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发展论文集
客家宗族的仪式文化
各种仪式活动不仅涉及传统记忆和文化传承,还涉及群体归属和群体教育。尤其对于一个族群来说,客家族群是群居的,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一系列的仪式活动在族群生活中扮演着各自重要的角色,其中一些仪式活动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意义。分析和研究这些仪式,对于了解客家独特的仪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客家话;宗族;仪式;教育意义
各种仪式活动不仅涉及传统记忆、文化传承,还涉及到社会和教育团体的归属。特别是对于一个族群,客家族群,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一系列的仪式活动在他们的群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有些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意义。分析和研究这些仪式,对于了解独特的客家仪式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客家话;宗族;仪式;教育的
仪式是通过行为和符号的结合而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我们最早知道的是原始社会人类在战争、播种、狩猎、求雨等活动中进行的各种仪式。进入文明社会后,虽然涉及迷信和巫术的仪式活动逐渐消失,但其他民间和官方的仪式活动却在不断涌现,比如民间的宗教、祭祀、文化仪式活动,以及官方的政治、行政、教育仪式活动,这些都告诉我们,仪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客家族群是汉族的一个独特分支。由于历史原因,他们习惯于生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客家社区。江西赣南地区的白鹭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区。历经800多年,形成了独特的社区,人口占98%。时钟?以姓氏为单位的客家宗族聚集区。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仪式体系,其中一套我认为最能体现客家独特文化和本文所要探讨的客家宗族的仪式教育,那就是白鹿村?祭祖仪式?。所谓?祭祖仪式?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把祠堂作为宗族中举行各种仪式的固定场所,这些仪式可以给宗族成员带来一些教育意义。
白鹭村?祭祖仪式?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是祭祖仪式。每天大年初一的早上,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带领族人到祠堂祭祖,准备祭祀器皿,并有专人购买三祭等祭祀用品。然后,这些德高望重的长者在祖师的指挥下主持祭祖牌位和画像,献上三祭等酒果祭品,再念祭文,鸣枪,打唢呐,敲锣打鼓。中午,祭祖仪式结束后,所有族人都要吃饭,饭桌设在祠堂的大厅里。所有族人都会谈笑风生,一起缅怀客家先人,追根溯源。何况我们还要在祠堂里唱三天?东河戏?(赣南客家戏之一,由昆曲演变而来),男女老少都一起去看,热闹非凡。不仅仅是在祠堂?东河戏?剧团还将被邀请在村里的寺庙表演木偶戏,为期三天。这个习俗在白鹭村已经延续了好几代。
第二大仪式是抢劫?玩轿子?这是白鹭村特有的风俗。正月初七晚上,总祠堂里,烧香点烛,鸣礼炮。村里所有的支系(宗族以下所有支系,白鹭村有六个支系)都派出了精壮的年轻人。每三个房间为一队,分成两队,每队约五到六人,聚在一起一个?嗯?字形的粗木架两边,抓住木架从将军祠堂开始,各队往各队方向用力拉。整个过程异常激烈,双方的打斗姿势就像是真的红眼打架。每个人都应该受伤,用眼前发黑,遍体鳞伤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来回持续了几十个回合,从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不等。宗族各分支的人都为自己的队伍加油,场面极为震撼。直到双方都筋疲力尽,最后看哪一方能拿?轿车?胜利者是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的人。拿下那栋房子,不仅能给自己家带来荣誉,还能得到两桶烧饼。结束后,双方去祠堂好好喝了一顿,又是一家人。罗伯?玩轿子?有一种说法,白鹭村后面的山看起来像五虎,村里人怕它太强,抢了。玩轿子?意在震山震虎。另一种说法是,客家人勇猛好斗,一年抢劫一次。玩轿子?活动可以满足宗族中后人的勇敢愿望,同时也可以使宗族团结起来,增强宗族的凝聚力。
最后的仪式是在祠堂里举行的各种惩戒活动。客家人历来重视教育。白鹿村流传着一句话?农好商,商好学,学好为官?。所以,民族中国风盛行,各民族人民都善于伦理道德,特别注重一个人的人品。所以人很循规蹈矩,特别注重仪态和教育。但有时候一些不懂事的人会违反礼仪和规则。据我所知,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偷盗作恶者,二是不尊老爱幼者,三是没有礼仪,藐视习俗者。在第一种情况下,氏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广泛宣传他们的所作所为。后来各个分支、宗族中有头有脸的人把作恶者及其亲属叫到总宗祠,大多数族人都在一旁观望。让他在大家面前陈述自己的罪行,同时写一份保证书,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为了起到警告和惩罚的作用,他被要求脱下外衣,跪在祖宗牌位前。他的父亲将三根细竹竿绑在一起,鞭打他的背部,直到他的皮肤出血。最后大家都上前搭救,放鞭炮以示百姓原谅他,希望他从此改过自新。仪式结束时,长辈们还郑重要求,以后大家都不要再提这件事,对被惩戒的人一视同仁。对于第二、三种情况,处罚仪式略轻。也是由宗族的长辈组织,要求受处罚的人跪在祖宗牌位前,忏悔反省,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保证改正错误。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他的监督者和见证人。
白露村独特的祭祖仪式涉及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对整个社区的健康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群体的凝聚力,强化群体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宗族举行的祭祖仪式和劫掠?玩轿子?人们可以定期聚集在一起,从而实现与宗族群体的联系,进一步肯定宗族群体的存在价值,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惩戒仪式可以让大家认识到在宗族中人人平等,认识到宗族对每个宗族的宽大和仁慈,增强宗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二,约束成员行为,保证群体规范。
