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重组论文集
企业资产重组范文:目前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简而言之,企业资产重组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自身发展进行扩张重组,相对稳定,其弱点是资产重组步伐缓慢;另一种是通过产权结构的人为重组,实现产权结构的优化组合,不同成分、不同规模、不同企业的产权在市场上交易。目前中国企业比较重视后者的资产重组,具有速度快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企业,资产重组,问题,对策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企业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较强的经济实力等要素,而且要通过企业资产重组,加快扭亏为盈和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目前,企业规模小,缺乏应有的竞争力,是制约我国大多数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只有通过并购重组才能实现。成功的扩张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奇迹般地增加,这是成熟企业必须考虑的经营策略。然而,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重组都能成功。目前中国企业还存在很多问题,体制不灵活,产品零散,竞争优势差,抗风险能力差。如果我们不谨慎行事,风险将会很大。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等决策时,只有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战略的并购标的,充分发挥地域、专业、人力资源等互补优势,提高资产组合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目前中国企业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自身发展扩大规模,相对稳定,其软肋是扩张速度慢;另一种是通过企业结构重组,不同成分、不同规模、不同企业的产权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实现企业产权结构的优化组合。目前我国企业比较重视后一种资产重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重组速度快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资产条块分割、分级管理的体制,使其资产重组受到利益壁垒的阻碍,企业决策难度加大。
企业的兼并、收购和重组可能会增加企业涉足的行业数量和市场供求类型。这就要求企业更多地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各类市场,提高市场调研的能力和质量。同时,经营决策组合和投资组合方式的增多,必然要求企业提高市场决策水平。随着市场类型的增加和产品组合的多样化,势必增加营销的难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倾向于将成功的产品模式作为通用的标准模式,在企业涉足的新行业中盲目推广,从而造成市场开发的单一性和风险性。这种不适应所涉及的各个行业特点的促销策略,很可能导致新产品缺乏竞争力,很可能在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的商战中败北。此外,由于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多元化经营,企业涉足了许多不熟悉的领域,客观上决定了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素质,必须快速掌握新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控制的能力和技能,而这恰恰是许多企业决策者短时间内做不到的。因此,企业决策中的盲目性和模糊性是难以避免的,这可能会使企业陷入不可避免的境地?沼泽?在中间。
(二)企业管理失控大大降低了企业资产重组的效率。
企业兼并、收购、重组都是外延式扩大生产规模,但母企业的管理体制与被兼并重组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并不相同,增加了企业扩张后的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首先,实现目标管理的难度更大。随着企业规模在短时间内的迅速扩大,由于多元利益的存在,企业目标的多元化也会随之而来。这时,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必须及时跟上,否则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企业目标不统一,企业目标管理就难以实现。其次,财务管理难以统一规范。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企业资产重组后,由于经营活动的惯性,需要一段时间来充分协调母企业与被兼并重组企业的利益。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大多数母企业必然会对新兼并重组的企业进行强制性的财务统一和规范。然而,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企业造成财务风险。第三,各种信息的传递可能受阻,造成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无所适从的局面。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需要依靠市场、财务会计等信息系统作为其决策和管理支持系统,利用信息资料分析判断筹资、投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利用信息指标体系控制企业的各个分支机构。由于并购,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信息传递环节增多,各环节之间很可能出现协调不良,可能会阻碍信息沟通和反馈过程,或者导致时滞长等诸多问题。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信息滞后往往导致大型企业集团不能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决策、加强管理的致命弱点,导致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无所适从的局面,容易造成经济纠纷和企业资产的流失。
(3)目前,企业负担重、冗员多、职工素质低已成为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障碍。
