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是关于藏文的。

没有语言和符号,就没有人类文化。人类社会中许多重要的文化元素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各种符号系统相互传递的。语言人类学关注的是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方式,不同群体在交际过程中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交际手段与顺应策略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社会生产和其他活动是语言产生的前提。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它与人类文化密切相关。一方面,文化可以影响语言的结构和内涵,语言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由文化造成的。另一方面,语言也会反过来影响文化的发展。显然,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藏族语言文字作为一个系统,与创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民族所生活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藏语文和文字符号的功能,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变化,都是受这个社会环境中的语言群体制约的,属于他们的社会行为。随着西藏社会的发展,语言文字会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不断丰富。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语言,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客观环境和需要,这是藏语言和文字进步的动力。

一、藏语的基本特征

语言是原始人类在劳动和相互交流中产生的,语言和意识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语言的出现,说明人的发音器官已经逐渐形成,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意识也在走向成熟。自诞生之日起,语言就成为人们一刻也离不开的最重要的交流手段。语言一旦形成,就成为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相对稳定,享有* * *。

当原始部落发展成为民族时,民族语言就出现了。语言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并随着民族的发展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方式也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因此,民族语言不仅反映了民族的经济、历史和文化,还通过语言表达了* * *的心理素质,并依靠语言维系着民族的内部关系和情感。因此,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看,民族语言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第一要素和重要特征,也是区别一个民族的最显著标志之一。

藏语是藏族人民的主要语言。藏语主要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省的藏区使用。与中国接壤的一些国家的部分地区也使用藏语。

按语系分类,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语支。据1998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中汉藏语的数量占70%以上。汉藏语系的语言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语系的特点:比如在语音学上,大部分词语都是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的,每个音节都有声调意义,声调和声母之间有一种适应关系。比如浊塞音的声母只出现在单音中,浊塞音的声母只出现在偶音中;语法缺乏形态变化,各种语法关系主要以虚词和词的顺序表现;另外,还有一类表示事物或动作的自然单位的词,也叫量词,是其他语言中没有的。此外,汉藏语系中的语言之间存在一定数量的同源。

藏语是汉藏语系各语系和分支历史比较研究中最有价值的语言之一。藏语的历史实际上是西藏社会发展史的一部分。藏语的形成和演变伴随着藏族历史的发展变化。这是因为语言本身包含了反映社会变化的机制,社会变化会促使人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总是服务于社会,总是在动态的环境中成熟。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因素和发展条件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导致不同历史阶段的藏语存在差异。

国内外学者对藏语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定义。国内有藏族学者将其分为五个时期:1。古代(公元6世纪以前)即古代部落时期的藏语口语。吐蕃王朝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原始部落和部落联盟时期,持续了31代吐蕃部落。当时青藏高原上有很多小邦或小部落,分布很广,包括今天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和巴尔迪。这一时期,以古代象雄文明为代表,产生了藏族原始宗教苯教,产生了最古老的文字《象雄文》。苯教的传播和发展构成了7世纪前西藏文化的主要特征,并对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持久的影响。2.中占时期(公元7-9世纪),吐蕃王朝时期说藏语。宋赞卜钰征服了苏毗王朝和象雄王朝,完成了统一西藏的大业。这一时期是青藏高原大开放大开发的时代,是整个藏文化的孕育期,也是藏语文发展的重要时期。据研究,藏语声调也产生于该地区的第一个时期。吐蕃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对以后吐蕃和西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极为重要的是,吐蕃时期创造的藏文文字,此后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从此,藏族人民有了用自己语言书写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敦煌吐蕃藏文卷、早期佛经、译本等。文字的出现从根本上克服了语言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不仅记录和保存了语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吐蕃周边国家的语言和佛教后裔对藏语形成和演变的影响不容忽视。3.古近纪(9 ~ 13世纪)。从吐蕃王朝崩溃到元朝统一管理西藏的400年间,西藏的部落分为不同的集团。但在古格王朝时期(1l世纪),顺利完成了藏文文字的第三次确定,使藏文语言文字进入了规范化的轨道。4.近代(13 ~ 19世纪)。自西藏归属元朝中央政府并实行统一治理以来,西藏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西藏社会制度的变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大批高水平的藏族文学经典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藏族文化的整体水平,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藏族语言文字的改革和创新。5.现代时期(自公元20世纪以来)。进入现代社会后,藏语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比如外来词和外来词越来越多。由于更多新名词和科技术语的出现,不仅词汇更加丰富,语言表达也更加准确。

