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论文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是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一群人。手术室的特殊环境往往使手术室护士暴露在一些危险因素下,从而威胁自身健康。因此,作为一名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首先要正确认识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身的防护工作,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1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1物理危害

1.1.1射线的危害:已证实射线能激发空气中的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

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反复接触辐射可致癌或致畸。

1.1.2紫外线和臭氧的危害:紫外线是手术室空气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紫外线可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皮肤黏膜和肺组织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接触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皮肤红斑、肺气肿和肺纤维化。

1.1.3噪声危害:噪声对人的听觉有明显的损害:听力下降;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加。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易怒、判断力差、记忆力持久、灵活性降低,导致工作中注意力分散、容易出错。超过50分贝的噪音会影响人的休息和睡眠,声级达到7090分贝,会让人感到厌烦,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长期噪声刺激可引起耳聋、自主神经紊乱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手术室里的噪音平均应该是60-65分贝,这是8小时内身体允许的最高水平,但经常达到90分贝。所以手术室属于噪声污染严重的科室。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源于监护仪、高频电刀、超声波清洗机等。

1.2化学危害因素

1.2.1各种化学消毒剂的危害:如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长期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会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等。急性接触可导致肺水肿、细胞突变、致癌和致畸。

1.2.2麻醉气体的危害:少量麻醉废物可影响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数字阅读能力和操作能力。长期暴露在微量麻醉气体污染的环境中,可能引起自然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

1.2.3抗肿瘤药物的危害: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中使用抗肿瘤药物是非常普遍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损伤正常细胞,出现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不调等。此外,抗肿瘤药物还可以通过胎盘移动,引起畸胎瘤等。

1.3生物危害和意外伤害: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疾病;锐器、针等操作不当。会导致血源性感染。常见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螺旋体病毒等。可以通过锐器刺伤直接传播。研究表明,80.6%的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是由锐器刺伤引起的。感染乙肝和丙肝的风险分别为2% ~ 40%和3% ~ 10%。电击伤:高频电刀、电钻等设备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被电击伤、烧伤的概率。

1.4生理心理因素:手术室护士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速度快,面对的工作是高风险、高风险、高强度、无规律的。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对手术室护士造成了很多威胁。手术室的繁重工作会大大增加手术室工作人员患颈椎病和腰痛的概率;同时,手术室工作节奏快,对专注力要求高。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往往使人感到疲劳,影响手术配合质量。长期连续工作、禁食、饮食不规律等。手术室护士容易引起胃溃疡和偏头痛;长期站立工作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2保护措施

2.1制定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根据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制定防护流程,完善防护设施,建立医务人员锐器伤管理制度、处理和报告制度。

2.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医院要将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在职培训的内容,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强化其职业安全知识。

2.3实施严格的自我防护措施:(1)防止物理危害:手术室应设置专门的x光手术室。术中使用X射线时,手术室护士应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暂时回避。如果他们不能避免,他们应该提前穿上铅衣服。参与手术的护士应定期轮换,避免短期高剂量辐射暴露。怀孕手术室的护士应避免接触辐射;手术室护士应避免手术室紫外线消毒;限制手术室不必要的谈话,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手术室的医疗器械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淘汰陈旧设备,引进性能好、噪音低的设备。(2)化学危害的预防:化学制剂应妥善保存在阴凉通风处,挥发性有毒试剂应密封保存。消毒剂现已有,剂量要准确,避免使用大剂量,使用时做好防护措施;手术室要定期通风,使麻醉废气等有害气体及时排出;接触抗肿瘤药物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措施,使用过的物品要及时焚烧。

(3)生物危害和意外伤害的预防:对于手术患者,应做好乙肝三联检测、HIV测定等术前检查,发现阳性的患者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以便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早知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要定期自查,及时发现受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措施;使用带有保护性设计的针头和套管针;在做静脉穿刺或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血液时,工作人员应尽可能戴手套。如果不戴手套,手术后要及时洗手。简单有效的洗手可以去除手上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环节可以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消毒剂浸泡。所有参与操作的人员都应戴手套,最好是双层手套。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穿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护人员接触的血液量可能比不戴手套减少50%。据国外报道,双层手套的穿孔率为4.7%,其中外层和

2.4适当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在工作中,适当调整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引起的身心疲劳,缓解紧张程度。让手术室的护士注意节省体力和精力,减少无效劳动。管理者要合理设计流程,保证手术室工作的高效率。手术室里可以播放轻音乐,让手术室护士放松心情,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工作之余,手术室护士可以学会自我调节,积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3摘要

医学的发展促进了护理的进步。在医疗工作中,护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是当今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由于各种职业因素和工作环境,面临着许多职业伤害的威胁。虽然很多医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伤害的发生,但是作为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还是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伤害的发生。

参考

1魏俊英。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实用医学杂志,2008,15(32):4615-4616。

2李、蔡、黄、邓月梅。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07(13):12-114。

3李孝利。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药指南,2009,6(25)

4陆宇星,刘敏。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四川医学杂志,2007,28(2):224-225。

5、郝、谭。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吉林医药,2010,31(33):6120-6121。

6温楚玲、郑小金、莫美珍、李小兵。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J].实用医学技术学报,2008,15(6):749-750

7沈霞。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外科杂志,2007,13(5)14-115。

8杨亚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吉林医药,2008,29(4):344-345

9、丁著。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7):48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