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企业并购重组时期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一般很难实施战略设计和调整人才结构。由于原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人才储备、人才结构、知识互补能力等方面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企业资产重组的要求,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人才竞争优势。再加上被兼并企业员工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下降,难以适应现代企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重组后的管理要求和多元化经营的需要,由于历史原因,冗员多、负债率高、负担重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再就业成为企业资产重组的障碍。
(四)企业支柱产品受到不利影响,企业资产重组困难。
企业的支柱产品和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一样,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保持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支柱产品作为后盾,也就是说,在某个行业,企业的主要产品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创造丰厚稳定的利润。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实施资产重组和多元化经营,必然导致投资项目增加,资金使用分散,导致资金短缺,使支柱产品的发展资金得不到保障,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原本在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相当于把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块土地交给了竞争对手,极大地制约了企业资产的重组和优化。
(五)企业形象受损,这使得企业资产重组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
由于被兼并重组的企业(子企业)很可能经营不善,濒临亏损和破产,因此它们与被兼并企业(母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风格、技术基础、产品质量、运营模式、人员素质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如果母企业不能及时对其进行调整,按照母企业的规章制度和风格对其干部和员工进行管理,按照母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对其技术和产品进行严格控制,就可能导致被并购企业员工的行为偏离母企业的要求,严重影响企业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 严重阻碍企业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使企业资产重组缺乏动力和压力,扭曲了资产重组的输送机制。
二、企业资产重组的基本思路
企业资产重组应当依法进行,注重效益,审慎决策,提高资产重组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在重组过程中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产生了许多茅盾。但是,只要企业认真分析自身实力和面临的市场环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稳健经营,也能成功实施企业重组战略,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将不断增强,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资产重组应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正确选择重组目标为基础。
在企业资产重组中,必须注意保持重组后的企业与重组后企业的战略步骤相协调,必须有利于企业自身战略的实现。特别是要摸清重组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于优势企业来说,兼并重组是实现低成本扩张的捷径;虽然重组成本低,但不代表母企业濒临破产,没有复活的希望?低成本扩张?说错了是负担,是损失;而那些确实因经营不善或设备陈旧而无法更新、发展前景良好、目前陷入困境的企业,则是较好的重组对象。这样就可以利用重组后企业的资产和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壮大企业实力。企业的资产重组必须以企业扭亏为出发点,达到优化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实际效果,否则再好的企业也会被拖垮。
(2)企业资产重组应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才结构的完备性和员工素质是企业有效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在资产重组中,要把人的因素作为决定企业兴衰的首要因素。首先,要努力激发重组企业员工的开拓进取精神,建设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其次,大胆选拔任用勤于学习、抓住机遇、勇于奋斗、善于管理的人才,为重组后的企业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第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人才结构,积极吸纳和培养技术人才。第四,建立岗位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任人唯贤、人才流动顺畅的良性循环机制。第五,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凝聚力,形成人尽其才、尽快获得人才竞争优势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抗风险机制,提高资产重组效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竞争激烈,而且市场瞬息万变,有时难以预测。企业不仅要追求重组,还要善于判断危及企业生存的诸多因素,经常进行危机分析,制定相应的反危机策略和应急措施,先生存后发展,决不能因为发展重组而影响自己的生存,或者只是考虑勇往直前,不留后路。在慎重决策、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重组,对企业的快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在重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重组企业的管理,另一方面要保持其相对独立性,积极防范行业风险,建立抗风险机制。