语言没有国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藏语文的使用不仅限于三大藏区和中国其他地区。除了中国,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家的一些地方也使用藏语,但他们使用的藏语与中国藏区的语言有很大不同。藏语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语言一样,在其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形成这种语言的中心地区往往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产生辐射效应。同样,某一地区对一种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藏语作为藏族人民思维活动的口头形式,主要包括语音和词义两部分。声调是藏语语音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藏语的重要语音特征。在语音系统中,声调被认为是与辅音和元音同等重要的语言元素,并在语音分析的特定层面上被视为功能单位。藏语的声调其实变化不大,声调类别和调值在各地相对统一。藏语声调产生和分化的条件是明确的,声调值和元音仍然保持着相对自然的关系。同时,各地声调发展不平衡,现代藏语声调发展的不同形式几乎都保留了下来。辅音声母是藏语发音的一个重要特征。历史上,藏语有丰富而复杂的辅音。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复辅音的声母也逐渐简化消失。与藏语书面语(藏语)中复辅音的辅音相比,现代藏语方言中保留下来的复辅音的辅音显然要简单得多。然而,在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语言中,除贾蓉外,现代藏语方言的复音辅音相对丰富,基本反映了藏缅语族的语音特点。现代藏语的三种方言中,安多方言的辅音较多,卫藏方言的辅音中有一些带鼻音成分,但大部分已经消失。因此,复辅音的声母也是划分方言的重要音标。藏语语调的分离与组合,新音素的出现,浊音的澄清,元音的重复,都与辅音及其发展变化有关。古藏语有30个单音节声母和220多个复音声母。古藏语中的复辅音系统极其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第一种是声母带前辅音;第二类是带后辅音的辅音;第三类是有前辅音和后辅音的辅音;第四类是带复合介词辅音的辅音;第五类是带有复合后辅音的辅音。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极为常见,第三类占有一定比例,第四类较少,第五类仅在少数情况下出现。后来藏语有30个左右的单音节辅音。辅音声母主要有前辅音加基本辅音和基本辅音加后辅音。书面语中能反映古音的辅音有180多个,也有三合一、四合一辅音,但现代藏语以二合一辅音为主。元音有三种类型:单音节元音、复音元音和带辅音结尾的元音。

藏语和其他藏语、缅甸语一样,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藏语动词的属性往往会影响句中其他词的语法功能。但是藏语动词虽然在句末,但在使用的情况下,往往支配前面的名词。换句话说,藏语动词的性质决定了主语名词的标记。比如A能否控制B主要表现在动词词尾,而A对B的控制程度则表现在主语名词的格的使用上。也就是说,动词还需要体现主语名词的某些语法功能,如人称、自主性等,而是否使用标记会改变主语名词与动词的语法关系。

现代藏语的主要特征如下:1。复辅音有简化消失的趋势,一些方言中只剩下带介词辅音的二元辅音。2.浊辅音是肝清的,现代藏语一些方言中保留下来的浊辅音都是从古辅音的浊音基辅音派生出来的。3.由单元音或复元音组成的元音数量明显增多;元音长短不一,与声调形成互补关系。4.辅音词尾趋于简化,从而促进元音带辅音词尾的简化和元音的变化。5。除了安多方言,它还有一套完整的声调系统。6.谓语是后置系统,是典型的“动结式”语言,而现代藏语大部分方言中谓语的语法意义都是通过谓语之后的语法成分来表达的,从而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助词来表达语法意义,其作用也越来越大。7.有丰富的体范畴和时态范畴。8.卫藏方言对敬语和非敬语有严格的区分。9.虚词和语序主要用来表达句子的各种关系。句子的语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如果是双宾语,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人称代词、名词作修饰语时,应在中心语前加表示占有的助词;形容词、数词、指示代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语之后;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在中心词之前。构词法主要以复合法为主,即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通过修饰、联想、支配、表达来构成复合词。

如果把藏语和汉语这两种同属汉藏语系的语言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藏语和汉语都有* * *同形框架,以虚词和语序作为语法意义。藏语以虚词和语序为主要语法表达方式,动词语法化衍生的助动词具有与虚词和助词同等重要的功能。另外,按照语言学的分类,藏语和汉语也是有联系的。比如在词汇的应用上,藏语和汉语之间有很多同源词;在语音学中,有以声母和韵母为单位的独特语音结构。区别在于汉语没有藏语那么多辅音。

第二,各具特色的方言

民族语言分布的复杂性和语言与历史的关系可以说是研究群体间社会亲属关系的基础。因此,这一研究领域一直受到语言人类学家的重视。

地理环境和人们生活条件的差异导致说同一种语言的人之间语言的差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一般认为,孤立是语言差异的重要条件。同一地区,地理距离越大,语言差异越大。

藏语方言的划分主要是由语音差异和历史渊源决定的。研究表明,藏语方言的结构特征和方言中的实际差异与藏族的历史扩散和现代地理分布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一般用国内地域的传统概念——三大藏区(卫藏、康、安多)来划分方言,即卫藏话、康话、安多话。卫藏方言是指西藏自治区的前藏(拉萨等地)、后藏(日喀则等地)、山南地区、阿里地区的方言。康话是指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省木里藏族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方言。安多方言是指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除外)、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部分藏区藏民的方言。

