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忙碌而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你得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形式,用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那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正式的毕业论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一篇5000字的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会计学毕业论文1基于会计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曝光,引起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大恐慌。

本文将以双汇集团为例,针对其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会计视角;双汇集团;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正处于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初级阶段。随着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超标、毒生姜等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谈食色变。为了重建消费者信心,稳定社会动荡,我们必须加快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的步伐,并将其纳入长期发展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重新规划企业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约束,全面推进企业慈善、法律、道德和经济责任。

虽然2008年,国资委(SASAC)提出鼓励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企业仍然以自愿的形式公布会计信息,因此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治,同时也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因此,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必须以会计信息披露为切入点,进而提高企业诚信,促进社会道德建设。

首先,以双汇集团为例,分析其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

(1)双汇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主要内容

双汇集团在社会责任方面主要披露环保、人力资源和利益相关者。本文选取10年的报告数据进行表述,如表1所示:

(2)双汇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不足。

1,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双汇集团作为肉制品行业的龙头,由于其严格的生产和检验线,走在了行业的前面。但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双汇集团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检验程序,导致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流入企业生产线。这一事件的曝光,不仅严重破坏了招牌,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信息披露中可能注重社会贡献的披露,而忽视或故意隐瞒其对社会的危害。

2.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审计环节。

因为社会责任报告是由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发布的,未经第三方审计验证,对发布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会有异议。

双汇集团2009年至2013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未经第三方审计发布,可信度不高,会计报告缺乏实际效用价值。

3.外部监管不足。

要从会计角度有效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仅仅通过企业内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外部的监管来规范企业的运作。

但在目前的形式下,环保部门、消费者协会、消费者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管理作用。同时,相关管理部门是事后的,只有问题暴露了才会查处整改,所以还是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其次,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明显不如国外,这也会导致企业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为非法经营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会计视角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1)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从而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规范企业的正常运作;其次,社会需要建立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更加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创造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

(2)会计信息披露需要第三方审计。

目前,我国企业发布的会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得到会计师和企业的认可,但签证的第三方审计并未实施,由于审计机制不完善导致其可信度较低。

因此,需要加强审计环节,可以由独立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对各类项目进行专项审计,特别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严格审计,对特定问题发表审计意见,提高社会信任度。

(3)加强外部监管。

相关监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生产线进行检查,加强对企业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渠道的管理,并将检查结果实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便于他们登记有用信息,及时纠正经营中的不足。

同时,消费者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向企业和管理部门反映问题,有效监督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结论

如今,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立企业诚信,有利于重新树立消费者信心,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毕业论文2企业会计诚信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财务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建立以来,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财务欺诈日益增多。

这些公司的财务信息失真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公众利益,而且阻碍了和谐社会和诚信社会的建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会计公信力,培育会计诚信,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深入分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企业会计诚信的措施,希望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会计诚信,财务舞弊,诚信危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造假和会计舞弊现象变得十分突出,会计诚信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诚信缺失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普遍存在,从中国的琼民源、银广沙、蓝田到美国的安然、世通,都因财务造假的曝光而陷入经营困境。会计诚信的缺失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

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然而,我国信息披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自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从未停止过。金融诈骗案件大同小异,都是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不仅使银行遭受不良贷款损失,也使投资者遭受投资损失,严重威胁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具体表现可以概括如下:

1,会计工作混乱,会计基础不规范。

主要表现是没有按照标准作业程序进行核算;无视国家财经法规,不按财务制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盲目服从单位领导。

2.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隐瞒收入、乱摊成本费用、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使用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导致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随意弄虚作假。

主要表现在:部分会计人员不求上进,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主观随意,不严格按制度办理经济业务,盲目服从上级命令,不能按会计要求反映和监督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也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恪守准则的规定。

二,会计诚信问题的成因

1,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中国会计人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要维护企业的利益,还要代表国家和投资者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在企业,能否长期在企业工作,除了自身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应由公司经理和其他负责人决定,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解聘或辞退等重大人事问题也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在这种现实中,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只能对企业和管理者负责,按照企业的意志进行核算。

2.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行为缺乏透明度。

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只是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执行,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而且随着经济业务量的增加,会计造假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造假的手段更加隐蔽。如果不能建立有效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防止舞弊就成了一句废话。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利益的诱惑,做出一系列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比如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故意混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将收益性支出归为资本性支出,或者在公司管理层的压力下故意虚增成本、减少利润,以达到逃税的目的。