(四)注重支柱新产品创新,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持产品销售的良好状态,不仅要盈利和规模化,还要始终保持主营产品的活力和竞争力。因此,必须对支柱产品进行升级和创新,这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需要研究新的理论和技术对原有产品、新产品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新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和近期是否有替代品。在产品创新上,企业要立足于新产品的深入开发和现有支柱产品的完善,延续技术优势,扩大市场份额,集中力量研究相关技术和产品,提前找到相关替代产品,加快支柱产品的升级换代。
(E)善于决策,减少失误,消除人们对资产重组的顾虑。
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发展战略和重组战略,是企业寻求更大发展的首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失误、降低风险,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进行民主、科学的决策。首先,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分析市场需求。企业在做出决策之前,应做好市场调查分析等基础工作,稳扎稳打、准确无误地选择目标市场,并具有前瞻性,正确评估企业重组后进入市场的能力。它绝不能在盈利的时候盲目推出一款产品,结果跟风,造成千人分饼的局面,使企业预定的目标无法实现。第二,要有强大的实力和足够的市场支持。企业量力而行,自我重组,利用适度负债扩大规模,涉足有前途的领域,这是可取的,但一定不能做?没有生意?。过度依赖资本市场融资,盲目追求企业规模和快速重组、跨行业多元化将是脆弱的,经营不善将危及企业的生存。第三,企业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品必须具有竞争优势。在目标市场定位上,要发挥优势,选择那些生产技术优越、操作熟悉、市场竞争较小的行业来进行重组。反之,不仅不能实现重组分散风险、增加盈利机会的初衷,反而会过多地进入其他行业,使企业生产这些行业?消化不良?,主业也可能是由于?消化不良?而失去优势,造成规模不经济。第四,主导产业和支柱产品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利润最大化。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为了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支柱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创造最高的投资效益。第五,重组要纵向,跨行业横向重组一定要谨慎。纵向重组是基于产品加工程序、技术、产、供、销之间的关联特征的重组。其重点应该是把加工工序前后的生产部门联合起来,提高企业的计划和生产效率。技术创新的投入要相对集中,降低技术创新的单位成本,以销售为导向,定点生产,定点供应,以生产为核心,构建产供销网络,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决策失误,才能顺利实施重组。
(六)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资产重组规范有序。
企业的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兴衰。企业资产重组后,其管理系统的所有要素,如人员、信息、质量、成本、财务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要重视信息管理,加大信息系统的投入,使信息管理占据各类管理的主导地位,利用信息系统对分支机构和重组企业进行有效控制,建立信息预警系统。其次,加强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以经营目标为导向,以业务能力为保障,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统一企业目标和管理的基本要求,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切实重视产品质量,建立产品质量双重审核机制,变粗放管理为集约管理。第三,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正确运用融资、投资等手段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在保证各重组企业财务独立的同时,考核重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制定企业内部劳务内部转移价格,平衡企业内部利益,特别注意企业资金的调度,全面实行成本核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七)铸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努力优化资产重组。
企业在重组过程中,要注意被重组企业在管理风格、技术基础、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在吸收重组企业精华的同时,加快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融合,用企业先进的文化教育重组企业的员工,用企业长期形成的独特的经营理念、行为方式、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影响他们,用企业先进的规章制度、生产技术和产品标准严格管理和要求他们,避免他们的行为偏离企业的发展目标。在新技术开发应用、产品质量和开拓销售市场方面,要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验证制度,防止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另外,也要防止品牌被无限延伸,用品牌卖钱,导致品牌最后被毁掉。
结束语
十六大文件精神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通过积累、重组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上争光。这是?三个代表理论?重要思想赋予企业的艰巨任务也是如此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时代精神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防范风险,慎重决策,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杰等著《论企业重组》,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项目工作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设的新进展,《国有资产管理》,第4期,2001。
3.曹刚、王忠心:《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版。
4.韦杰:《企业制度安排:企业生存诊断》,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
5.黄群辉等:转轨经济中资本重组的决策机制与银企关系,国有资产管理1998第3期。
