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说,钓鱼岛黄岩岛背后的中国新思维印象大概是1000字。

最近,中菲黄岩岛事件成为南海问题的焦点。看来,中国政府理性、克制、审慎的外交回应并没有得到菲律宾政府的认可,菲方甚至有点孤注一掷、进行到底的味道。中国的傲慢、无礼和无知,无疑让和平解决黄岩岛事件的前景充满变数,激起菲律宾民众的极大愤慨,考验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战略智慧。

黄岩岛事件反映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综合性,凸显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外国势力关系的错综复杂。在一些国家人为制造争端、故意激化矛盾的背后,挑衅者最希望的是中国失去理智,一怒之下大打出手,从而引发中美激烈碰撞,企图造成南海的颠覆性突变和持续动荡,以达到浑水摸鱼、乱中取利的险恶目的。这确实低估了中国政府的战略判断力,中国外交面对复杂局势的战略应变能力,以及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战略意志力。

中国对中菲黄岩岛事件的反应是合理的、有益的、克制的。既坚定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民族尊严,又凸显了权衡大局的大国视野,保持了外交应对的自如。事件发生以来,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立场和处置原则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毫无疑问,主权属于我。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黄岩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的,最早纳入中国版图并行使主权管辖。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在1997之前,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并多次声明黄岩岛在菲律宾领土之外。

捍卫主权是正当的。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维护领土主权的立场是坚定的。这次事件的起因是菲方侵犯中国主权,骚扰中国渔船和渔民。中国渔政船赴南海开展例行巡航执法,菲方应切实尊重中国主权。中方敦促菲方立即从黄岩岛海域撤离所有船只,恢复该海域的和平与安宁。根据职责任务,中国军队将与渔政、海监等部门密切配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外交协商才是解决之道。中方坚持通过外交协商解决当前局势,强烈敦促菲方停止采取使局势升级的行动,回到外交解决的正确轨道上来。菲方不应把其他国家牵扯进来,也不应要求其他国家选边站队。将这一问题国际化只会使其进一步复杂化和扩大化,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没有提交国际仲裁的依据。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存在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家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家无权损害其他国家固有的领土主权。以公约为由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主张和做法,违背了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的宗旨和原则。

中国政府的战略克制和有限行动,在外交上留下了进一步行动的空间,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掌握了战略主动权。目前,中国的积极立场没有改变,解决事件的外交空间仍然存在,黄岩岛仍然在中国的控制之下,中国武装力量始终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支柱。只要守住底线,只要不急不躁,只要刚柔并济,只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我们就会在南海问题上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

就取得领土的基本要素而言,我们说的是最早的发现、最早的命名、最早的开发经营和最早的连续行政管辖。从这四个要素来看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我们说最晚从明朝开始发现钓鱼岛,开发经营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此外,自明朝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有效管辖。

明朝初期,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纳入海防。后来在清朝也被视为中国的领土。后来由于海盗和日本人的原因,满清政府宣布沿海居民退守海上200多里。澳门、香港和台湾省,包括东南亚,都被清朝忽视,先后被殖民政府占领。但是,中国一直是它的主权国家。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按照联合国和现行惯例,是无法保钓成功的。钓鱼岛主权不过是二战后美国不希望中国再发展,意图通过周边11国家封锁中国。在邓小平时代,为了缓和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它忽略了钓鱼岛,但一直强调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