4.执法不严,惩罚力度不强,导致会计失信现象频发。

现有的法律法规虽然为部分失信行为提供了处罚依据,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失信行为,使得信用活动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如果造假,往往会受到行政处分或罚款的处罚,极少数人受到刑事处罚。然而,罚款的数额与真正的大股东所寻求的非法利益相比,只有九牛一分,不能起到打击和警告的作用。

三,提高企业会计诚信的措施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对会计诚信缺失进行治理。

1.加强单位内部审计,防止会计造假。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补充监督机制,对防范会计舞弊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经济的监督机构,应当从独立、客观的角度论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运行结果,揭示和评价职能部门的运行效率和工作绩效,发现和反映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盲点和盲点,进而及时、客观地识别企业控制环境和会计制度是否正常运行,从而保护企业资产安全,更有效地检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并通过对单位最高管理层的反馈,帮助决策者发现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向企业管理者提出建议,帮助遏制舞弊。

2.提高会计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对称。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理解的不对称。处于信息不利地位的外部使用者极有可能被误导,尤其是投资者甚至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不信任,从而影响投资的积极性。因此,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而会计准则作为防止虚假财务报告发生和市场经济衰退的法律和制度安排,对于满足投资者获取投资所需的会计信息,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应该改进会计准则。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

市场经济要求构建以诚信为宗旨的职业道德秩序,使职业道德增进社会整体利益,有利于理性自律的利益相关者的逐利活动而不是简单的限制。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重塑诚信观念,建立保证企业良性运行的道德约束,使会计人员的行为符合社会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加强自身诚信观念的培养,树立良好的诚信道德观念,认识到诚信和职业道德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并在工作实践中转化为自觉行为。

4、通过立法,加大处罚力度。

中国的执法不仅经常受到旧观念的影响,还受到地方势力和行政权力的干扰。由于检查和惩罚力度不够,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没有完全暴露出来。在中国股市,只要缴纳罚款,欺诈就可以一笔勾销。与较小的处罚相比,企业的巨额利润更具吸引力。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如果发现会计造假且数额较大,可以强制破产清算。这样那些想冒险的企业多少会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

5.培育行业诚信文化,建立社会教育体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全社会的诚信来保障。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培育会计诚信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是当前会计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项工作中,会计学会可以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会计行业诚信的活动,表彰先进分子,组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考核和考试,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和打分,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注册和年检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试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大家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此外,还应在社会上大力提倡诚信,将诚信作为一门学科纳入教材,进行广泛的教育,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识,真正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害人”。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注重实践培养和训练,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要求较低,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不适合学术型毕业论文写作。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及原因,探讨了以大规模实习代替毕业论文的形式,使其更符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一、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一,论文质量差。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在选题、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很难达到相应的要求。目前学生的毕业论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论文无懈可击,理论深刻。论文初稿交上来后,导师很尴尬,因为文章已经近乎完美,基本不需要修改完善了。显然,这种论文是直接从整段甚至整篇文章中引用的。另一种是论文层次混乱,主次颠倒,句子不合理。这类论文往往让指导老师无休止地烦恼,因为大部分文章都是拼凑、粘贴或嫁接的,结构杂乱无章,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导师认真审阅后,下大力气提出修改建议。结果学生往往视而不见,不予理会,马上换个题目,重新开始一篇论文,要么完美,要么毫无章法。

第二,写作流于形式。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论文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不断拓宽、深化和升华。在掌握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分析综合、推理和系统表达,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在很多高职院校逐渐流于形式,失去了通过论文写作获得科研基础训练的教学目的。在大多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写论文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论文做的再好,学校和老师也不会因为论文写的不好和答辩不好而不及格或者不能毕业。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敷衍态度使他们根本不遵循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不能扎扎实实、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论证,不严格遵循写作流程,往往一拖再拖,最后随意交上一篇论文。基于种种因素,一些高职院校只能一再降低毕业论文的相关标准。

二、主要原因分析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一般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属于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基本走的是本科教育的道路,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体系与本科教育相似。三年教育培养的结果是学生既不是理论型、学术型、研究型,也不是工程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陷入尴尬境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不同于本科,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学术和专业差异决定了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口径宽、基础强的“通才”;高等职业教育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应该有明确的职业定位,根本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一个基础很强的“通才”,毕业后可能会去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学术和研究型的工作。这一层次的毕业生需要进行科研基础训练,即本科教育的毕业环节必须包括毕业论文,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这一教育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毕业后,职业定位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将直接进入各自的专业岗位。比如高职会计专业更适合中小企业及以上,能胜任会计主管及以下的实际工作。可见,在新一轮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院校会计毕业论文设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需要重新审视和研究。毕竟,高职教育已经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差异决定了它们在未来的培养模式中应有各自的侧重点和特色。

