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意义

江郎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江郎乡。江郎山风景名胜区由三眼石、十八区、塔山、牛鼻峰、虚女湖(青龙湖)、仙居寺组成,面积11.86平方公里。静园主要由自然景观组成,但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江郎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提名地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丹霞捉明月,华兴出云。

——这是“丹霞”的词源,出自曹丕的《荷塘边的诗》,意为天上绚烂的彩霞。

在中国古代,丹霞首先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人对丹霞地貌的喜爱由来已久,这可能源于中国人对红黄制度的崇拜。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火,燃烧的能量,繁荣,血液,上升和好运。在中国皇帝的心中,黄色代表皇权和一切的基础。所以在中国,道教、佛教、书院都偏爱丹霞,道教初级阶段涉及的几个道场都在丹霞地区。道教名山多与丹霞重叠,佛门弟子也爱丹霞。中国有40多尊10米以上的大佛,其中28尊建在丹霞地貌区。儒家的代表建筑书院也携手丹霞。宋代书院密集区与丹霞地貌密集区一致,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南方四省。

丹霞地貌是指一种具有特殊地貌特征和鲜明红色的地貌——丹霞地貌,似“彩霞”或“绛霞”。在地质地貌层面上,丹霞可以定义为:丹霞是在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断陷盆地的巨厚沉积物上形成的一种地貌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这些沉积层经历了区域性地壳隆升、剧烈断裂、流水深切侵蚀、块体运动、风化溶解,塑造了山峰、悬崖、峡谷等极具景观美的奇妙景观。中国丹霞的景观包括一系列的地貌:从地貌不明显、下切不发育的青年时期,到迷宫般的山峰和峡谷发育良好的壮年时期,到孤峰被大范围的低地和广阔的水系包围的老年时期。

地质学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河湖沉积岩称为“红层”,在红层上发育的地貌统称为“红层地貌”,丹霞地貌就是“红层地貌”的一种。学者规定“丫蛋”的高度要在10米以上,以表现丹霞地貌的美、险、奇、美;“丫蛋”的坡度应满足悬崖坡度的条件。55° ~ 90°之间高度和坡度低于此标准的丫蛋不能视为丹霞地貌,而应归于红层地貌。根据中山大学彭盛之教授的研究,中国大部分丹霞地貌的红层不早于中生代(其中80%发育于距今2.42亿年的白垩纪)。截至目前,我国已发现780多个丹霞点,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山地区。

丹霞,一个引入地貌学的名词,由已故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景兰先生和陈先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广东韶关丹霞山命名,发展于中国,被称为中国国粹。这个非同寻常的命名源于80多年前的一次邂逅。1929年,地质学家冯景兰在两广进行地质调查时,遇到了广东丹霞山百万年红色巨岩。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处独特的景观,鲜艳的色彩让他毫不犹豫地以当地地名中的“丹霞”二字为其命名。1939年,著名构造地质学家陈将发育在这一红色岩层上的地貌正式命名为“丹霞地貌”。1982年,有“丹霞池”之称的地理学家、陈先生的直接弟子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基本途径》,这是我国第一篇系统研究丹霞地貌的论文。

可见,丹霞地貌是中国学者创造的地貌学术语,也是真正的“中国制造”。这个术语在中国早已被广泛接受。然而,丹霞地貌并非中国独有。国际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上的红层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并发育了与我国丹霞相同或相似的地貌类型。因此,丹霞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红层地貌类型。这也是丹霞申遗的最大难点之一。地貌是地理学和地质学的一个概念,但丹霞地貌只是中国学者命名的,至今没有得到国际地学的认可。丹霞地貌所在地层已被国际地学确定,称为“红层”。拿一个外国学者从未见过的名词去申遗,无异于问路。丹霞景观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有专家建议用“丹霞景观”代替“丹霞地貌”申请世界遗产。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了丹霞地貌专家彭盛之教授的反对。在他看来,“景观”已经失去了地理学和地质学的意义,贬低了中国学者近百年来研究的学术成果。“如果一堆红石景观都能申遗,那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太低了!”

以申遗促学习是秦煌、彭盛之等中国学者希望取得的成果之一。如果丹霞地貌能够成功申请世界遗产,意味着丹霞这一由中国学者发现并命名的地貌和概念将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这是丹霞地貌走出国门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