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来的生物学成就。
基因组研究:在基因组前沿领域,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工作,成为继美、英、法、日、德之后第六个正式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的国家,也是唯一加入该计划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克隆了800多个新功能基因的全长cDNA800,并申请了多项国内外专利。证明东亚人的基因组和其他现代人一样起源于非洲。南北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相继成立。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稻基因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公布了水稻基因组框架序列,并在水稻基因组测序国际合作中率先完成了4号染色体的工作。中国也成为微生物基因组测序的主要参与者。至此,包括钩端螺旋体在内的6种微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
疾病相关基因研究:我国科学家充分利用人类遗传资源优势,近年来在致病基因定位和克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先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上取得突破,接着又克隆了一批耳聋、短指(趾)等单基因疾病的致病基因,最近又定位了ⅱ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鼻咽癌的基因。最近,通过使用基因表达谱和生物芯片,发现了许多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基因和基因标记。
其他前沿领域:近年来,中国的生命科学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也取得了许多世界级的成果。比如发现了与精子成熟和保护相关的抗菌基因,果蝇的认知行为与高等动物相似,首次观察到植物阻止自交的新繁殖机制。在系统发育和植物区系演化方面,已完成255卷《中国动植物志》,均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生物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高产优质作物的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与动物克隆、生物反应器、基因与蛋白质工程疫苗与药物、基因治疗等。
农业生物技术:我国在超级杂交稻研究和组合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育成了一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较好地实现了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的结合。超级杂交稻组合比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稻组合增产15%-25%。2000-2001年,超级杂交稻累计推广300万亩,优质稻增产3-4亿斤。优质小麦品种已经推广。在植物基因工程的研发中,中国已经有转基因耐储藏番茄。矮牵牛、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抗虫棉等5种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植物通过国家商业化生产许可,20多种转基因植物进入环境释放阶段。2000年,我国转基因作物(主要是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到50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同时,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体系和安全性评价体系也已基本建立,包括以基因研究为主体的上游部分、以植物遗传转化为主体的中游部分和以生物技术育种为主体的下游部分。
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取得良好进展,包括杀虫、抗病、共生、联合固氮等微生物的遗传转化和应用。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重组微生物释放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研究范围最广的国家,其成果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我国申报并经农业生物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的农业重组微生物有40余种。
在动物生物技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转基因鱼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生产人类药用蛋白的转基因动物;获得了山羊、牛等大量克隆动物,生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一些用于家畜和家禽的基因工程疫苗已经达到商业化生产的阶段。
医药生物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已初具规模,已有18个产品获批上市,21个产品进入临床一、二期,35个产品正在进行临床前开发。产品的市场份额在增加。比如α1b干扰素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60%。治疗性乙肝疫苗初露端倪:血源性乙肝抗原抗体复合物已被批准用于特殊临床试验;基因工程乙肝抗原抗体复合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成果已在中国和国际申请专利。目前正在研发新的三联疫苗。人工血液替代品技术已成功转让,并已建成中试规模基地,连续多批产品达到质量控制标准。通过产学研结合,我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已有60多家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
生物技术药物正逐渐从模仿向创新转变。全球销量最大的十大品种中,中国能生产八种。此外,用于诊断或药物靶向的单克隆抗体及单克隆抗体衍生物的研究进展顺利,为未来抗体产品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肿瘤免疫治疗、抗血管治疗、组织工程、生物芯片、干细胞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重要进展。基因治疗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血友病B、恶性肿瘤、梗死性周围血管疾病等5种治疗方案进入临床试验。中国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从1986的2.6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