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文章(不少于10000字)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引言——不要因为孤独而错爱,也不要因为错爱而孤独一生。

2011-10-21

恋爱无疑是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大学生的恋爱不再是“仍然在吉他后面把半张脸藏在我们面前”。太迷人了,触动学生的心弦,让人期待。然而,恋爱问题恰恰是学生们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培养他们正确的恋爱行为,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呈上升趋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对爱情的态度,对爱情和学习关系的处理,都是不成熟的。目前大学生恋爱可以用“三个转变”来概括;

1.普及目前,在大学生中,说有“恋爱热”或“恋爱风”都不为过。调查显示,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大四的人数高达50~60%,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

2.低龄大学生一直都在谈恋爱,但以前大多是大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学习和恋爱双丰收”。现在很多大三学生学业失败,却先谈恋爱了,有的刚进大学就进入了恋爱圈。据不完全统计,五年前初一学生恋爱人数仅为5%,而现在已经达到15%左右。

3.开放性过去的大学生在谈恋爱的时候非常注重东方民族的微妙和深刻。爱情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往往不为人知。现在的大学生不仅害怕被别人知道,还有一种刻意让人知道的心态。如今,只要你踏进大学校园,就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年轻情侣在公共场合做爱,没有人观看。

目前,大学生通常反映出恋爱的心理特征:

1.对性的好奇心理——由生理成熟引起的性冲动和性亲密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这种人才、仪态、美女云集的特殊人群氛围有直接关系。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没有男朋友的女生都是别人留下的。

3.依赖心理——是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关心照顾他人的习惯造成的。属于“情感寄托”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容易受挫。

4.心理补偿——由功利的恋爱动机引发,即希望从所爱的人那里得到社会地位和经济补偿。

5.舞蹈学院心理学——他的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流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空虚,甚至发生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输一个,完全是一种婚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来的生活将是动荡不安的,他们的毕业分配和就业都还是未知数。即使得到真爱,毕业后也可能天各一方。所以大学生有“不求永恒,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样的恋爱心态是很自然的。

很多大学生觉得在恋爱问题上有很多无法理解的精神困境或者心理困惑。原因有三:

第一,在大学生心目中,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换句话说,我一直相信有完美的爱情,但现实是没有完美的男人或女人,也没有完美的自己。

第二,能让一段爱情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年龄、外貌、品行、性格、文化、职业、兴趣、爱好、经济地位、国籍、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等。可能只是互相欣赏和认可的一个方面走到了一起,也可能只是因为有点不喜欢就分手了。众所周知,在很多方面达成默契需要时间,建立永久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需要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

第三,是由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造成的,这种心理特点是由恋爱的低龄化、开放性、快速进步性和多元化造成的。具体来说,因为他们的等级还低,他们太浅薄,缺乏深刻理解和正确判断评价一个人的经验;因为他们太感性,太外向,盲目地用含蓄深沉的美一扫传统的恋爱方式;因为他们年轻冲动,爱情的发展容易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所控制;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生活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社会...所以,爱情的心理困境是自然的。

爱情的心理困境之一:

总觉得自己缺少被爱的吸引力。有些人经常因为没有爱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敢和异性交流,更害怕在异性面前犯错。他们不得不避免与异性接触,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并尽力掩盖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造成上述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我评价存在偏差。这样的学生往往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却从不认真考虑如何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对爱情吸引力的误解,缺乏科学认知。从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更倾向于外在魅力。事实上,大多数男女大学生都认为性格、天赋、心理契合度、性格、爱好在选择异性时更有吸引力。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对于选择恋爱对象的条件越来越实际。一般不会再“跟着感觉走”或者只在乎“有”。

因此,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该从各方面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和整理自己能够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和特点,学会改变思维方式,将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进行比较,以增强自信心,接纳自己;其次,学会辩证思维,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一个人对异性有吸引力吗?大学期间一定要有合适的爱人吗?不代表你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迟来的爱”可能是真爱,早恋可能提前消失。

