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精神家园
走近“牛皮癣”
大雪在天空中肆意飘洒,整个世界顿时变得寂静无声。那些雪白的花落在路上,落在车顶,落在路边停放的汽车上。一切,很快就沉浸在一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
不知道从哪里吹来一股风,说是维护市容,保证城市卫生,清理大街小巷张贴的广告。天还没亮,雪还在飘。一名清洁工正在清洁墙壁。他大约四五十岁,穿着军大衣,有袖子,但遮不住袖口上的补丁,皮肤在雪的映衬下显得更黑。他撕扯着紧紧贴在墙上的广告纸,双手冻得通红,像火焰,仿佛要把雪融化。麻烦的是,这些纸好像已经在墙上扎了根,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用冷水擦洗墙壁。天快亮了,墙已经清理干净了,只剩下最后一个。清洁工抬起右手,正要撕掉,手却突然僵在半空中,好像冻僵了。最后,他摇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爷爷准时来到这里。一路上的风景让他惊叹,不是因为大雪——雪在这个北方城市不算什么,而是这个城市的工作效率惊人。一夜之间,“牛皮癣”少了很多。他在清洁工刚刚打扫过的墙前停了下来。他被留下的“牛皮癣”吸引住了:哪个粗心的清洁工忘记撕了?一边看,他一边伸手去撕最后一张广告纸,但刚撕下一个角就停住了。他也摇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看起来像小学生的女孩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哼着刚跟老师学的童谣。她也被广告纸吸引住了。她停下来仔细看了一会儿,然后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刚被撕回来的一角粘好,然后开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不想停,明晃晃的白色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安静刺眼。一束晨光照在纸上,纸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事”
审查意见
这篇文章有三美:一是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个不同年龄的人对一块“牛皮癣”的态度是一样的,不禁让人迷惑;作者一层一层的提出疑问,到最后才把原因拿出来,情绪顿时像井喷一样爆发出来。二是语言之美。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以及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时的细节描写,都显示了作者非凡的写作功力;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撕”“停”,小女孩的“粘”,都让人物的精神面貌跃然纸上。第三是情感美。三个人物关注这张小纸片,是因为他们关注城市卫生,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个人物因为这张纸条的内容而停止了行动,这是一种关心他人的人性之美。当然,儿子在纸条背后找妈妈的举动是值得提倡的家庭美。
从2001的《诚实》到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从2003年的《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到2004年的《承受挫折与放大痛苦》,再到2005年的《宽容》和《骄傲与平凡》,我们发现,虽然话题每年都在变,但为了吸引读者,我们仍然关注“良好的人格”,这类文章要突出两点:一是透过现象展现精神光彩。巴金先生曾说:“一个民族要从落后走向现代,完成心胸的开阔和精神的飞跃。”科学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如果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物质越丰富,人的心灵就越空虚。《坚守精神家园》这个题目强调了精神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要通过字里行间表现出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赞美和追求。二是紧扣主题寻找典型素材。无论是讨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还是阐述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都要有具体事例和真实感受,不能一概而论。既要有明确的观点,又要有足够的典型事例。回顾历史,精神高尚的人受到世人尊敬,所以我们记住屈原,陶渊明,文天祥,朱自清。人格低下的人是被世人唾弃的,所以我们痛骂了秦桧、严嵩、慈禧、汪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