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建设论文如何写1000字

摘要: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持久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对解决当代学校教育面临的人文素质危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传统美德文化武术教育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明长期孕育的人类传统活动方式。其深厚的文化负载和始终如一的文化命脉,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发展学校武术,必须紧扣当前学校教育主题,牢牢把握武术最根本的文化价值,让武术文化教育贯穿整个学校教育,让青少年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教育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其教育的内涵

所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影响、可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对广大青少年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将当前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当前学校德育的内容以及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都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美德。因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占据基础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当代学校教育面临的人文素质危机

教育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繁荣的根本大计。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意志品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缺乏同情心、正义感、幻想和浪漫。反而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实际。他们缺乏努力和孤独的精神,缺乏耐心、专注和决心。反而越来越依恋现状,越来越虚荣和退缩,忍不住失败和挫败。人类应该“诗意地生活在地球上”,应该磨砺自己的生命意志。因此,在开放我们自己的智力资源的同时,我们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开发比我们自己的智力资源更有价值、更丰富的其他精神资源。

第三,武术的精神实质和武术教育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促进作用。

1.武术的精神实质

武术的精神实质体现在“止于和平,以整体为先,尊道义,自强不息”的精神上,这是武术在当前和未来能够承担教育功能,服务于人的社会化的立足点。也是当代武术教育必须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原本与军事搏击相联系的武术,在发展中受到中国和平主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为武而止”的文化精神,使武术“搏击”既有了搏击自身“推演”的文化形态,又有了比武中“点到为止”的评价指标和行为期待。武术的“整体第一”精神,表现了在人类运动、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统一的基础上,对矛盾多方面的和谐向往。“尊德重义”的精神首先表现在武术上,它将武术与道德修养联系起来,武术也成为个人修身养性的手段。整体而言,“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在武术对攻防范式的不懈追求上,也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套路。

2.武术教育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武术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和塑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是武术精神对爱国主义美德的塑造。在中国武术史上,很多武功高超的人和普通的习武者,都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首要目标的。他们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没有私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的独立和完整,不畏暴力。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把武术精神概括为“以体育唤起武术,以服务于强国强国关系”的武术精神。因此,中国武术培养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美德。其次,追求真理,强调独立人格的美德,是中国武术的塑造。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中国武术由低到高、由个人到社会再到全宇宙的认识和实践过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通过学习武术,无疑是培养了穷尽推理之人的探索精神和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四。摘要

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持久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应充分发挥其传统美德教育的独特作用,影响青少年,启迪其精神气质,从而化解当今青少年的人文危机。因此,面对新的历史责任,高校武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渗透到武术教育中,肩负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使命。武术教育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