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魅力

唐诗的魅力/葛老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它不仅被文人墨客传唱为文学艺术,也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它仍然活着,充满活力。今天父母教给孩子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稚嫩的声音在唱“我的床脚有如此明亮的光线,会不会已经有霜了?”,我不禁笑了笑,想起了我的童年。唐诗,大型文学活动,也是保留的节日。濮存昕的《进酒》激荡人心,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优美。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了唐诗的元素。根据张继的《枫桥夜泊》写的流行歌曲,我非常喜欢。“月落啼不改千年风霜,涛声依旧是那一年的夜。”与朋友边喝酒边听音乐,沉浸在浪漫的意境中,关山大漠、不归之河、林峰深秋和野舟渡,都是一种享受。旅游放松的时候,每当看到眼前的美景,都会忍不住想起唐诗。当你爬得很高时,你会想到“但是你只要爬上一层楼梯,就能开阔你三百英里的视野。”看雪会唱“就像春天的大风,在夜里吹来,吹开万株梨树的花瓣”。看瀑布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对所有的风景都写了精彩的解说。正如李的《黄颧楼》所说,眼前有景,有诗在其上。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甚至人的情感也常常困在唐诗的情感臼里,时常侵入我的潜意识。得意的时候会唱“笑到天上去。我们是蒿人吗?”。当你孤独的时候,你会想起陈子昂的“在我之前,那些逝去的时代在哪里?在我身后,未来的世代在哪里?而我思天地,无极限,无尽头,独活”。过年过节,“佳节倍思亲”,在思念家乡亲人的时候,恨不得“化作一千亿美元,看看家乡”。

年轻的时候喜欢唐诗,以显示自己的文化和品位。一个读书人不知道几首唐诗是可耻的,因为唐诗太通俗,影响太大。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唐诗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唐诗不仅仅是文学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是唐代人的一种生活形态,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原因是什么?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进行探讨。在解读上,我的阅读感受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诗中有画。

场景的诗意,如图。

苏东坡看了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诗中有画,引人入胜;看画,画中有诗。”毫不奇怪,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唐代的诗人中,不仅王维,很多诗人都会画图,或者说有画家观察生活、切割材料的能力。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是美丽多彩的山水,让人品味和欣赏。

庐山有几十个瀑布。李白描写的是哪一个?总的来说是香炉峰。我觉得它描述的是我去过很多次的秀峰瀑布。瀑布位于庐山南郊的幸子县。从山脚下爬过去大约需要半个小时。从远处看,一条瀑布挂在山顶附近的悬崖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烟雾缭绕,阳光灿烂。一般人只感受到瀑布的壮美,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如此生动奇妙。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小时候和团员们去天门山春游。“天门断开楚河,清水东流。两岸青山相对,孤帆来。”站在天门山上,李白笔下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河,碧水东流,孤帆远航,清新自然。没有评论,但是诗中的喜悦和场景中的美好交融在一起,场景相互交融,感人至深。

王维的《深山秋夜》表现了大山的宁静,“松树林里有月光,小溪里有水晶石。竹声细语洗衣女归,荷叶屈于渔舟前。”五彩缤纷的画面,明月、松树、岩石、溪流、竹林、荷花,让人置身于一种遥远的境地,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者的浩瀚、和谐与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的是秋天的山景。“白云深处有人,霜叶二月红。”这种风景在江南的山林里几乎随处可见。然而一经诗人提炼,霜叶红于二月,成为千古名句。秋天看红叶成了游客的节日,茅盾也被作为小说的主题。

