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民歌对南北朝文人诗歌的影响。

由于南北朝长期对峙,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风俗、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和风格。南朝时期优美缠绵的民歌,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反映了北方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习惯。南朝民歌中的抒情诗《喜州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诗《木兰诗》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南北朝时期和汉代一样,有专门的乐府机关来收集诗歌,用音乐演唱。这些乐府诗包括民歌和贵族文人的作品。其中,民歌更具有清新活泼的艺术魅力。

南朝乐府民歌大多保存在清代歌词中。尚青音乐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流行音乐,许多民歌都是用这种音乐演唱的。南朝尚青歌曲分为几大类,其中最重要的是“武声歌”和“戏曲歌”,大多数民歌都属于这两类。“武声歌”发源于江南无棣,以建邺(今南京)为中心。“戏曲”发源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荆(今湖北江陵县)、郧(今湖北宜昌)、范(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县)等地。这些都是当时的重镇,商业发达的城市。因此,这些民歌大多反映的是城市生活,与汉乐府所反映的乡村生活有所不同。

《武声歌》、《西洋歌》近500首,大部分是民歌。这些歌几乎都是关于男女爱情生活的,十有八九出自女性之口。诗中生动地描写了男女生之间真挚的爱情,见面时天真快乐的表情和活动,离别后沉重痛苦的相思。描写真挚深刻,字里行间透着生命的热情和力量,表现了人民群众在爱情生活中的积极行动和美好愿望。当时在封建礼教强大统治力量的阴影下,男女之间正义的爱情往往得不到满足,反而受到折磨和迫害。这种热情大胆地歌颂了男女爱情的诗歌,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有些歌词是妓女的丫鬟小妾写的,有些情歌含有强烈的色情元素和粉气。

在“武声歌”中,最著名的是《子夜歌》,共有42首,都是关于女孩子谈恋爱的。它常常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自然和谐的语调来表达少女恋春的心情,委婉生动,充满天真活泼的情趣。也有描写失恋带来的悲伤和痛苦的诗歌,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女性之口表达她们焦虑甚至绝望的情绪。如《子夜歌》:

夜太长睡不着,明月几燃。我想听到零散的呼叫声,但我应该在空气中作出承诺。

这首诗清晰如词,写的是一个女人对爱人挥之不去的思念。诗中通过女子仰望深邃的夜空和皎洁的明月,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描写,委婉地流露出了内心世界挥之不去的思乡和孤独之情。女人望着明月,想着远方的爱人,她呆住了,想着上帝。朦朦胧胧中,她仿佛听到亲人断断续续地呼唤她,忍不住答应,那是虚无缥缈的。当她发现亲人没有叫她时,夜空依然寂静,她看到的依然是一轮明月高挂。她是多么失望和痛苦啊!

《武胜歌》除了写女孩谈恋爱,期待亲人归来与她们团聚,还反映了男人不忠、另一种爱情、封建社会不开明的爱情所造成的爱情悲剧。比如:

郎是为别人拍的,并不是一件消极的事。门不宁,无关联。(《子夜歌》)

我同情桓,我发誓到底?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傲农之歌》)

诗歌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抛弃女性的男性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女性得不到合理的保障。在这种可悲的情况下,女人只能主观地希望对方永远不要回心转意:

抬头看桐树,桐花很可怜。愿天上无霜雪,五子(和子,指人)解千年。(午夜秋歌)

《华山纪》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在华山附近遇到一个年轻女孩。"他无缘无故地快乐,却死于心脏病。"下葬的时候经过华山姑娘家,赶牛的停下来不肯往前走。女孩出来唱了首悲伤的歌,棺材盖突然打开了。她跳了进去,殉情而死。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女之间没有社交和恋爱的自由,相思之苦折磨着他们,甚至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他们幻想着在死亡中获得解脱,过上幸福的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和人民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戏曲歌曲中的重要歌词有《三州歌》、《石城曲》、《朱蒙》、《猜谜曲》、《夜莺》、《莫愁曲》、《襄阳曲》等。大多描写女性的特殊感受。南朝时期商业发达,长江中下游许多城市相当繁荣,商人阶层的生活更加富裕,激发了他们对爱情的浪漫追求。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商人,经常远行,所以河边送别的现象很普遍。这些歌词反映了这一现实。比如:

布帆一百多块,环在江津。牵手含泪,几时见欢?(石城音乐)

桓温南下扬州,见到了褚汕头。看看你的腰周围,河水不流了!(《饮酒愁》)

《武声歌》、《西曲》在描写爱恨情仇时,往往运用巧妙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其思想内容十分生动突出。比如《子夜歌年少适时》这篇文章,恰如其分地把青春的易逝与霜降下的草相提并论,让人明白应该及时相爱。再比如《读曲歌》,用一只突然掉进井里的小鸟来形容一个刚刚听到对方回心转意的女生的想法和感受,非常贴切。

