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它们是如何在其中转化的呢?(以小论文的形式)谢谢!

:疑难问题分析-返回目录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理论前提吗?

如何正确定义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关系的“四分”和“三分”及其关系

历史发展的“五形态说”是否具有普遍性?

历史决定论与主观选择理论的关系

生产关系在经济基础中对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起决定性作用吗?

如何看待科技带来的异化?

从黑格尔的“精神人”和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到马克思的“现实的人”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及其多维本质的界定

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

历史上的统治阶级是否参与了历史的创造?

2.如何正确定义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根据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与科学的关系,首次明确提出自然科学具有生产力的属性,指出“生产力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80,第211页)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论述过这个问题。1963中指出,科技之战必须打好;没有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65438至0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生的巨大变化,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此后,如何准确界定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基于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有几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历史上起过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发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评价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人是如何改造世界的?当然,不仅仅是靠人的体力,还有智力的参与。智力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力量,其最高表现形式是科学。可见,除了工人、工具和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外,科学技术始终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19世纪中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资本主义工业中的作用,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力也包括科学,科学的力量是另一种不需要资本家付出任何代价的生产力。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式存在的潜在生产力。科学一旦进入生产力的过程,这种知识形式的生产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事实上,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先进生产力对落后生产力的替代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或突破引起的。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总之,科学技术从来都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崛起。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些伟大而深刻的变革给世界生产力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因此,哪个国家抓住了科技革命提供的历史机遇,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已经明显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或者说生产力包括科技因素。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然而,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本身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含量更高,作用更大。到了现代,已经上升到了“第一”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作出具体的论述。因此,邓小平根据现代科技革命的新形势,及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生产力”理论。1988年9月,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在我看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74页)一方面,邓小平充分肯定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说它非常正确;另一方面指出,从现在来看,这可能还不够,提出了“第一生产力论”。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生产力论”是普遍真理,科学技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生产力的一部分。这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规定不能充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确切地位和作用。“第一生产力”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使之更符合现代现实。“第一生产力”理论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规定。这个“第一”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因为生产力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总会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因素,那就是“第一生产力”。历史上,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工具都被视为“第一生产力”的表现。在这个阶段,从主流和本质上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已经占据了首要地位。如果说,在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有“加法效应”,在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有“乘数效应”,那么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有“动力效应”。据统计,在发达国家,20世纪初科技贡献率为5% ~ 20%,20世纪中期为50%,到20世纪末已上升到75%以上。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特别是由于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如此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其基础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邓小平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87页)

(2)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灵魂。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智力因素,是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不是独立的、实质性的生产力,但它可以通过渗透到生产力的实质性因素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从而成为影响生产力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劳动者素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有质的飞跃。现阶段,生产力的一切要素,无论是劳动者、劳动工具还是劳动对象,都越来越把科学技术作为自己不可或缺的基础和灵魂。在现代生产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主要来自科技武装;越来越多样化的合成材料是科技的物化;至于现代生产工具,则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劳动者是生产力体系中最活跃、最活跃的因素。任何科技进步都离不开人的能动性,任何科技进步都是由人掌握和控制的。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排斥“人的因素第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质是强调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劳动者是第一生产力,即“科学技术一人”是第一生产力。

(3)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先导。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虽然科学也很重要,但科学研究主要靠总结生产实践的经验和对自然的直观认识。所以一般来说,科学的发展是滞后的,是跟随着生产的。在科学与生产的矛盾运动中,一般是生产在先,科学在后,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科学的发展水平。然而,随着近代科学向现代科学的过渡,庞大、复杂、独立的科学实验应运而生。有了独立的科学实验,科学研究就不必处处依赖和跟随生产,而可能走在生产的前面,在时间上先于生产。一个新学科的建立,一个新理论的发现,往往会带出一批新技术,催生一批新产业,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先导。事实也是如此。在过去的40年里,现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和重大技术创造发明都先于生产。正如邓小平所说:“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了道路,并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和新技术都是在科学实验室里首先创造出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基于新兴的科学。”(《邓小平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87页)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关系的根本变化,已经被科学家们用他们惯用的公式描述过:从生产到技术到科学,再到科学、技术与生产。两个公式的起点和终点刚好换了位置,说明现代科学在先。技术的地位不变,仍然是科学和生产之间的中间环节、桥梁和条件,只是有些变化跑在了生产的前面。总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矛盾运动中,先有科学,后有科学进步,再有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变革,工人技术素质的提高,最后才有生产的大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最后,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而且是“关键的第一生产力”。科技力量是指人们通过自然科学技术控制和支配自然力,但自然要素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组合和社会交往,通过劳动组织和管理才能进入生产过程。可见,自然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既是一个技术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都必须由社会科学来解决。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仅影响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而且影响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向物质的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出现了相互渗透和交叉的融合趋势,不存在与社会科学无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总之,社会科学不仅包含在科学技术中,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科学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把社会科学排除在科学范畴之外。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分为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但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的;只要人存在,自然历史和人类官方就相互制约。博物学,也就是所谓的自然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66页注2)马克思还科学地预见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未来将逐步走向统一。他说:“自然科学将来会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如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个(马克思:1844的经济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第90页)邓小平更明确地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科学是生产力,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因此,《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进一步重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培养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家同等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和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等重要。任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