唐代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才华横溢的摄影家。比如柳宗元的《冬雪》,更像是一张照片,而不是一幅画。“百山无鸟,千人失踪。一只小船,一件竹斗篷,一个老人在冰冷的河面上钓鱼——雪。”空旷寂静的冰天雪地里,一个戴着竹帽的男人在钓鱼。我见过明朝人根据诗歌画的画。画面冷艳,超然,冰冷,但在冰天雪地里,却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了《绝句三》描写成都草堂前的春色。“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陵秋雪,吴栋万里船停门口。”像四张图,颜色是黄、绿、白、蓝。镜头近中透视,柳树丛中鸣叫的黄鹂是特写,飞向蓝天的白鹭是中透视,嵌套在窗口的西陵雪景是透视,停泊在吴栋的万里船有些想象,布满色彩。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都融入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后人难以超越。

诗歌中有爱

有人说,愤怒造就诗人;有人说,悲伤造就诗人;道理是对的,诗人是有情怀的,诗人要有生活的激情。好的诗歌表达真挚的感情,感染读者。唐诗里的感情就像地窖里的酒。

在我看来,有大情怀,也有小情怀。所谓大情怀,就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悲悯他人的情怀。所谓小感情,就是孩子的感情,夫妻的感情,朋友的感情。唐诗里有精致的作品,有大有小。

杜甫是最典型的忧国忧民的代表。“每顿饭你都不会忘记你的君主。”“穷则忧李渊,叹则肠热。”这是为了表达他想为国家尽最大努力的愿望。而“朱酒臭路冻骨”就是对那个吃人社会的谴责和鞭挞。

沈李的“悲悯农民两首诗”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和对农民兄弟的深切同情,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一:春天种下一粒谷子,秋天收获一万粒种子。天下没有废天地,劳苦的农民还在饿死。

第二:中午除草的时候,汗水顺着泥土往下滴。谁知每一粒中餐都是幸运的,也是苦涩的。

还有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人穿单衣,心忧炭,甘为冷。”今天,我们对卖炭老人的多少怜悯和关心,也是一种难得的人文关怀。今天领导为农民工讨回拖欠的工资,富人捐助弱势群体,但唐朝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

唐代诗人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描写的人。如杜甫的《李世豪》、李白的《丁度呼格》、白居易的《商鞅白毛人》、李贺的《采玉歌老太太》、聂志忠的《永田家》等,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农民、纤夫、乞丐、矿工、女佣等弱势群体的同情和怜悯。说明唐代诗人具有人文平等意识,这也使唐诗渗透着浓厚的人文色彩。

唐诗中更多的是描写儿女、夫妻、朋友的感情,更加细腻动人。

李商隐的《雨夜给北方朋友的短信》是一部感情丰富细腻的杰作。

你问归期,归期很难说,巴山夜雨,漫秋池。

当* * *剪西窗烛,却谈晚雨。

它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妻子的思念。没有漏字,没有情话,好谈的感情跃然纸上。

“我们都不快乐——直到天尽头,我们相遇。我们理解。熟人有什么关系?."白居易和琵琶女是陌生人。一个是流亡官员,一个是流浪歌手。在特定的情况下,他们有相同的感受。千百年来,这首诗安慰了世界上许多孤独的心。

闺阁少妇不知愁,春日翠楼上装。

突然看见绿柳青青,心里难受;哦,后悔不该叫我丈夫去找侯丰。(王昌龄《永远在我心中》)

这首诗既表达了女青年对招人的向往,也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名望和事业与家人团聚的兴趣哪个更有价值?

唐代诗人写的送别诗比较多,差不多能编一本画册。当代人送别,除了送一些礼物,祝亲友一路平安。现在短信的告别语已经格式化了,也是一样,以嘲讽为最。唐代诗人的送别诗情感真挚,个性鲜明。

渭城多雨多尘,客舍青柳色。

真心劝朋友干一杯酒,西出阳关,难逢亲人。(王维《寄元二世安Xi》)

阳关外,大漠黄尘,处处萧瑟。告别的感觉都在杯子里。请喝你朋友的告别酒,一路平安。这首送别曲不仅在当时流传,而且被音乐传唱,至今仍广为流传。

故人频频向我招手,告别黄鹤楼,在这柳絮缭绕、鸟语花香的美丽春天去扬州旅游。

朋友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到长江的第一线,奔向远方的地平线。(李白《去扬州途中送别孟浩然》)

