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中国诗歌的历史。
汉代乐府诗
定义
汉代所谓的乐府,指的就是管乐。它除了创作和制作歌颂文人的诗歌和演奏新的歌舞外,还收集民歌和歌词以供消遣。《汉书艺文志》:“自孝武帝立乐府以来,采歌谣,故赵、秦、楚取而代之,皆受悲喜之影响,亦能观风俗,知厚云。”汉武帝采诗不仅是为了考察民众的隐居生活,也是为了丰富乐府的音乐以供娱乐。六朝时期,乐府从一种风琴的名称变成了一种带有音乐的诗体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诗风——乐府,它曾经辉煌一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原为官职名称,负责作曲、训练乐师、收集诗歌和民歌供朝廷在祭祀宴会上演唱、观察风土人情、考察政治得失。中国的集诗制度源远流长,夏树尹正就有集诗的记载。流传至今的《诗经》原本是官方颁布并被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断,集诗制度无法实行。秦朝统一时间短,什么都要做。虽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无集诗之实。汉朝承袭秦制,经济萧条。乐府机关只能学旧,勉强维持。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已经非常强大,于是乐府规模扩大,夜间采诗。到了东汉时期,诗歌收藏已经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请百姓听民间故事”,而皇帝何则派使者“分头行,行于郡县,听民间故事”。这种时尚在南北朝时被沿用。在梁肖时期,社会已经把“乐府”从官方的名称变成了一种诗体。刘勰《文心雕龙》除明诗外,乐府中还有专门的一章。《昭明文选》和《许翎鱼台新诗》也开设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词,也有民歌诗词,即凡是能通过音乐传唱的诗词歌赋,都称为“乐府”。在这两种诗歌中,民歌和诗歌是精华,文人的歌和诗是在民歌和诗歌的露水下萌发和成长的,所以要高度重视民歌和诗歌。
北朝在战乱间隙推行的采诗制度与汉代是一脉相承的。郭茂谦的乐府诗《两鼓角横吹》中保存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汉文,有的是译作。虽然只有六七十件,但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了与南方截然不同的粗犷豪放的精神,展现了风土人情的另一幅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较多,有的描写战争和徭役带来的苦难,有的歌颂勇武精神。尤其是木兰诗,是热情歌颂木兰是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参军的传奇人物。《花木兰》与《焦仲卿夫人古诗》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中国诗歌的面貌。不仅开辟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唱法乃至律法都起到了桥梁作用。
中国音乐之家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己创作的乐府诗。在初唐乐府诗中,大部分是对乐府旧诗的抄袭,但也有少数是另辟蹊径。乐府这种新的题材,从杜甫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即物有所名,无所依。”、魏、戴树伦、顾匡等。也有新的乐府作品。他们可以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复兴王朝。反映在文坛上,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元和四年(809),沈李首先为元稹写了《乐府新诗》(今诗)二十首。元撰《乐府》12篇,为校书的新课题。后来,白居易写了50首新乐府诗,正式标注了新乐府的名称。就这样,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了序幕。作为一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不仅限于写新乐府,也有古乐府。但是,虽然用的是古诗,但是可以创新,体现诗歌创新的方向。
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为时写,歌诗为物写”(白居易《九书同元》)。