6.葛文新: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及对策,《国有资产管理》,第1期,2002。
7.赵怀勇,杨晓燕,我国企业征信业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设,《国有资产管理》,2002年第3期。
8.杨文静:《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国有资产管理》,2002年第9期。
企业资产重组论文模式二:论企业资产重组的融资方式及其创新措施论文关键词:重组融资企业M&A融资
摘要:M&A是企业资产重组的一种方式,是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成功的M&A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近年来,中国M&A案例数量大幅增加,但中国企业在M&A融资仍存在很大障碍。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急需创新和改革。
一、企业重组的含义
重组是指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包括企业物质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企业人力资源、组织资源、资本资源的重组。它不仅调整生产资源本身,而且调整生产资源的组成部分。企业重组的核心是资产重组,与其他重组相比,资产重组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企业资产重组和融资工作有明确的目的。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明晰企业产权关系,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从而提高企业资本利润,增强企业资本融资能力,最终达到企业与社会职能分离,促进企业经营机构形成和规范运作,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资产重组决策影响着企业的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比如,重组前后资本结构的不同,会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中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投资比例不同。
第二,企业改制的困难
(一)我国企业改制过程中融资方式不多。
目前,中国的重组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金,但由于上市过程艰难,市场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筹集资金的能力与香港和欧美相比非常薄弱。而且,由于M&A融资资金需求量大、风险大,对投资者不具吸引力,导致资金需求与供给存在明显缺口;此外,股票发行额度的控制也会影响融资规模。债券市场也是一般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然而,由于中国债券发行企业的信誉度低,人们担心还本付息的问题。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国家往往严格控制企业债券的发行。第一,总量控制。二是手续复杂,手续和证明文件齐全才能出具,往往导致企业并购资金无法按预期进行。第三,中国的公司债券投资者很少。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成熟,有很多专门的基金来投资这类证券。而我国机构投资者数量少,需求大,大大降低了债券的融资能力。
(二)商业信用规模不足
一是由于我国银行的国有性质,投资者对资产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在债务重组过程中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给银行造成了重大损失,影响了参与意愿。我国信贷的主要发放者是银行,主要使用者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产权不清,导致企业的资本金没有形成有效的补充机制,一直靠银行输血,造成银行不堪重负,而企业不思进取。最后,企业极力规避银行债务,政府支持企业的上述行为,造成大量坏账和休眠账户。同时,在上世纪末大规模国企改制过程中,大量国企在不停产的情况下易主,但大部分国有资产流失。银行的债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企业的上述行为直接降低了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因此,上述历史背景影响了银行投放信贷的能力和信心,减少了企业向银行融资的机会。(三)M&A企业激活能力不强
M&A主要是增强M&A企业的管理能力,或弥补某些缺陷,或占领相关市场。因此,激活M&A企业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不仅需要企业结构的重建,还需要M&A后的资本注入..而现在的M&A只关注M&A的成功与否和M&A资金是否充足,并不关注M&A完成后企业的活化过程,这很容易使M&A活动失去之前的意义。
第三,企业资产重组的融资创新措施
(一)采用集团经营模式打造公益信托企业。
首先要完善自己的经营机制,采取股份制经营或者集团化经营。通过增加股东规模,提高资金供给能力,不仅可以扩大企业规模,还可以降低融资风险。建立严格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加强与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尤其是知名企业的合作,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二)丰富融资方式,差异化并购
一是大力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不同类型的资本市场体系,丰富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如增加高科技企业的独立性,创建风险资本市场,创建中小企业互助基金等。第二,目前主要有两种重组方式,即行政划拨和市场交易。企业应科学评估并购前景,谨慎选择并购方式。
(3)激活和改造被兼并企业。
区别对待被合并企业的现有资产:1。对于被并购企业的优质资产、品牌知名度高、产品性能稳定的产品和资源,进一步投入资金,促进其良性发展;2.对于一般经营状况,减轻其债务,减轻企业负担,重新进行技术、产品、管理再造,培育此类企业发展。3.对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要关停并转,出售资产,减轻企业负担,为其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获取资金。企业在兼并时,要合理选择融资渠道,及时盘活被兼并企业的资产,为新企业腾飞。
企业资产重组论文相关文章:
1.企业并购研究论文
2.企业文化范文精选
3.资产重组规定
4.企业资产管理论文
5.现代企业管理范文
6.企业危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