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分析报告

病例分析报告是医学论文的常见体裁。通过记录和描述一两个生动的病例,力图为医学报道提供有关疾病的表现、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第一手感性资料。以下是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1一般数据

姓名:刘性别:男

年龄:38岁职业:自由职业者

籍贯:湖北咸丰民族:土家族

入院日期:20年4月3日**记录日期:20年4月3日**

婚姻:已婚病史陈述:患者本人及其家人。

主诉:腹部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现病史:患者在10多年前主诉腹部静脉扩张,呈蚯蚓样改变,出现在脐上而不在脐下。轻度腹胀,无腹痛,无乏力,食欲差,无呕血,大便黑便,不怕感冒发烧,大便习惯和性状无改变。不在院外治疗,腹部静脉扩张,迂曲度比以前差,进展到胸壁,部分迂曲。没有发红,肿胀,疼痛和不适。7个月前在我科就诊,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静脉曲张。计划通过手术治疗。因胆红素偏高,凝血功能异常,未手术治疗,出院。他继续保护肝脏,并在医院外进行对症治疗。现在他来我们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门诊是肝硬化的收入部门。

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食欲差,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病史:健康正常,有肝炎史。

手术和外伤史:无。

输血史:无。

过敏史:无。

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无接触史。

婚姻和怀孕史:已婚,配偶健康。

家族史:父母健在,无遗传和传染病史。

身体检查

体温37℃,脉搏76次/分(正常),呼吸20次/分(正常),血压128/70mmHg。肝病,皮肤黝黑,巩膜略黄,脐上腹壁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向上延伸至胸壁,部分迂曲成簇。腹壁血流自上而下流动,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肋缘达不到,脾肋缘3指以下,边界清楚,无压痛,表面光滑,肠鸣音可达,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不肿大。

入院前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检查: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 188U/L .乙肝:HBsAg(-)。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有肝炎病史,7月前在我科住院,胆红素偏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静脉迂曲扩张10多年,进行性加重。

4.腹静脉扩张,呈蚯蚓样改变,出现在脐上而不在脐下。1月发现腹静脉扩张,迂曲的静脉团增多,并向胸壁扩张。

5.血常规: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检查: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 188U/L..

入院前的诊断和治疗:患者接受了拉米夫定和普萘洛尔治疗,以保护其肝脏和预防出血并发症。目前腹壁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迂曲静脉扩张至胸壁,迂曲静脉肿块增大,收治到我科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5.08×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0%,淋巴细胞73.0%。

尿常规胆红素2+,潜血1+,蛋白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大便常规无明显异常。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1.56,PT国际标准化比值1.64,纤维蛋白原含量4.78 g/L。

生化分析:AST135u/l,ALT115u/l,TP53.0g/l,ALB25.4g/l,A/G0.92,TBIL 20.1umol/L,DBIL 108。ALP197.5u/l,GGT32.2u/l,BUN 7.388 mmol/L,CREA54.2 umol/L,BUN/CREA136,尿酸716 umol/L,K+3.3 mmol/L,Na。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乙肝两对半:HBsAAg(-),HBV-DNA复制水平不是。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AFP、CA153都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轻度增大,右膈和肋膈角不能清晰显示。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发钙化。

食管钡餐x线:发现食管中下段静脉曲张。

b超:探查到肝脏上缘第5肋间间隙,但未探查到肋骨和剑突下的肝脏。脾脏厚85mm,肋骨80mm×50mm,门静脉65,438+08 mm,腹壁距体表5mm,可探及多条宽窄不一的迂曲血管,内径7-65,438+08 mm,肝前可见一夜间暗区。

进一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腹部静脉曲张。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有肝炎病史,7月前在我科住院,胆红素偏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静脉迂曲扩张10多年,进行性加重。

4.腹静脉扩张,呈蚯蚓样改变,出现在脐上而不在脐下。1月发现腹静脉扩张,迂曲的静脉团增多,并向胸壁扩张。

5.血常规显示血小板210× 10 ∧ 9/L,尿常规显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显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液生化: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

6.腹部CT表现:少量腹水,肝右叶多发钙化。食管钡餐X线检查显示食管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到肝脏上缘第5肋间隙,但未到达肋骨和剑突下的肝脏。脾脏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腹壁距体表5mm深,可达多处曲折。

粗细不一的血管盘绕重叠成团,内径7-18 mm,肝前9mm夜间暗区。入院后的诊断和治疗:

入院后,患者被告知要吃高热量、高蛋白、低盐、限量饮水的软食。给予拉米夫定改善肝功能,适当使用利尿剂治疗和改善腹水症状,给予* * * *控制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监测患者每日尿量、体重、腹围的变化,并注意患者腹胀症状的缓解,随时调整治疗。

临床讨论和分析:

患者病史特征:1。男性患者,38岁。2.腹静脉迂曲扩张10多年,且呈进行性加重。3.腹静脉扩张,呈蚯蚓样改变,出现在脐上而不在脐下。1月发现腹静脉扩张,迂曲的静脉团增多,并向胸壁扩张。4.有肝炎病史,7月前在我科住院,胆红素偏高,凝血功能异常。5.血常规显示血小板210× 10 ∧ 9/L,尿常规显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显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液生化: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 mmol/L 6 .腹部CT表现:少量腹水,肝右叶多发钙化。食管钡餐X线检查显示食管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到肝脏上缘第5肋间隙,但未到达肋骨和剑突下的肝脏。脾脏厚85毫米,肋下80毫米×50毫米,门静脉宽65,438±08毫米,在距体表5毫米深处的腹壁内可发现许多宽度不同的迂曲血管。内径7-65,438+08 mm,夜间暗区在肝前9mm。

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肝硬化以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病程晚期形成肝功能下降和门静脉高压。其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病高峰年龄为35-50岁,多见于男性。患者为38岁男性。增加肝硬化的易感性。

2.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工业毒物或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血吸虫病和隐源性肝硬化。在中国,病毒性肝炎是主要感染,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约占60%-80%。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不会发展成肝硬化。患者有乙肝病史,7月前在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有饮酒史,极易患肝硬化。

3.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参与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免疫等多种功能。肝脏也是最大的代谢器官,几乎所有从胃肠道吸收的物质都进入肝脏,在肝脏中进行合成、分解、转化和储存。肝硬化晚期,由于肝脏受损,肝功能下降使其消化、代谢、排泄和解毒及免疫功能下降。如呕吐、食欲不振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由于合成代谢下降,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感染,导致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系统的相应症状。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长期充血肿胀,使脾脏功能亢进,从而导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消瘦等症状和体征。,以及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等电解质下降和凝血功能异常。

4.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代偿性肝硬化: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肝稍硬,肋缘可扪及肿胀,脾脏肿大,肝功能试验正常或酶轻度异常。(2)代偿性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明显下降,门脉高压,

主要有门体侧支循环开放(食管胃静脉曲张、腹部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腹膜后静脉扩张),脾肿大导致脾功能亢进,腹水形成。患者腹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逐渐加重。腹静脉扩张,呈蚯蚓样改变,出现在脐上而不在脐下;1月发现腹静脉扩张,迂曲的静脉团增多,并向胸壁扩张。肝病,皮肤黝黑,巩膜略黄,肝肋缘下,脾肋缘下3指,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该患者临床表现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部静脉曲张、脾肿大。

5.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血小板210× 10 ∧ 9/L尿常规检查显示:胆红素2+,潜伏

血1+,蛋白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 .凝血功能显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腹部CT表现:少量腹水,肝右叶多发钙化。食管钡餐X线检查显示食管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到肝脏上缘第5肋间隙,但未到达肋骨和剑突下的肝脏。脾脏厚85毫米,肋下80毫米×50毫米,门静脉宽65,438±08毫米,在距体表5毫米深处的腹壁内可发现许多宽度不同的迂曲血管。内径7-65,438+08 mm,夜间暗区在肝前9mm。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最终可确诊患者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与肝肿大和脾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肝炎,有肝炎感染史,需要检查乙肝两半及HBV-DNA复制水平;原发性肝癌需要通过血清甲胎蛋白(AFP)免疫学检查和肝脏CT来鉴别。一些累及肝脏的代谢性疾病也会导致肝肿大,需要从临床表现和各种辅助检查中仔细鉴别。血液病,如慢性白血病,常伴有脾肿大,需要做骨髓检查,与肝硬化引起的脾肿大相鉴别。患者外周血象无明显异常,经保肝等对症治疗后定期检查外周血象,观察外周血象变化是可行的。

2.与引起腹水和腹胀的疾病相鉴别。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腹水和腹胀,是由于(1)门静脉压力升高,使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力升高,液体进入间质形成腹水。(2)由于肝功能受损,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弱,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使血管内液体进入间质,形成腹水。

