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关于博物馆的论文?
摘要:在西方,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也引入了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配置资源。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非营利组织。将绩效管理引入博物馆,将促进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和公众社会满意度的提高,是深化体制改革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绩效管理;博物馆
首先,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博物馆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的现状
目前我国一般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效益不高,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未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导致投入与产出不对等,也制约了这一天越来越大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很多博物馆还在为生存而挣扎,所以上不了项目。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就成了单纯的政府摆设。
究其原因,是我国目前的博物馆管理运营模式单一,没有人事任免权,没有合理的分配机制,没有独立性,多级管理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这种体制和历史造成的诸多原因导致了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行业规范,即使是同一性质的博物馆,在业务工作中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二是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部门、从业人员的综合绩效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工具陈旧,评价目的不明确,评价方法单一,没有真正认真客观地分析评价结果,没有真正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帮助员工改善和提高绩效、行为、能力、责任和服务意识。
第三,博物馆机构缺乏科学合理的员工考核体系。
四是缺乏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缺乏相应的有效管理方法和技巧。
第五,缺乏评价和激励机制。
针对上述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引入绩效管理,建立科学、有效、可实施、可操作、可控的符合博物馆性质的绩效管理体系。
(二)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引入绩效管理是博物馆发展的需要。完善博物馆的治理结构,实施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形成行政部门与博物馆、公众与博物馆、博物馆与从业人员之间的法定绩效责任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公众、行政部门和从业人员的评价来衡量博物馆绩效,发挥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作用。
其次,引入绩效管理是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因为绩效管理在现阶段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易量化、易操作性、合理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时,有具体的绩效目标和标准,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活动。博物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在乎绩效,这必然导致双方的互动局面,其结果必将促进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绩效管理的引入必将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实施绩效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个前提,博物馆在项目成本控制、人员合理配置等方面就容易做到合理、科学,对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评价和引导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博物馆关注一些反映组织绩效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如公众参与和博物馆责任,使整个组织绩效管理在实现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和价值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包括管理者责任的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个组织系统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为提升绩效提供了可能。这符合博物馆工作性质对员工的要求。只要细分博物馆各部门人员的职能、权限和职责,就会发现文化工作比其他许多工作需要更严谨、更有约束力的职责分工,而要保证这种责任制不失效,就要靠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来自外部监督,包括上级领导的监督、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更重要的一条是员工自身的自律,而这种自律的驱动力,除了员工自身的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之外,还要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自律的制度。
事实上,许多像博物馆这样的公共部门一直在呼吁并试图建立这样一个系统。绩效管理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制度体系。引入绩效管理,形成责任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落实管理者的责任,明确每个人的工作目标,大大减少了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作为。工作不再简单地表现为工作时间,而是时间和效率的统一,这使得博物馆促进表演成为可能。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观众有权要求博物馆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负责。绩效管理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使公众从组织外部科学、正确地了解和评价博物馆的绩效成为可能。这是一种有效的监督,也是博物馆提升自身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关系,强化和完善新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从内到外促进博物馆绩效的提升。
三、博物馆绩效管理的实施方向
顾:论博物馆的绩效管理(1)争取博物馆发展管理的自主权
为了全面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的核心是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简政放权,让事业单位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再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对于强制性行政命令提供的公共服务(如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展览)或公共产品(如为配合本地区某项重大活动而举办的展览),行政部门除了保证资金来源、协调各方面外,还应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以保证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实施公共产品。同时,博物馆要利用行政部门职能转变的契机,努力减少直接干预,努力摆脱行政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和流动性,争取人事和财务自主权,拥有人事和经费的调配权,根据博物馆行业的性质和目的建立其相应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实施博物馆绩效管理的理论前提,也是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
建立博物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不仅可以使博物馆的发展有法可依,而且可以对博物馆做出科学的评价,为建立相关级别的博物馆提供依据。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二是“软件”。“硬件”:包括博物馆的体量,包括展厅、公共设施、仓库、研究中心、文物修复中心在建筑体量、安全、技防、通讯等方面的标准和规格。“软件”包括博物馆的人员结构、机构设置、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标准和规范。
(三)建立公共* * *责任机制
博物馆应在模仿私人部门责任机制的基础上改进传统责任机制,变传统复杂模糊的政治责任机制为双导向责任机制,即以结果和观众为导向,以收到的实际社会效益衡量组织绩效;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博物馆对员工、观众、社会的直接责任机制。
(四)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推进博物馆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编制紧、能力满、效率高”的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合理调整各类人员结构,优化馆内各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实现博物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建立自主用人、自主选岗、允许人员进出、职务升降的新机制。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博物馆与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博物馆与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资格。在实行聘任制的过程中,我们将大力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活力。
(五)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是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博物馆和其他靠政府财政吃饭的单位一样,在体制改革没有成效之前,不能在博物馆的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上利用绩效成果。
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按劳分配,建立注重能力、绩效和贡献的分配制度,实行岗位竞争、岗位工资、任务工资和绩效工资。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分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政策,对关键岗位特殊人才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项目工资的分配形式,逐步完善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
参考资料:
[1]张承福,党云岫。公共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丁煌。西方行政理论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古布尔。改革政府-企业家如何改革公共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4]EIC·里德拉。公共部门绩效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 4。
[5]王洪军。中国博物馆学基金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刘·。政府绩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孙,齐光华。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9][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美]格罗弗?史达琳。公共部门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彭剑锋。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