《华山纪》在描写女性悲痛流泪时,将泪如泉涌,能使身体沉沦的情节加以夸张,既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又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的热烈态度。

北朝乐府民歌在乐府横吹歌中得以保留。横风音乐是军队用的一种音乐,要求恢宏悲壮。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的音乐由于风俗习惯,往往适合军乐,并被中原文化所吸收。相传汉代的横吹歌是张洋从西域传来的,但歌词没有流传下来。南北朝时期,府北朝在政治上对立,但在文化上仍有交流。南朝吴声戏曲在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传入北朝,成为北朝上层社会经常享受的娱乐活动。

北朝的音乐从东晋开始也一直流传到南朝。梁鼓角横吹曲是梁代乐府长期采用南北乐歌的部分。

北朝乐府民歌的数量远不如南朝,但其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像汉代的乐府一样多姿多彩,不像五声、戏曲那样单调乏味。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在许多方面表现了北方人民的坚定和直率,充满了北方风光和幽默。

北朝民歌中,描写游牧生活的代表作是《敕勒歌》:

阴山脚下的敕勒川。天如穹苍,笼盖四野。天苍苍野,风吹草动见牛羊。

这首诗只有27个字,却自然而神秘,艺术地再现了草原风光。全诗纯粹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但这些自然风光却是歌者眼前所见,使得主角的形象隐藏在广阔的草原中,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草原风光的热爱。它粗犷豪放,“无我之境”中有“我之象”,诗中“我”的形象融于自然景物之中。《智利之歌》篇幅虽短,但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家喻户晓的佳作,具有无可比拟的魅力。

反映流浪,如《龙头歌》:

甘肃山区的水,在山下流离失所。以为我是一个人,来到了空旷的田野。晨发喜,夕留龙头。不说什么冰冷的话,舌头滚进了喉咙。长头流水,轻声歌唱。看那洽川,心肝俱断。

通过“寒不能言,舌涉咽喉”的苦寒情境,来画流浪的痛苦,很写实。

战争是北朝社会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历史几乎都与战争有关。由于战乱频繁,兵役和民役迫使大量人口离开自己的根,走向迁徙之路。这些反映流亡生活的思乡作品正是那种社会现实的写照。

在描写爱情方面,北朝民歌也独具风格。比如《杨柳枝之歌》中,一个姑娘恋上了春天,大胆地诉说着自己的感情,却洁白而勇敢,充分展现了北方民族坦率而质朴的性格,远没有江南女儿们那种感人而委婉的抒情。

在北朝乐府民歌中,《木兰诗》是一部杰作。这首诗通过塑造女主人公花木兰,歌颂了劳动妇女的善良品质、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

木兰原本是一个做女仆的普通女孩,在艰难的境遇中长大。在父亲年事已高,没有大哥,又受可汗催促的情况下,她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代替父亲参军,承担艰巨的远征任务。她买了一匹“骏马”和一条“鞭子”,勇敢地踏上征程,穿过黄河黑水,北上燕山叶烁,奋战十年。她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凯旋归来后,并没有因为她的成就而受到奖励。她只希望能尽快回到久别的家乡,过上普通劳动妇女的生活。回到家,她像过去一样勇敢地穿上男装,在父母和兄弟们热烈的欢迎气氛中,“脱下我战时的袍子,穿上我的旧衣服。”当窗户在云端时,镜子是黄色的。“她一点也不自命为功勋卓著的英雄,只认为自己和过去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表现出一个劳动人民英雄的本色,朴实谦逊,在花木兰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尤其是她作为一个女人的英雄事迹,这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在那个社会,女人没有行军打仗,十年奋战,万里建功的权利,但是现在木兰真的做到了,这是对封建社会男权思想的巨大冲击。这有力地表明,女性和男性同样有能力成就英雄事业,也表明女性有权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待遇。

在表现形式上,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所用的比喻:“在东市场买一匹漂亮的马”,并列,有排比;木兰回家的时候,她对我父母,我姐姐,我弟弟三组人物的描写是重叠的。对仗句中,作品如“新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百战将军死,十年壮士还”,可能是文人雅士加工过的,但“告别黄河,黄昏去黑山”和“当窗饰云,镜涂黄”这样的句子,朴实自然,生动流畅,颇有浪漫色彩;此外,还有“兵书十二卷,各有祖父之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堂”“出门见伴,皆惊”等句子,使作品复杂有趣,百看不厌其繁,却又生动朴实。

南北朝乐府民歌开辟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抒情诗的新路。中国民歌中出现过五言四句的小诗,但数量少,影响不大。南北朝民歌绝大多数是五言四句。这首苍劲清新的民歌的出现,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产生了冲击,因而影响很大。同时,表现手法,如口语的运用,也可供后世诗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