(3)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大量血液停留在内脏血管,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重吸收增加,造成水钠潴留,促进腹水形成。应与缩窄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腹部肿瘤、慢性肾炎引起的腹水相鉴别。腹水可以根据是漏还是渗液,性质是癌性还是非癌性来区分。患者腹水较小,可以排除癌性腹水,根据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也可以排除心肾疾病引起的腹水。

3.与肝硬化并发症相鉴别的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应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相鉴别,血压平稳。当出血停止后,通过胃镜进行诊断是可行的。由于肝脏的降解和解毒功能受损,毒性物质通过体循环直接进入大脑而引起的肝性脑病,应与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药物中毒、脑血管意外等引起的意识障碍和昏迷相鉴别。由于严重肝病可累及肾脏,导致无器质性肾损害,故称为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应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作出了诊断,并进行了仔细的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各种情况,可安排以下治疗方案:

1.要求患者适当减少活动,避免疲劳,保证休息以减少消耗,减少感染机会;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为主。患有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患者应避免食用粗糙和坚硬的食物。腹水量少的患者应适当限制水和盐的摄入。

2.对症支持疗法,根据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况,调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蛋白质,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3.预防并发症,可行保守治疗,保肝治疗,防止原发病复发的治疗,防止肝脏炎症和坏死的发生和发展。拉米夫定,长期口服,改善肝功能;阿德福韦酯,长期口服,对病情加重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因为患者的肝炎已经治愈,没有病毒复制的迹象,且患者有肝功能失代偿的症状,不允许使用干扰素治疗,会加速肝功能衰竭,所以应用要非常谨慎。

4.少量腹水患者应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暂时不要同时使用利尿剂。要密切观察腹水的变化,尽早防止其加重,也要避免不慎使用利尿剂导致电解质紊乱。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适当输注白蛋白和血浆,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腹水消退。

5.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应积极预防静脉曲张破裂。保守治疗可采取* * *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至

6.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没有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有效。主要手术方法有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选择性门体分流术和断流术。但患者有食管胃静脉曲张和腹部静脉曲张,但静脉曲张血管未破裂出血,可进行出血预防性手术。鉴于这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严重,手术会增加身体负担,甚至引起肝衰竭。而且根据近几年的资料来看,这类患者应该进行内科治疗,保护肝脏。如果是严重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尤其是静脉曲张表面在显微镜下有“红征”,为了防止首次急性出血,可酌情考虑预防性手术,主要是断流术。

7.由于严重的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应进行脾切除术。但脾切除术后应密切关注腹腔内大出血、膈下感染、术后长期危险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8.综合分析病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静脉曲张的患者,最理想的方法是肝移植,既能置换病变肝脏,又能使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但根据现阶段医学的发展,肝移植仍然受到肝源短缺、手术风险大、费用高等因素的限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预后分析: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淤血等引起的肝硬化。,如果能在肝硬化进展到失代偿期前消除病因,病变可趋于静止,比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好。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并发症。肝移植可以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患者有多年病毒性肝炎病史,但早年治愈,病因排除早,影响小。但由于患者病程长,自我护理不合理,表现为门静脉高压、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静脉曲张等,对其不良预后影响很大。而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对肝移植的耐受性较差,移植治疗需要慎重考虑。

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2阶段饮酒可引起血管舒张和血管舒张调节障碍,并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使血管状况恶化,易发生脑出血。此外,经常过度劳累和缺乏体育锻炼也会增加血液粘度,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

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必须有这些动机。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基础疾病的长期作用,也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生脑出血。脑出血的病理机制复杂,尤其是经常有上述诱因的患者需要谨慎,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1.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和患者的一般情况有关。通常症状为突然头痛、恶心呕吐、口齿不清、尿失禁、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非功能区少量出血只能表现为头痛和轻度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脑干出血可导致数小时、数天内迅速昏迷甚至死亡。典型的基底节区出血可出现突然的四肢无力、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凝视出血侧伴有剧烈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尿失禁;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患者单侧面部及肢体感觉障碍,情感淡漠,反应迟钝;但少量脑桥出血时,出血侧可出现面瘫和对侧肢体瘫痪,大量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及生命;小脑出血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没有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当有大量血肿时,可侵犯脑干,引起迅速昏迷和死亡。

2.并发症

脑出血的并发症很多,人脑是生命的指挥部。

多多少少会影响大脑功能的正常运转。脑出血的并发症往往是多发的,全身的器官都可以是发生并发症的器官。因此,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注意并发症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常伴有运动障碍,长期卧床是肺部感染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并发肺部感染,表现为痰多、呼吸障碍,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2.2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为混合性出血和内囊出血,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的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甚至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