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尤氏大学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怎么样?就业好吗?发展潜力?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首先,专业简介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天然气将成为城市燃气的主要气源;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集中供热和空调制冷将成为必然趋势。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国家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但目前国内开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含城市燃气方向)的高校并不多,每年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并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我校于2002年增设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不是以往专业的简单合并重组,而是以建筑环境为基础的新学科,体现了学科的发展方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的设备不是指建筑机械或施工机械,而是指保证室内环境所需的各种设备,包括暖通设备、建筑电气设备、建筑给排水和供气设备等。因此,调整后的新专业比之前的专业内容更广,需要学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将设在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储运工程系。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创建于1953,是我校首批设立的石油类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积累了十几年的办学经验。目前两个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与我校油气储运工程、热能动力工程专业联系紧密。经过充分论证,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完全有能力利用现有的师资和实验设备建立起来。

城外和城内的燃气,俗称天然气,是很多燃气行业前辈的方向。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米康奇教授等多位燃气行业前辈很早就提出了燃气要纳入储运的观点。虽然这是两个行业,但是学生的基础课是一样的,都是对储运和燃气专业有利的。目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燃气专业,主要原因是以前燃气专业所在的院校都是建设部下属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特色是以“大气”为主导,发挥油气储运工程重点学科优势,建设具有鲜明石油特色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二、专业建设规划

1.专业建设目标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有燃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的人很少,还招不到高层次人才。除了原有的储运与热工专业的师资队伍外,我们还选派年轻教师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老学校(如哈工大)进行研究生学习或专业培训。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加强实验室建设,力争建成以下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气体燃烧实验室、气体输配实验室等。要突出石油大学的学科优势,建立有特色的教材体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专业建筑倡议

虽然新专业是建立在原有的储运、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上的,但由于跨行业的原因,很多老师对新专业的背景和隶属关系了解不够深入,简单的教学往往导致偏离就业主题。为此,学院经常派相关教师到相关院校调研,参加相关专业建设会议,进行教师新专业知识培训。少数课程教师采取进修、委托、介绍等措施解决问题。

目前,一些教师走入一个误区,认为新的专业课程只能照搬原储运专业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相应课程。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学院和院系首先对新建专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界定,重新审视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的教学大纲。这项工作的完成,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对新开设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的全面认识,另一方面对于教学的高效有序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有实验室(多相流实验室、腐蚀与防腐蚀实验室、气体扩散实验室、对流传热实验室、燃烧实验室、模拟计算实验室,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设备资产总值400多万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部分可利用的试验装置,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专业的教材基本都是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考虑到国内燃气行业的发展和现状,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燃气方向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4月15日至4月16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会议的议题之一是新形势下的专业教材建设。经过专家的深入讨论,确定了需要修改、整合、重写的教材,并根据专家的专长分配教材建设任务。

三,教学条件和教学条件

1.教学设施建设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储运与热工专业目前使用的实验室有:腐蚀实验室、油气损失实验室、长输管道实验室、多相流实验室、制冷与供热实验室、传热学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是在充分考虑设备使用、储运实验室和热工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的。2004年底申请教育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并获得批准。目前,新建的燃气管网实验装置已完成一届学生的教学实验;正在建设的新专业燃烧与输配实验室预计9月底交付使用,届时可完成以下教学实验:(1)燃气管网水利条件实验;家用液化气调压器性能测量实验:燃气表校准实验;气体正常火焰传播速度的测量:燃气热水器热工性能实验:小型大气燃烧器稳定性实验:可见火焰传播速度演示;家用燃气灶的热性能实验:燃气热值的测定:测量气体相对密度的实验。

2005年6月5438+10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青岛泰能燃气集团签订协议,建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践教学基地”,可为本科生生产实习、认知实习提供便利条件,一次可接受约30-60名本科生实习任务,单位技术人员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学生可以在以下生产岗位实习:大姚罐子站;金家岭液化天然气储配站;焦化厂煤制气车间;液化器瓶灌装站;城阳天然气门站;平度液化气储配站。目前,已与青岛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达成建立“中国尤氏大学(华东)实践教学基地”的初步意向。届时,可以再增加两个练习点:黄岛团结路门站和胶南分输站。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和储运专业挺像的。储运是我们学校的老专业了,有各种相关的书籍资料。对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参考书,除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外,增加了图书馆的藏书,储运工程系也广播了专项经费,购买了一定数量的相关书籍和说明书,有利于学生查阅。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新专业的设置和内容,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要更加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强、口径宽、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传统的本科课程体系结构一般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调整后,为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要淡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搭建一个丰厚的专业基础平台(建筑环境、流体输配网络、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多方向拓展。大量事实证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知识的重要影响。人文素质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使之系列化和科学化。

本专业的设置强调专业的学科性、专业的拓展性和专业内容的更新性。要变专业教育为通识教育,使新专业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和内容上更加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因此,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范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方面。

与其他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相比,该专业的必修课增加了“燃气管道的设计与管理”,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市内燃气管网的规划与设计,还能了解市外天然气长输管道的设计与管理。专业限定课程有《油气储运概论》、《储运岩石学》、《储运工程优化》等,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了就业渠道。这样既实现了储运与新专业的融合,又节省了师资,降低了新专业设置的成本。

3.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新专业建设以来,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由储运与热工专业完成。虽然没有波澜壮阔的大事记,但是第一届学员的培养已经圆满完成,专业学生就业率100%。

自2006年5月起,明确提出“气体工程与技术”为专业的主导方向,并明确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由储运工程系负责。为加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管理,考虑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在储运处增设一名副主任,负责建筑环境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教学安排由储运工程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负责,并兼任储运系实验员一名。

第四,教学和科研成果

2002年至今,主持科研项目48项,总经费599.5万,其中省部级项目4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4篇,其中国家级期刊21篇,统计源期刊33篇,EI期刊19篇。

动词 (verb的缩写)人员培训

1.训练目的

培养在城市燃气管网、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中具有扎实的水力计算、热力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基础,能够从事城市和工业企业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从事室内环境设备和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管理,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设置

本专业现在可以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输配管网、供热工程、空调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节能技术、建筑环境、金属腐蚀与防腐、城市燃气输配、城市燃气安全技术、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城市液化气供应、燃气燃烧设备、燃料与燃烧、燃气管道设计与管理、燃气工程施工。教学大纲完整,教材齐全。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工程力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流体输配网络、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燃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城市燃气输配、供热工程、空调技术、建筑环境学。

3.业务需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环境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多种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调试和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电子、机械、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四年的学习,我获得了以下知识和能力:自然科学基础扎实,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好,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原理、计算机原理等。,并具备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获得人工建筑环境技术(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和公共设施工程(冷热源、燃气输配、建筑自动化、能源管理)的实践设计培训;获得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施工组织、技术经济分析、系统与设备测试与调试的基础培训;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口语、写作能力,能顺利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4.毕业要求和就业情况

本专业学生毕业前需修满教学计划要求的65,438+084.5学分,理论环节要求的65,438+054.5学分(必修课要求的65,438+023.5学分,限制课要求的65,438+03学分,候选课要求的65,438+08学分),辅助培养计划要求的3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