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中学生同伴之间的冲突
1共情训练法共情是指儿童在意识到他人的情绪反应时,与他人一起经历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享受他人感受的能力。共情训练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提高受训者理解和分享他人情绪的能力。这种方法侧重于孩子的情绪换位,以及他人情绪的体验。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情境来训练孩子的同理心。比如,面对采用消极策略的孩子,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共情训练,让他们体验情绪共情。首先,老师要帮助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同时老师要保证孩子的情绪得到很好的控制。然后,老师应该给每个孩子单独陈述事件的机会,让他们表达对事件的看法。最后,老师要引导孩子说出对方的感受。刚开始,孩子可能还会坚持为自己辩解,指责对方。此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观察对方的表情,从而体会对方的感受。此外,老师应该帮助孩子找到让对方感觉更好的方法。
2情境表演法情境表演法是模仿一个特定的冲突情境,让孩子扮演其中的角色,产生与所扮演的角色相一致的行为。在情境表演中,孩子可以感知自己的角色,理解他人的感受。对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非常有益。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冲突主题(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出发),提供生动具体的冲突事件让儿童扮演自己的角色,体验自己的角色和对方的情绪,让儿童表达这种感受。从而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结果不成功的冲突(玩具比赛)中,孩子为了玩别人手里的玩具,直接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冲突参与角色扮演,充当玩具的主人,让想要玩具的孩子开口要。老师根据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接下来的行为。如果孩子态度强硬,老师要引导他们温和地表达自己。还可以互换角色,更好地体验同龄人的情绪。
3艺术培养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故事或孩子来培养孩子的情绪,让他们体验积极的情绪,鼓励孩子快乐,善于沟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冲突来设计和编写故事,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让孩子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比如在双赢的冲突故事中,教师要表扬故事中人物的行动,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这堂课中通常发生的儿童冲突,把冲突双方的名字改一下,编一个情节生动的小故事,配上颜文字。首先,给孩子讲故事。在孩子对故事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给故事中的人物配上合适的颜文字,或者让孩子自己画出合适的表情,旨在培养孩子识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
4日常训练法这种方法是在日常生活或活动中寻求机会,为教育创造条件。比如美术活动,把孩子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套彩笔。但对于其他物品(如胶水),可以少准备一些,这样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与人交流的机会,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这样,当出现玩具比赛等冲突时,孩子们可能会轮流或交换来解决冲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识别表情的活动,让孩子学会读懂别人的表情,增加感性认识,也有利于共情训练。
5正当的规则教育幼儿园的一些冲突是因为孩子不懂得遵守规则。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规则教育。而且这种规则教育必须是在游戏或者其他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在学习、玩耍、交往的过程中遵守一定的规则,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水平。综上所述,儿童的同伴冲突是儿童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从儿童同伴冲突的类型入手,正确认识和处理儿童同伴冲突,更好地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和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