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常见的“爱情光环效应”,必然会对自己,尤其是对对方产生“认知偏差”和“评价偏差”,这是单恋、失恋后产生严重心理障碍的关键。大胆与异性同学交往,与异性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和文娱活动,了解和观察自己仰慕的异性同学,同时了解他们的恋爱期待心理特征,缩短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心理差距,调节恋爱心理的内在期待与外在期待的矛盾,端正恋爱动机和恋爱价值取向。通俗地说,就是连作弄对方的时候,也作弄自己。当你不能接受自己的时候,也要找出对方的缺点,给自己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重点如下:第一,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男人,也没有完美的女人;第二,善于取悦女人的男人可能会让你后悔,反之亦然;第三,男女的自尊不能被对方肯定;第四,对选择理想恋人的期望值越高,结局越差。反而会事半功倍。

爱情的第二个心理困境:

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之所以在恋爱中很难发现这种心理困境,是因为他们对友情和爱情的理解还很肤浅,对社会人际关系缺乏科学的认识,证实了他们的性心理发展确实滞后于性生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社会快速发展和观念更新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求爱过程中要有主观意向,顺应自然。逆反心理、从众心理、爱情错觉等。在择偶上会适得其反,容易伤害到自己和同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恋爱过程中的大部分心理困难都来自于自己。为此,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敢于说“不”,不要自作多情,不要把迷恋误认为爱情。

爱情的第三个心理困境:

不知道如何面对婚前性行为和“试婚”现象,这一方面与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成熟和角色的特殊性有关,也与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学校性教育的薄弱和大众传媒的不当宣传有关。

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辅导的重点是优化他们的恋爱、婚姻、性科学和社会知识,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即对自己、对朋友、对父母、对社会、对集体承担不同内容和程度的责任。具体做法:

一是开设辅导课程,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恋爱与成功、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

二是进一步为大学生提供恋爱心理辅导的机会和条件;

三是为大学生提供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心理体验。

总之,大学生要有正确的爱情观,这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大学生恋爱现象,积极引导。尤其是要学会理性处理因爱情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和选择。只有拥有正确的爱情观,合理的爱情观,我们的大学生活才能因爱而锦上添花。

我对心理学的看法: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和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也是光明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对心理健康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我们大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心理无时无刻不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不仅在做研究的时候离我们很近,只要在生活中与人接触和交流,它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是我们自己和社会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心理学不仅是科学的,也是应用的。心学枯燥,但有了实例,就不枯燥了,反而给人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学的感觉,开阔了眼界。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对于几乎每个年轻人来说,似乎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我也不例外。说实话,在接触心理学这门神秘的课程之前,我一直是这么想的。但随着对心理学课程的深入学习,我发现自己以前的观点存在很多偏差:上坡的时候总是高估自己,仿佛想要的一切都唾手可得,常常把运气和机遇当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喜出望外,甚至有点自以为是;受挫时,他们往往会低估自己,把遇到的一切困难和不利都视为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的事情总是很极端。学完心理学课程,我渐渐发现学会调整心态很重要。另外,应用心理学,最重要的是建立心理经验,不管什么样的理论都应该尽可能形成心理经验,按照一定的方法反复接触,多体会,这样心理学才会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心理学这门课也让我明白了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好坏的一面,我们不能朝一个方向生活。心理测试让我们知道自己属于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定位和实际定位有什么差距,应该如何认识自己的生活和性格。心理学用不同的方式找到了不一样的自己。心理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它帮助每个人找到真实的自己,打开自己心灵的钥匙。我想每个人在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应该都有过各种酸甜苦辣。也许通过心理学课上的笑声,我们可以愉快地走过青春期的阴影,走向更加光明的明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会越来越重要。心理对生理的反作用很大,心理健康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观念更新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的心理压力更大,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失衡,心理挫折也越来越多。“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通过心理咨询等活动,使人内心的情绪得到宣泄和缓解,对一些事物和观念进行认知上的纠正,从而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提高适应能力,同时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增强心理。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人的心理发展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它又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而且了解和掌握了儿童、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做一些有益的工作,运用正确的心理学方法,尽量减少冲突,运用心理学知识化解一些矛盾。我意识到世界上最大的景象除了海洋就是天空,还有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活动。人的内心活动各不相同,千差万别。

另外,心理学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的教育也有很大的意义。在教育的问题上,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沟通、发泄和引导。比如,通过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预防性地或有针对性地解决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手段,以科学的期望和真知灼见的欣赏教育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和成功的机会,开展有目的的拓展训练和心理活动课。

总之,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我们大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己,同时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也要对心理学有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