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论文如何处理中国民族关系
浅谈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加快民族发展
第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制度优势。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关键的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要加强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教育,提高各族人民的法律意识。
增强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我们要从XX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落实自治法。要强化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使民族区域自治法在XX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和国家给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优惠政策,让XX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真正受益。进一步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民族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和合法权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上升到法规的高度,使之更具根本性、长期性和强制性,把民族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我们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调整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与时俱进,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为巩固和发展XX和谐民族关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重要的是把各项民族政策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学习研究国家现有的民族政策,用好这些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在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发展、文化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西部大开发、扶贫政策等方面实施的优惠政策,促进XX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要加快制定自治区配套政策,重点在建设投资、财政补贴、资源开发等方面拿出实招,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我们要与时俱进,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优先大力支持民族自治县、民族乡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让少数民族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享受到发展成果。
第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总揽全局、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一项战略措施,不仅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承担和完成的重要使命。从1982,中央出台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到目前为止,* * *已经出台了八个“一号文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最关键的问题在农村、农业和农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民家园,让农民过上小康生活,才能保证全体人民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不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XX创作了大型景观表演《印象?基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刘三姐是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品牌驱动型文化项目——“阳朔模式”;依托绣球、织锦等民族文化产品,是项目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民族生态文化类型——“京西模式”;“恭城模式”,以发展民俗娱乐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建设富裕家园为特色的休闲文化旅游类型;以农民自办文化节为载体,科技“搭便车”引领农村循环经济农业生态文化型发展——“北流模式”;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用文化知识致富——“横县模式”。这些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形成,是XX各族人民的创造,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要继续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干敢创新的XX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各族人民的美好家园。
XX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XX目前的基本区域条件。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于困难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镇居民和少数民族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全区党员干部对此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
面对XX区域形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确保广大农民参与发展进程,享受发展成果。如果忽视农民的意愿和切身利益,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XX”的重要任务。XX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在农村,困难也在农村。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XX”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大农村的和谐。虽然XX少数民族农村社会关系总体健康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有利于维护广大少数民族农民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业,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提高农民素质。要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民的实用农业技术培训。为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提供市场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少数民族农民成为科学文化素质高、就业能力强的新型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农业经济为基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基层政府应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最大限度地组织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规模经济。充分发挥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驱动功能,增强其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新技术应用和新品种推广,努力培养农村经济人才和有技能、会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建立农村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少数民族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在强化XX创建的“五保村”建设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就目前情况来看,边远民族地区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可以将养老保障与计划生育政策挂钩,增加少数民族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补贴,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保险结合起来,逐步建立适合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
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着力改善少数民族村级卫生条件,为村级医务人员提供免费技术培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好的基层领导和领导班子。村干部都是村里民主选举出来的能人,他们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社区自治建设,适当增加村干部误工补贴,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调动干部积极性,发挥其号召力和影响力,完善监督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优秀两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青年团员提高素质和能力,为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XX民族地区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关键。要紧紧抓住国家批准实施《XX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认真组织实施《XX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XX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XX少数民族“十一五”规划》,着力把握发展规律,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不断推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为XX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第三,加强民族人才资源开发,建设高素质的民族干部队伍。
民族团结、科学发展,基础在人才,干部是关键。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最终解决各种民族矛盾和纠纷,必须以党的一贯政策为基础,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少数民族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来自自己的人民,与自己的成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他们熟悉自己的历史和现状,熟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熟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容易理解自己人民的疾苦和诉求。他们对自己的人民有着天然的感情,在处理民族问题和争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他们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中坚力量。民族干部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自治区成立50年来,自治区党委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放在重要战略位置。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抓手,牢牢把握“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加强教育,大胆选拔、放手使用,努力造就一支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民族干部队伍。针对XX干部的现状,要更加注重安排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或艰苦环境中去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得到锻炼和提高。坚持“四化”方针和群众公认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识人用人视野,多渠道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无愧于重任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要进一步提高全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干部和基层组织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XX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新XX,离不开人才和智力的支撑。加强各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大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各类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要重视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人才。同时,为民族地区建设培养能下、留得住、用得上的经济、金融、管理、贸易、农业技术等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人才发展措施。重视引进外省乃至国外智力资源,扎实推进“人才强桂”工程,为XX各类人才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人才发展环境,为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培育强大的智力支撑体系。
第四,巩固和谐民族关系,实现XX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2008年春,胡锦涛同志作出“做好民族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示。我们要结合XX实际,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XX各民族和谐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南疆稳定。
XX民族关系目前的焦点是各民族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争取民族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利益平等是其主要的外在形式。从整个区域来看,由于地理条件、历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东西部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各民族间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差异性大、多层次的特点。改革开放一方面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同时也拉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各民族生活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利益成为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这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民族干部和群众心理的不平衡,构成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形成民族矛盾。
处理民族关系是一项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XX的民族关系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根据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要求,选拔理论基础好、政策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干部充实民族工作机构。民族干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他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而且要深入了解XX的情况。同时还应具备灵活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在复杂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预测、应变和决策能力。
民族关系一直是XX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民族和谐始终是XX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工作的认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XX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平的高度,不断强化民族利益意识、相互依存意识和大局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和各族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拓展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新时期民族关系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把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根据XX现阶段民族关系的新特点,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牢牢把握* * *以团结奋斗,* *以繁荣发展为主题,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防止民族工作形式化、格式化、简单化、口语化。积极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心全意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弘扬XX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凝聚各民族发展繁荣的力量,实现XX各民族和谐、科学、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