汉代乐府诗的种类
从其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贵族文人所作的颂歌
郊庙诗:用于祭拜天地、祠堂、唐明和国家。今天有郊祀之歌,有安石坊之歌。
燕社阁:用于朝廷的宴席。
舞蹈歌词:雅舞,杂舞。优雅的舞蹈用于郊区寺庙和宴会;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崇尚歌词:是军乐,笛短鼓短。
横吹歌词:是骑在马上打着鼓的军乐。
第三,民歌
和合诗:汉代街头的歌谣。一开始只是被人随意背诵。“逐渐被合二为一的管弦乐队是和声歌曲”。
清商歌词:源于三种声调,其内容多反映当时民众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歌杂词:有写心里话、抒发情怀、讲述宴饮游历、抒发怨愤争斗的诗词,或因老佛,或因洋人,故称杂歌。
汉代乐府诗的主题内容
第一,反映战争的痛苦
《城南之战》非常深刻地反映了汉朝人民痛苦的战争生活。诗的第一幅描写了激烈战斗的荒凉和恐怖,第二幅描写了平民为了战争而弃耕,从而怨声载道,是一首揭露战争苦日子的现实主义诗歌。再比如《东光》,反映的是武帝征服南越时军士的悲伤和愤懑。“苍梧满是烂谷子,不利于军粮。诸军飘零,早走伤心。”也是一部反战作品。
第二,反映徭役的痛苦
《第十五次征兵》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在外作战六十五年的士兵。八十岁那年,他回到家乡,他的房子被毁了。他成了一窝鸟兽,死了亲人朋友,一无所有,肚子饿了。于是他用野生葵花草煮了书和汤饭,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吃呢?当他走出去,看着地平线的时候,眼泪一直在流。
第三,反映贫困
《病妇之旅》描述了一个贫困家庭的悲惨景象。诗中描写了病妇奄奄一息,丈夫向亲友哭诉,孤儿在空屋中哭求母亲的情景。真的很感动,也很难过。《孤儿之旅》描述了孤儿受到的虐待。他的哥哥和嫂子把他当成奴隶和敌人,尽可能地折磨他,想杀了他。
《东门行》描写了一个贫穷的老人,被贫穷所迫,铤而走险,奋起反抗。反映出游子的生活是艰辛的,返乡不易。因此,这种旅程充满了慷慨激昂的声音,表现出强烈的悲愤,如《饮马长城洞之旅》:“远行是不可想象的,但我过去曾梦想过。梦见在我身边,突然感觉身在异乡。异地不同县,转身不见”,就是写一个为了寻找好丈夫而四处奔波的妻子。"
第四,爱情主题
《想》中写道,当女人知道爱人有了他的心,她很讨厌立刻毁掉自己即将送给他的礼物,表明了她一刀两断的决心。然而,当她回忆起她在幽会时的生活是甜蜜的,她觉得她不能一刀两断,表现出作者痛苦的矛盾。
《邪》表达了一个女人对爱人的深情告白,表现了她不朽的爱情。她像火一样表达自己的激情:爱,除了山河崩塌,天地毁灭,不会终结!
《山上拔草》讲述了一个被抛弃的妻子和亡夫偶然相遇时的简短问答。不写正面弃妻的悲伤,写亡夫的怀念,可见女主家的弃子是无辜的。虽然她的劳动比别人好,肤色也不比别人差,但还是忍不住被抛弃。她的不幸只是因为男人的喜新厌旧。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同时热情歌颂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和不屈的死亡精神。
《鸡鸣》《相见》《长安有狭邪之行》都描写了当时富贵人家的奢华享受,以金为门,以白玉为厅,厅中美酒享乐,中庭灯火通明,屋后珍禽罗列。大家都是当官的,最贵的2000石。年轻女人无事可做,她们只是拉小提琴。”《尚墨桑》讲的是一个太守侮辱了一个采桑的女人,被严厉斥责的故事。该诗揭露了官员的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个忠贞、勇敢、美丽的秦洛甫女性形象。
动词 (verb的缩写)人们的工作生活
在汉乐府中,很多都表现了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比如《江南采莲》,就是江南青年男女采莲时唱的一首歌谣。他们一边劳动,一边歌唱,表现了农村男女集体劳动生活的幸福和江南美丽的自然风光。
六、饮酒求仙,人生无常
汉代乐府诗中也有借酒求仙的思想,这是受神仙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反映。如《善行》、《西门行》、《王子乔》等都是这类作品。至于《怨诗》、《驱车东门》等以人生无常为题材的作品,主题都是感叹人生无常,提倡“及时行乐”、“自由游荡”,以发泄颓废、没落的情绪。
汉代乐府诗的语言形式特征及艺术特色
1.简单的语言