因为这里要介绍的藏语方言是一个语言范畴的概念,不应该局限于某个地区。否则很难完全理解藏语方言。为了使读者在更广阔的领域了解藏语方言的情况,参考帝江先生的论述,本文将藏语方言分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五个区域,并包括了一些与我国藏区接近、使用藏语的海外地方。运用藏语方言的传统分类法,结合国内外地名,介绍了藏语方言的语音和特点。

一般来说,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元音。比如维藏话,拉萨语有16到17个单元音,单辅音有28个。卫藏方言中有鼻音元音。康方言的德格有42个单音节声母。康话也有鼻音。现代藏语中,卫、藏、康方言元音长短不一,与声调相匹配,相辅相成。在卫藏、康方言中,复音主要是二元复音。按性质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真复合元音,几个元音并存,不分主次。同时,紧张而清晰的元音结构是藏语发音的一大特点。在一些地方方言中,如普兰方言,不仅有非鼻化的真复合元音,还有鼻化的真复合元音。二是假复音形成的元音。安多方言中,元音无长短,单音节数量不等。比如甘肃夏河方言只有六个元音。但总的来说,藏语是以单元音为主的语言,复元音较少,大部分是后来者。一般有30个左右的元音带辅音结尾,有8个辅音可以作为结尾。安多话保留元音最多,康话最少,卫藏话介于两者之间。在不同的方言中,声调的数量有所不同,一般为四个。比如拉萨话有四个声调,工部话有六个声调,木雅话有两个声调,安多话没有声调。语气具有区分词义和语法意义的作用。藏语也有轻声,主要是音节弱化的结果。藏语中相邻音节的声调会发生相对固定的变化,而且不限于词内部,词与语法成分之间也会发生变调。

三、藏语的形成、推广和应用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文字的创造、推广和应用,带来了诸多文明成果,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正是凭借语言的记录功能,人类积累了知识,丰富了实践经验,在继承前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文明成果。

藏族最早的文字是象雄文字。公元前1世纪至2世纪,在古代象雄王国就出现了象雄文字。象雄王国是一个曾经称霸青藏高原的古老王国。其疆域最大时,西起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东至昌都的丁青。汉代历史上所谓“羊随部落”,指的是象雄王国。《书屋·元贵》中记载,“大小羊同,东有吐蕃,北有于阗,东西数千里,精兵八十九万……”香雄王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直到7世纪被松赞干布吞并。象鼻文又叫“马文”,类似汉族的甲骨文。当时“马文”主要用于许愿、祭祀、进行祭祀活动和记录他们的经文。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写法未能普及到大众社会。但是,在藏区的一定范围内,这种文字至少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有资料显示,吐蕃最初使用的是“马文”。公元7世纪初,苯教巫师仍用象熊文字书写苯教经书。有学者认为,松赞干布第一次派遣使节分别向尼泊尔和唐朝求婚时,书信很可能是用象雄文写的。有的骨骸还声称很多早期的苯教文献都是从象雄翻译成藏文的,不知道真假。还有一些藏学专家认为,藏语是在象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克什米尔和印度的文字而成功创造出来的。中国藏学专家李强认为:“目前藏语中的一些借词是从象雄那里借来的。而马文(通常称为‘香’)与古代旁遮普和克什米尔非常相似。丹麦学者埃里克?哈尔的《来自西藏博尼主义的语言——大象-男性语言词汇词典》和德裔美国学者劳弗的《藏语借词》也有类似观点。藏族学者南坎诺布在《西藏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在西藏的古寺中,有许多书是古代大象的手抄本,用高体短元音的草书写成...也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藏文草书”。当然,这些观点需要进一步研究。众所周知,由于佛教与苯教长期残酷激烈的斗争,以及后来统治者“崇佛灭苯”的政策等诸多原因,苯教文献几乎全部被毁或丢失。迄今为止,项在中国鲜为人知。近年来,国外已编纂了象雄词汇、藏语和英语词典。面对这种古文字,我们需要考证和深入研究,才能做出符合历史的科学结论。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治时期,新创造的藏文文字向民众推广。从此形成了藏族人民记录藏语文的统一书写符号体系。藏文的诞生、推广和应用在藏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西藏人民翻开了自己文明史的新篇章。自藏文字出现以来,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的珍贵史料和文献典籍难以计数,种类之多、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在中国各民族中,藏族的文化遗存仅次于汉族。

藏语助词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结构助词,位于词和短语之后,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第二类是加在动词后表示时间意义的时间助词;第三类是加在句末或句中表示语气的助词。结构词在藏语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当于藏语语法中的格助词;结构助词有六种:动作、占有、存在、趋向、原因、比较。

藏语数词是十进制,基数词是单音节词。“百”、“千”、“万”、“十万”、“亿”等高位数词用不同的词表示。十位数和个位数可以并用,但个别读音略有变化。

/ZHJD/ctwh/2007-12-07/2100514621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