李白和孟浩然是密友。他站在河边,向朋友挥手告别,直到帆船消失在地平线上,依然专注地看着。诗中没有一句祝福,全是风景,却让我们被千年后的浓浓友情深深感动。

诗歌中有历史。

唐朝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可圈可点。文武双全,经济发达,文化灿烂,人才济济。南越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开疆拓土,疆域扩张。唐诗的辉煌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唐朝的繁荣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鲁《长安古意》通过描写长安富人贵族的奢侈享乐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古代长安的繁华景象。”长安街窄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北堂每夜如月,南致力骑如云。南莫白塘连北里,五戏三篇控三城。“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相连,街上车水马龙,珠光宝气。长安作为当时的世界大都市,非常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梁家画楼高出于天,汉帝金陵直在云外。”飞檐走壁的宫殿建筑,与街巷连绵的巨厦相比,充分显示了唐朝的繁华。唐代长安的繁华可以和今天的上海相提并论。这首描写大都市的诗也影响了后世。宋代,柳永的《杭州海潮颂》受到唐诗的启发。

唐代边塞诗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战争的壮观场面和神奇悲剧。

岑参一生中曾三次登上长城,并亲自参加了抗击匈奴的战争。他的诗描写了西北边陲的荒凉和悲壮,“快看雪海奔马河!和沙子,从沙漠,黄色的飞向天堂。这第九个月的夜晚在轮塔和山谷吹着寒冷,充满了破碎的巨石像啄措施,向下,倒头,随风。”(走一趟西征投降的路)形容战斗场面的壮观和惨烈。“将军将举旗向西,在黎明时吹响号角,召集大军。战鼓如惊雷,三军呐喊阴山击弦。路塞兵旗连云滩,漫过田野,那里的草根将白骨缠紧。剑河风急云阔,沙嘴不脱马蹄。”没有亲身上过战场的人是不可能把战争场景表现得如此逼真的。而高适、王维、王昌龄都留下了许多论战的诗篇,如王昌龄的《参军》第四首:

青海有一座黑漆漆的雪山,白云悠悠,孤城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永不还。

描写了玉门关周围的景色,表现了汉兵为国而战的雄心壮志。

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用大量的诗歌来描绘安史之乱后的社会景象。著名的三个官员(李新安、李世豪、童贯李)组成了一幅安史之乱的社会生活(新婚、辞旧、别家、无家)和“从京到丰县记五百字”的图画。

白居易的《卖炭翁》既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掠夺,又生动地描绘了唐代市场交易的景象。

“一车炭,一千余斤,半马红纱,抵得上牛头充炭。”《新丰折臂翁》描写了一个老兵的一生。老人庆幸自己在战争中伤了一只胳膊,“也庆幸自己现在是孤身一人,否则早就丢了魂。”读它会让你流泪。

唐诗还生动地描写了公孙大娘舞剑、琵琶弹琴、画家泼墨、宫女长袖善舞等。很难用语言来表达音乐,”大弦像雨一样哼唱,小弦像秘密一样低语。哼唱着,低语着——然后混合在一起,就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进一盘玉里。”贴切的比喻,音节的跳跃,成了描述音乐的永恒绝句。

唐诗几乎描写了所有的军事事件,描写的对象是皇帝、将军、才子佳人、农民、小卒、街霸,留下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唐诗是唐代的一部诗史。

诗歌是有灵魂的。

什么是诗?诗歌是灵魂的告白,是灵魂的梦想。马一浮先生说,诗歌其实是一个人的一生,“似恍然大悟,似梦醒,似仆起,似病休。”诗人常说唐诗的特点是博大壮阔,但唐诗还有一个更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开放。诗人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活状态,无论是辉煌还是消沉,入仕还是隐退。读唐诗,常常看到鲜活的灵魂,独特的生命。虽然时空相隔万里,但他们的喜怒哀乐依然与我同在。

