶化。以量取胜的低价竞争和粗放经营,不仅使我国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而且导致外贸出口的增长未能带来效益的同步提高,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利润越来越低薄,已经到了出口成本的边缘。
1.2.4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
从改革开放到去年,中国外贸总额年均增长20%左右。出口贸易的过度增长增加了国际市场的压力,从而引发了贸易摩擦。此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些国家是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达国家已经向其国内企业施加压力,因为它们承诺向中国开放市场。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采取贸易争端的方式为本国企业赢得空间和时间。
2中国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贸易摩擦从显性走向隐性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国家间的国际经济交流,同时也加剧了经济摩擦的程度和深度。除了对外经济政策的直接碰撞,很多摩擦都是以隐蔽的方式存在的,有从显性摩擦向隐性摩擦演变的趋势。中国的贸易摩擦已经从一般的配额、成本、价格、产品质量问题发展到以技术标准为主要贸易壁垒,进而上升为一种带有特定色彩的摩擦。从美国“307”条款保护钢铁行业在选举因素影响下的贸易保护,到欧盟以特定人权为劳工保护借口的贸易争端,说明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更具不确定性和隐蔽性。
2.2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对华发起反倾销的“主力军”。
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增加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在扩大。入世以来,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不断上升,并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印度、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由于这些东欧拉美国家和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也以制造业为主,与中国在经济结构上缺乏互补性,国内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容易受到中国产品的冲击。2005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发起了29起贸易救济调查,占总数的66%。
2.3中外贸易摩擦的具体手段越来越多。
从贸易保护手段来看,反倾销仍是中国使用最多的贸易救济手段。一些世贸组织成员对中国发起了更多的特保调查。新形式的贸易摩擦,如反补贴,将继续增加。反补贴调查的对象包括政府和企业,主要目标是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一旦被控项目被认定为补贴,将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的适用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被裁定为补贴的项目往往会成为中国后续反补贴调查的证据,从而诱发更多的反补贴调查。此外,发达国家还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等非关税壁垒和手段限制中国产品出口。
2.4涉及的产品不断扩大。
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成为贸易摩擦的焦点。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情况明显增多。目前,我国已有40多种出口产品遭到反倾销调查和指控,且相对集中在轻工、纺织、机电产品、钢铁等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
3缓解贸易摩擦的措施
3.1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虽然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已推进多年,但与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环境相比,仍有许多环节不尽如人意。加快完善外贸立法,建立比较完备的外贸法律体系,把外贸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实行有利于外贸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和科学发展观,我国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发布市场信息、制定市场准入法规、实施生态环境标准和产品认证等。,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规范竞争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3.2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自2001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8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独立地立足于国际市场,减少贸易摩擦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仅仅依靠本国的政策和法律是远远不可能的。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真正占据强势地位,不仅来自国内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层面,还必须下大力气学习和驾驭规则。为此,要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组织国内各行业、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规则和相关知识的培训。根据本企业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出口导向,研究相关地区、集团或国家的外贸政策、法律、惯例和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安排相应的经贸活动。第二,自觉运用规则,在贸易实践中围绕商品属性、价格条款、运输保险、检验索赔、谈判签订合同等进行谈判协商,在充分尊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双赢互利的合作机制。第三,认真分析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给我国利益造成损失的事件或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自觉运用国际法、法规和规则,积极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3.3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时,应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为了应对贸易摩擦,有必要充实和建立一个真正的国际商会。通过招募会员单位,组织出口企业集体包装,形成走向国际市场的合力,应对国际贸易中遇到的摩擦。特别是各大外贸省市,有迫切需求。单枪匹马的企业既无法改变同行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也无法在国际贸易争端发生时依靠单枪匹马的斗争获得成功,一家企业更难以开拓新的市场。在新的世界经济形态下,集体一体化显得尤为迫切。根据不同的产业结构,国际商会可以设立专业分支机构。同时,为了防止形式化,还会设立专门的章程和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沟通,有效发挥商会的对外协调作用。
总之,我们要逐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也不要忽视本国贸易经济的发展,努力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要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尽量降低和分散风险,让中国的国际贸易越来越顺畅!
参考资料:
刘力。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及对策。管理世界,2004年9月。
[2]李渔。国际贸易摩擦分析。民营科技,2009.35。
[3]李丁。从贸易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的贸易摩擦及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5.29-34。
[4]杨群。入世后贸易摩擦对中国贸易安全的影响。国际贸易。
[5]高杨。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科苑观察。
[6]李炎。中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国际贸易,2007,32 (12):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