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一、历史回顾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1919年4月底,中国政府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战胜国地位被列强所不齿。战败的德国在中国山东非法获得的权益被和会转给日本,中国人民再次受到沉重打击。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3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前,要求“对外争取主权,对内惩治国贼”,“拒绝签和约”,“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归还青岛”。学生们宣读了北京学生社团宣言。最后,这场运动以群众的胜利而告终,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群众运动史上,五四运动无疑是一个应该重写的内容。革命领袖们纷纷撰文纪念这场伟大的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也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以示隆重纪念。二、五四运动对中国宪政民主进程的影响我们一般把五四运动看作是单纯的爱国青年运动,或者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爱国群众运动。其实,五四运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和解读。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历史事件或者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五四运动是专制政府崩溃以来民主精神和法治文化生命力的集中生成,以制度化的儒家思想为标志,是新文化运动的高峰和结果。它高举反传统的大旗,猛烈批判和反思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高举新文化运动所秉持的科学民主精神。从那时起,德先生和赛先生在中国深入人心,民主成为中国社会和政治进步的主旋律,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从此有了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作为一个事件,我们永远不能否认它的爱国激情。但是,当我们把思绪从这段轰轰烈烈的历史中拉回来,就会发现,虽然运动时间很短,但更多体现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明的交汇与对抗。这短短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历史,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又一个突出的高峰。此后,虽然不和谐的声音一直存在,但是,宪政和民主的声音在中国社会更加广泛地传播,这表明民主的概念在中国被接受,宪政思想生根发芽。因此,五四精神也成为人民精神和国家精神。五四运动普及了民主思想,加快了中国宪政民主的步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五四著名运动员,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敏锐思维,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发展走向,都希望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中,从深层次为中国指明一条清晰的道路。所以他们建立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为国家和民族设计了方向和路标。很多思想家为少数民族患者把脉,结果最后归结到思想文化层面。民主和科学已经成为一种黄金疗法。自此,民主成为中国历史不可阻挡的前进方向和政治制度设计的主要价值取向。五四运动对后来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民主精神,其中包含了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如平等、自由、法治等。五四运动后,对于饱受封建专制之苦的中国人民来说,民主是一种新的政治文明,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精神,是中国社会的方向和希望。民主是一种新的文化符号,不同的中国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内涵有不同的解释。实现民主的先决条件是确认法律至高无上的宪法制度的存在。民主本身蕴含着法治精神,要求实现宪政。中国宪政的发展可以分为制度和思想文化两个层面。制度层面的宪政进程始于清朝末年。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钦定宪法大纲》和满清政府颁布的《十九信条》终于迈出了宪政文明的第一步。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宏大的革命理想几乎是与新文化运动同步进行的。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律颁布实施,宪政民主国家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然而,这些法律大多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宪法制度被拆除和改变。中国人早期宪政运动的制度设计程度与预期目标相比,只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还是在民众的思想深处缺乏对民主和宪政的正确认识。在文化层面上,中国对西方先进宪政文化的认识早于法律文本的制定和制度的建立。但是,在封建专制的枷锁下,人们的思想仍然是整体冻结的。五四运动润物细无声,打破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坚冰,宪政民主思想大行其道。五四运动为中国的宪政民主建设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五四运动提出了“向国外争取主权”的口号,强化了民众对自己主体地位的认知,反映了民众对国家认识的根本变化。主权理论产生于近代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强调一个政府的外部独立性和内部最高权力。中国历史上社会实行家族治理,公私不分,家国相通。这个国家是一个家族国家,世界由一个人主宰。在国内,中国没有主权概念。如果有主权,那也是主权主权。政权的存亡是皇帝的家事,臣民只是被统治者。五四运动提出的“主权”口号是在满清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的背景下提出的。虽然运动参与者强调国家主权的外部独立性,但通过运动向政府施压,使其改变政策,也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体现了主权者的地位。近代以来,虽然群众运动不断爆发,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传统革命周期内的夺权斗争,义和团运动只是以反西化为招牌打击洋人嚣张气焰,两者都没有提出主权问题。因此,它们与中国的宪政民主进程没有必然联系。相反,五四运动反映了参与者乃至整个社会对国家主权归属的重新认识,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开花结果,是皇权思想的彻底衰落。也是中国社会政治传统由皇权向民权转变的标志,是19年末、20世纪初民主宪政思想传播的结果。在这场运动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彰显。五四运动以街头示威的形式抗议政府的无能,开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先河。虽然运动中出现了焚烧赵家楼、殴打张宗祥等暴力情节,但这并不能抹杀五四运动在民主宪政发展史上的地位,因为任何群众运动都有失控的可能,而且更有可能发生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甚至在今天有组织的群众运动中。但就五四运动而言,摆脱了起义、暗杀等传统的暴力方式,而是采取了街头示威的形式,这是一种政治民主的表达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当然,政府的让步也体现了民主精神,至少民主作为一种潮流,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民主是宪政的基本价值追求,宪政是实现民主的基本途径。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运动,极大地拓展了宪政民主的思想,为中国* * *产党的诞生和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四运动对中国宪政民主进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深远的。它所传播的民主思想渗透到国民头脑中,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长远而丰富的思想。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希望蓬勃的五四精神能为我们今天的民主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