同样是生活不如意心态的表现。李白的感叹是“既然上天给了人才,就让它就业吧!."(《入酒》)“趁活着好好享受一杯酒吧!,不要在意你的名声会不会流传下去!."(《行路难》)“朱昱买歌笑,爱惜人才。”(《古风》)直抒胸臆,表现出反抗权贵、无视诸侯、傲骨不屈的精神。

而杜甫却用风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我从三千里之外赶来。带着秋天的悲伤,带着我百年的悲哀,我独自爬上这个高度。祸兮霜兮鬓兮新亭兮泥兮。”(《上山》),更多的是辛酸和悲愤。不同的自白非常适合杜丽的性格和诗歌风格。一个是浪漫主义大师,一个是现实主义斗士。和陈子昂的“在我之前,过去的时代在哪里?在我身后,未来的世代在哪里?。我思天地,无涯,无涯,独悲。”寒冷和孤独,时间和空间是混合的,这与陈子昂的军事经验和边疆风光融为一体。诗如其人。

李白歌唱大河,称之为“黄河之水,出天堂,入大海,一去不复返。”奔放、不拘小节,明显继承了古代乐府的特点。还有杜甫的“叶落如瀑,而我看长河总是滚滚向前。”工整的对仗充分体现了杜甫精通五七言律诗的风格。

嘲讽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白居易常用简单的线描,诗风如词。“我身上暖暖的,我感激你。”(《重赋》)“商鞅人受害最深。少是苦,老是苦,少是苦,老是苦。你没看到当年吕翔的《美人赋》吗,你没看到今天商鞅宫里百姓的白发苍苍的歌声吗?”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其诗风质朴无华,意在随笔。而他的主张也是“唯歌使人恶心,望皇上知晓。”

杜牧诗风含蓄华丽,讽刺唐玄宗《过华清宫》“长安回首绣成堆,山顶开千回。一骑红尘笑,没人知道是荔枝。“还有《江南春》里讽刺统治阶级崇尚佛教,浪费百姓钱财。”千里缇萦绿红,水乡满酒旗。南朝四百八十殿,多少塔烟雨。“这两首诗,没有任何批评,看似写风景,但读者会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批评和嘲讽。杜牧生活在晚唐。到时候政治氛围可能就没那么开放了。他对统治秩序的批判是潜移默化的,心态平淡,非常狡猾,但这与他的性格和修养是分不开的。这种寓言诗更有味道。

在一篇文章中读到“朝不见日,老不知春”的诗句,超越了我的出生。一开始我以为是王维的诗,因为王维晚年信佛。当我查唐诗词典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是和尚寒山的诗。我以为只有和尚才会有这样的禅意,他们不在乎日出日落和春天。如果他们不是僧侣,他们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诗呢?

在《独坐敬亭山》中,李白也写出了面对自然的孤独与寂寞。“众鸟高飞,孤云独去闲。相见不倦,唯敬亭山。”虽然超脱,但依然透露着生活的情趣。李白对生活充满兴趣。看看他的“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问明月,给我带来我的影子,让我们三个。”一个老顽童的生动形象,这就是李白,别人写不出来的。

李贺和李商隐都喜欢运用神话和历史典故,李贺则追求诡异的气氛和鲜艳的色彩,如“秋坟鬼唱嘉宝诗,恨血千年。”“乌云压城,铠甲撒向太阳。”还有李商隐的“我想知道为什么我的锦瑟有五十根弦,每一根都有一个青春的间隔。圣人庄子白日做梦,蝴蝶蛊惑,帝王春心杜鹃啼。”他的诗凄凉、委婉、悲凉,意象艰涩,典故恰当。他虽然研究李贺,但和李贺不是一回事。

唐诗中同一主题是不同诗人写的,因为所有诗人都是“那一个”。

只有读出个性,读出特色,走进诗人的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唐诗的魅力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