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策略文件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策略文件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血细胞分析仪在基层医院检验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实践经验表明,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数据准确度高等优点[1-2]。但是由于受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血小板的检测,计数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这也成为了临床上反应较多的问题之一。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何明确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血小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校正和控制方法,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选取2014 ~ 1-3月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数据和方法

1.1一般信息

2014至1-3月,选择5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23例,年龄65438±0 ~ 72岁,平均(34.5±2.6)岁。

1.2方法

所有入选者的血小板计数均采用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溶血剂和稀释剂由Hysenmei公司提供。空腹状态下,分别进行静脉血采样(血样剂量为2 ml)和外周血采样(血样剂量为120 μl),用0.15 mg EDTA抗凝管储存分析。分别实现了仪器法和手动法。分别进行三次计数操作,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计数结果。

1.3观察指数

观察比较仪器法和手工法下不同时间状态下对应的血小板计数,比较静脉血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检测结果。

1.4统计处理

所得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 lt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个结果

在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的过程中,在即时测定状态下,仪器法检测的数据明显低于手工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让我们代表10 p = " " & gt;0.05);静置8 h后,仪器法检测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在不同采血区的血小板计数过程中,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为(165.15.9)×109 p = " " > 0.05)。

3讨论

血浆中的血小板很小,无色,具有很高的粘附性。当血液从血管受损部位流出时,血小板一旦接触到受损血管的内皮细胞或组织成分,势必会迅速粘附在血管壁上。另外,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过程中,血浆样本需要与抗凝管表面接触反应,最终导致大量血小板粘附在抗凝管内壁并发生聚集反应,造成血小板计数的偏差[3]。由此看来,无论是仪器法还是手工法,采集的血小板数都低于实际数据。同时,本研究数据显示外周血和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 & gt0.05)。但需要注意的是,与静脉血相比,末梢血采集存在大量潜在的影响因素(包括进针深度、采血速度等。),这会对最终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建议采集静脉血样本完成血细胞分析。如果必须使用外周血进行分析,进针深度为3 mm,血样自然流出,保证血小板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相关研究报告表明:对于抗凝剂,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过程中,抗凝剂的种类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很大影响[4]。目前国际化学标准委员会推荐的抗凝剂是EDTA二钾抗凝剂,应用这种推荐的抗凝剂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关系也会对检测质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相关临床研究指出,当待检血液比例过高时,抗凝剂不能与之形成匹配关系,可能导致待检血浆样本中出现微量血凝块。但是,微小血凝块的产生必然会导致血细胞分析仪的堵塞,造成检测结果的偏差。另一方面,当血液比例过低时,抗凝剂不能与之形成匹配关系,主要表现为浓度升高,带动血浆样本中血小板的膨胀和崩解,产生大量与血小板大小基本一致的碎片,导致计数过程出现偏差[5-6]。

同时,本研究数据显示,在仪器法和手工法血小板计数过程中,即刻测量数据与8 h后测量数据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这一研究数据提示,一方面,抗凝剂在与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一致的同时,会导致血小板形态由双凹模式向球形模式转变,体积明显增大,从而导致即刻电脑测试下血小板测量数据明显偏低。而在10 p = " " >的配售中;0.05)。同时,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有一定的下降趋势,8 h时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测定时间也是造成血小板计数偏差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合相关研究数据,无论是对于光散射法还是阻抗法,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过程中,结果基本可靠稳定。但对于血小板形态异常、明显减少的对象,不同方法下的计数结果往往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病理因素的影响下,血浆中会产生大量的非血小板颗粒,最终导致计数结果的虚假增加。目前能保证血小板计数准确的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基于免疫学的计数方法,即通过荧光标记血浆样本中的抗血小板抗体;第二类是基于激光散射的测量方法,在激光散射计数的干预下,将非血小板颗粒与血小板分离,从而保证计数的准确性[7-8]。但以上两种方法成本高,普及性差。所以目前的审核方式主要是人工计数。考虑到该方法的计数准确性,可以增加一种血涂片上血小板的间接计数方法作为补充。用抗凝推血片,在蝮蛇治疗下,红细胞计数1000,相应血小板计数。根据它们之间的比值,按照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9-10]的方式,可以得到最终的数据。根据上述措施的实施,并与临床医生密切联系,可以达到消除血小板计数误差,提高血细胞分析准确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对抗凝剂类型、采血面积、保存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控制,必要时进行涂片和直接计数复核,配合临床医生的密切接触,可以达到消除血小板计数误差,提高血细胞分析准确性的目的。

参考

[1]韩宁,郭,胡,等. Sysmex-21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正常时其他参数不显示的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 (23): 16544。

胡明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1(19):600-601。

谭江夏。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检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指南,2014,16(2):315-316。

郭丽丽,顾平,张奎,等. 10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检测的动态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医学杂志,2012,14(3):212-214。

吴军霞,范险峰,徐干,等.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凝指标和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医学杂志,2011,13 (3): 231-233。

李勇,穆月仪,夏永辉,等. SysmexXE-5000血液分析仪在血小板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 (2): 329-33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