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的无为看儒家德治和法家法治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1)《仁》:“仁爱他人”。我真的爱你的学生,不求功利,真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而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的专业需要和全班同学。学生会知道你对他们真的很好。
(2)“礼”: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喜好;纠正不良习惯,保持耐心,避免粗暴行为和武断行为。
2.法家的法治,强调的是条条框框的重要性。强调法、术、势的结合。
(1)《法》:完善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行为是学校和班级制度不允许的,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2)“技巧”:有效管理学生和班级的策略和手段。好的管理方法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和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3)“权力”:教师的权威,管教的权力。让学生知道纪律不能碰,规矩不能违反。如果说“德”强调亲近感,那么“法”就需要敬畏感。当然,法律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
3.道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即不违背规律和自然,任其自然发展,最终达到有所作为、有效管理的目的。在某些方面,学生可以自律,自我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不需要过多的干预,这也是现在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出发点。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最终达到相互的和谐与融洽。
总之,学生管理中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运用只是手段,其目的还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
最后送你一段魏徵的《谏太宗十思》,或许有启发意义:
如果你是一个君子,如果你能看到你想要的,你会甘心退出;会有工作,便想到知止来安顿人;高危则谦,自牧;如果你充满恐惧,你会想到江河大海;如果你乘坐音乐光盘旅行,你会想到三个驱动器;担心懈怠,就谨慎开始,尊重结束;你在乎,就会虚心思考,接受;怕恶就直想恶;如果加上恩典,你会认为没有理由快乐;如果你被惩罚,你会因为愤怒而认为没有滥用惩罚。这十念之和,弘子九德。量力而行,随缘而行,则智者尽力,勇者尽力,仁者广益,信者忠。文武之争,君臣无事,可以尽游河南,可以养乔之命,可以弹琴垂拱二话不说。何苦苦苦思索,接任职务,服务智慧的耳目,迷失无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