第二,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塑造发生了变化。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科的重要性,注重理论基础的广度和专业理论的系统深刻。专业设置体现学科,课程内容注重理论,教学过程突出研究。本科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呈现纵向框架,强调课程的整合、学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跨学科知识的传递。更加关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着眼于认识世界的范畴,是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实践体系的统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要求理论知识适中,技术应用能力较强,技能和技巧相对熟练。高职教育的知识能力结构呈现横向的专业岗位模块,强调岗位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理论以“够用”和“实用”为基础。着眼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着眼于改造世界的范畴,是相对完整的实践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统一。

高职院校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使他们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强调专业岗位能力、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塑造。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能快速适应会计基础工作,过渡期或适应期短,具有较高的会计操作技能。助理会计师经过3-5年的实践学习,可以成长为会计师、单位会计主管、单位审计骨干、注册会计师等。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侧重于技术应用能力,强调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时,要围绕“应用”这一主题,不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一般保持在50%左右。为了有效地实现工学结合,需要不断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结合、师生与工作过程的结合以及“做、学、教”的结合。高职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不具备本科生那样厚重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前期的理论研发能力相对欠缺,很难对某一领域的学术观点、学术流派、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但是,高职学生转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应用能力,快速提高了岗位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从而缩短了与具体岗位实践要求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表明,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已经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

三、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

毕业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学生的毕业环节应充分体现专业性、社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针对毕业论文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建议尽快推出毕业论文的改革创新模式,即毕业设计和毕业调查的更新形式,以此为标尺,全面综合地衡量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由于毕业设计和毕业调查更符合高职院校新一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其实施过程和结果更具有实践性。而且毕业设计和毕业调查直接来源于学生的毕业实习,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实习,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可以将所见所闻所学所做融入到整个毕业设计和毕业研究中去,从而真实地体现自己各方面能力形成、拥有和运用的有效性。

第一,毕业设计恰当、客观、实用,呈现个性化特征。毕业设计是毕业实习的延续,目的是测试学生的会计能力、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围绕这一目标,学生要在自己实习的基础上,按照实习领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从实习单位(不限于特定行业和企业类型)中随机抽取第一期的初始会计数据,获取该单位当期经济业务原始凭证的复印数据(不复制原单位当期的业务总量, 以及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适当调整),从审核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结束。 运营过程中,团队成员必须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可以根据出纳、存货、成本、固定资产、往来账款、制单、总账等承担各自的工作。,并配合完成全过程任务。除手工核算外,每组必须同时在计算机上进行电算化处理,电算化岗位可以根据组内手工核算岗位进行排列,既达到了手工核算与电算化同步操作的目的,又解决了学生对电算化岗位了解不够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判断各组内手工核算与电算化的一致性。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个团队成员必须本着团队合作的精神,与实习单位的会计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协调。信息收集完成后,团队仍然需要精诚团结,组织得当,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差异化的毕业设计,来源于不同的企业数据,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真实水平,帮助学生进一步找到自己职业能力的差距。也是就业前的一次全面的、现场的培训。企业真实的会计场景和会计数据是完成毕业设计的有效机会。它是在学生实习经验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和适用性的特点。通过毕业设计,可以综合考察学生会计基础技能的扎实程度、财务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对不确定经济事项做出专业判断的准确性、职业道德的可信度、相关知识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融合程度、未来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延伸等等。

第二,毕业研究强调人与人不同,主张量力而行。毕业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实习后,熟悉实习单位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和资本运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丰富了经验,启发了思维。在实践中,学生会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比较,从而激发他们深入思考的兴趣,这为专题研究的开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其次,实地调研的实施是灵活的。不同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范围内选择不同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选题完全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再者,毕业研究的对象有针对性。学生确定的研究课题与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企业相关。最后,毕业研究的内容是系统的。每个专题调研都经历了了解背景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相关步骤。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操作技能,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和解释。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差异,专题研究项目的设置必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广泛性;它专业性强,层次多,难度大。可以涵盖企业的各个层面,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筹资方式、企业会计处理和评价、重大财务事项的产生和处理、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和分析、企业纳税申报和纳税筹划、企业会计信息分析和利用、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经营规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客观环境做出选择。调查报告按要求提交后,必须通过调查评估系统的最终评估,以帮助学生更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了解不足和缺陷。首先,学生需要与导师就相关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然后学生首先要对研究报告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最后是指导教师综合评价自己的整合理论和实践技能。通过系统的专题调研,进一步延伸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正从原来的“数量规模型”向“内涵质量型”发展。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探索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这是我们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合格人才的最后一关,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保证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