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搞学术造假的教授后来怎么样了?
学术造假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学者伪造学术论文,被媒体或公众曝光,甚至被一些新的查重技术直接发现。中国的学术造假率依然居高不下。也可以看到一些大学对这种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措施。
要打击学术造假,必须彻底清理滋生造假的土壤,改变目前以论文数量为重点的评价导向,建立以论文质量为重点的评价体系,扭转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学术风气。我国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认为,中国大陆教育科研质量不高的原因是一些院校和部门喜欢“亩产万斤”,没有考虑教育科研的使命。
还要打击学术腐败,走出“自我监督、自我追究”的模式。中国至今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学术打假机构,也缺乏对政府资助项目质量和真实性的有效检查。大部分假事件都是学校一个人处理的。一些学院和研究机构态度暧昧,甚至宽容。这几年假事件很多,但都不严重。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在公共事务和卫生服务部下设立了一个“研究诚信办公室”,调查政府资助项目的真实性。伪造者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参与任何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
打击学术造假也需要法律的支持。在中国,对学术造假最严厉的惩罚是开除公职。相比假证件获得的巨大名利,风险很小。在邻国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伪造事件发生后,不仅首尔大学撤销了教授职位;韩国检方还调查了黄禹锡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他欺诈性挪用“政府研究基金”,并对他提起诉讼。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对学术造假的打击明显滞后,无法追究学术造假者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