汉乐府中的民歌运用生动的口语,亲切朴实,叙事抒情,感情真的很感人。比如《孤儿之旅》写的是孤儿被哥哥嫂子虐待。诗虽参差不齐,但孤儿们的感情和境遇却历历在目。诗歌的句子长度各不相同,从两个词到八个词不等,从工整的七言诗到错综复杂的杂诗。汉代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规则和句法,长短随意,散而不拘,灵活自由。如有杂词,句法自由多变,整体分散不限:如《咏怀曲辞》中的上斜和童歌:“上斜!我想认识你,我会长寿。山无坟茔,河无竭,冬雷电震夏雨雪,天地和合,我才敢与君。”还有二、三、四、五、六、七字,变化极其自由。汉乐府中有很多完整的五言诗,如《江南采莲》、《孔雀东南飞》,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长短都有,最长的350多句,最短的几句。汉乐府民歌长短不一。最长的如《孔雀东南飞》350多句,短的如《杂曲》《死鱼过河泣》只有四句。《江南采莲》只有七句话。
灵活押韵
汉乐府民歌用韵自由灵活。有押韵的,比如《平陵东》:“平陵东,松柏苍苍,不知谁抢了龚毅”,“心好累,血在漏,告家人卖黄犊”就是它;有押韵的句子,如“东门”、“葛炎”、“傅亮音”。两句与三句之间也有押韵,如《尚墨桑》中的“日出东南角”“自名罗敷”与两句押韵,《据我秦家》《桂枝作笼钩》与五句押韵。这都说明了押韵的多样性。
3.对话或独白形式的叙述
汉代乐府诗巧妙地投对话刻画人物,声情并茂,让人有闻其声,见其人的感觉。比如《上山摘杂草》甚至几乎全部由被抛弃的妻子和亡夫的问答组成,表现了妻子善良的性格。还有贯穿始终的独白,比如《孤儿之旅》中用独白写的孤儿的苦难。
4.浪漫色彩
虽然汉乐府的民歌多表现现实,但很多作品也运用了浪漫主义。比如《上邪》像山洪暴发一样激情四射,高度夸张;《武胜》中的乌鸦之魂吸引着人们;《死鱼哭过江》里的烂鱼会哭,会写信。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
5.甚至句子
偶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各方面的特点,比如:“头上有个角髻,耳畔有明月。”就是“齐为下裙,紫罗为上裙”。
6.循环往复,和谐音韵
那一天的民谣里有很多优美的诗句,比如《江南采莲》:“江南采莲,何田甜带荷叶,鱼在荷叶间嬉戏。鱼戏荷叶东,鱼戏荷叶西,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北。”这首诗前后呼应,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文字活泼,是民歌的本色。
汉代乐府对后世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的发展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比如曹操父子,王灿,陈琳等的诗。它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悲喜交加,因事而起”的精神,描写了建安时期社会混乱的苦难。他们经常使用旧乐府题材,使用叙事方法和通俗语言,在形式上也看到了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杜甫虽不用唐代旧乐府题,但“以事为题”,其诗的精神和体系与汉代乐府民歌一脉相承,直接受到乐府民歌的影响。白居易、元稹使杜甫的社会诗“事出有因”,提出了“诗应其时”的口号,这也是汉乐府“事出有因”的传统。
二、语言简洁朴素,风格清新。
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多样,有清新明朗的,有深情委婉的,有慷慨悲歌的,但都以质朴自然的风格为主。所谓质朴自然,表现在诗歌的语言上,它没有文字,没有修饰,所以质朴真诚,古今绝无仅有。后世诗人多受汉乐府影响。
第三,奠定五言诗的基础
汉乐府以五言杂诗为主。杂诗在建安以后兴盛,曹操、曹丕、李白等杂诗都源于乐府民歌。乐府对五言诗影响较大,东汉时期模仿者甚多。到了建安,已经出现了“五言腾飞”的局面,取代了《诗经》中的四言和《楚辞》中的“骚体”,成为诗歌的一种主要形式。
乐府诗流派对后世歌唱风格的影响
乐府诗的体裁对后世歌唱风格的形成也有影响。六朝诗人鲍照以五言诗和杂诗著称,唐代李白的乐府歌更是前无古人,其艺术形式也明显受到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对话和独白形式的叙述。汉代乐府诗巧妙地投对话刻画人物,声情并茂,让人有闻其声,见其人的感觉。比如《上山摘杂草》甚至几乎全部由被抛弃的妻子和亡夫的问答组成,表现了妻子善良的性格。还有贯穿始终的独白,比如《孤儿之旅》中用独白写的孤儿的苦难。这些技巧也启发了后来诗歌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