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吸收二氧化碳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氧化钙的含量约为47%,废弃混凝土可能由不同类型(标号)的混凝土组成。为了提高废弃混凝土的质量,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进行分类。CS Poon和Shuihe等人[3]对香港几种废弃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部分结果列于表1。三种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吸水率差异较大,天然骨料的密度最高,其次是高强混凝土的HPC,普通混凝土的NC骨料的密度最低。用压汞法分析了三种骨料的孔隙分布,结果与上述性质一致。三种骨料的孔隙率分别为:天然骨料1.6%,普通混凝土NC再生骨料16.8%,高强混凝土HPC再生骨料7.86%。从两种再生骨料的孔隙分布来看,NC骨料的孔隙主要集中在0.01 ~ 1微米范围内;然而,HPC骨料的大部分孔隙在0.1微米以下。

古罗马人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非常相似。硬化后,用它胶结的碎石制成的混凝土不仅强度高,而且能抵抗淡水或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发现,为了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使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进行烧制;用于水下结构的砌筑砂浆的最理想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制成的。这一重要发现为现代水泥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烧制了一种水泥,外观呈褐色,与古罗马时期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非常相似。因此,它被命名为罗马水泥。它也被称为天然水泥,因为它是由天然泥灰制成的,不含任何成分。罗马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速凝特性,除一般建筑工程外,特别适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直到1850年,土木工程繁荣时期广泛使用罗马水泥,之后逐渐被硅酸盐水泥取代。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J. asp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首先获得了硅酸盐水泥的专利权。他以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类似烧石灰的立窑中煅烧成熟料,再经粉磨制成水泥。因为硬化水泥的颜色类似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用于建筑的石头,asp丁将其命名为波特兰水泥。由于硅酸盐水泥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逐渐取代了其他种类的胶凝材料,如水硬性石灰、罗马水泥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硅酸盐水泥的发明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水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