最明显的就是祠堂的惩罚仪式。一些最简单的道德伦理观念通过这样的表演仪式在大众面前得到了传播,同时也让民众保持了对道德伦理规范的敬畏,不敢轻易以身试法。少数民族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最大程度地保证群体规范的执行。
第三,升华成员的精神境界,促进群体动员。
在这样一种集体仪式的氛围中,关于自我的一切,比如自私、自卑、胆怯,都被大大削弱,甚至被抛弃。就像某种宗教仪式,引导人们向往美好的境界,把良好的品行和修养作为自己言行的标准,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这一系列的仪式可以动员整个宗族的成员,同时也就是调动了整个宗族的资源,这对于宗族实现公共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白露村的祠堂仪式不仅仅是几个简单的风俗习惯,而是通过祠堂仪式将整个宗族组织得有条不紊,各种仪式在社区生活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他们加强了整个宗族的凝聚力,强化了宗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约束成员行为,保证群体规范;同时升华了成员的精神境界,促进了群体动员。因此,我们在接触一种文化时,应该充分发掘各种群体仪式所隐藏的意义和功能,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角度去理解群体仪式对群体及其成员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
[1](美)弗朗兹?博阿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M]。刘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阿米勒?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曲东,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4]钟显泽。白鹭[Z]上。CPPCC赣县,1999。
?
客家文化对客家经济的影响研究
本文以北坟理论为基础,简要论述了客家文化对客家经济的影响,发现客家文化中集体主义和商业精神的缺失,使得无法建立高效的组织,有效地扩张客家经济秩序。
关键词:客家文化,客家经济影响
文化和经济绩效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迷人话题。诺斯强调文化决定制度变迁,制度影响经济绩效。格雷夫用比较系统的观点将文化转化为信仰,并将信仰内化,并用博弈论证明了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行为,不同行为下不同的交易成本导致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绩效。所以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广东是文化影响经济表现的典型例子。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地区间的差异明显扩大,地区间的不平衡日益突出,尤其是客家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差异。对客家地区的文化进行分析是必要的,试图分析客家文化中哪些适合经济发展,哪些阻碍经济表现,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有利于客家地区的长远发展。
一,客家文化的定义和主要表现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葛艺豪(A.L. kroeber)和k·colac Hong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以各种隐性和显性的方式存在,可以通过符号的使用来学习和传播,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果,包括他们制造的各种特定风格的商品。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观念和价值观(来源于历史,通过选择获得),其中价值观最为重要。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随着与当地的融合、交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客家人的祖先住在哪里?中原故地?为了躲避战乱,他们不断向南方迁徙,曾经迁徙到安徽、江西等地,后来又从福建汀州、江西等地迁到粤北山区。客家文化呈现山地文化的特征。粤北客家地区的发展史是一部开发和开垦山区的历史。为了寻找出路,客家人男性为成名而努力读书,外出谋生,使得社会生产的重担落在了女性肩上。女人拾柴、畜牧、灌种、缝纫、煮饭,是客家人的特色。客家文化本质上是农耕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的特点是自给自足,注重名利。俗称种田读书。其实强调名气是自给自足下的一种被动选择和相应的反应。传统自然经济生产同类产品,贸易带来的利益有限,所以强调名气是寻求更高利益的途径之一。如果说从中原迁徙过来的客家人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忠诚。
二、客家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格雷夫(1994)从文化信仰和社会组织与制度安排的角度解释了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认为:(1)经济系统由两个相关的因素组成:文化信仰和组织。因为文化信仰是不协调的预期,经济制度的变迁受其历史的影响;(2)制度结构表现出路径依赖,因为过去的行为、文化信仰、社会结构和组织都影响着价值观的发展和社会实现机制,从而抑制了偏离旧行为模式的灵活性。国内学者韦森(2003)系统研究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所依赖的文化因素以及不同文化传统对社会制度结构的影响,指出中国历史上信奉的集体主义的文化因素决定了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内卷化(深度路径依赖),而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的文化因素决定了西方社会制度变迁的内卷化(演进),不同的文化传统导致了不同的变迁路径,这也形成了。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的文化因素是欧美现代市场经济的必要(虽然不是充分)条件。毫无疑问,建立在农业文化基础上的客家文化具有集体主义因素,而建立在求官基础上的客家文化使客家文化缺乏商业气息。考虑到经济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市场扩张是人们交易活动范围拓宽和深化的自然结果,近现代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归根结底只是市场扩张的外在表现。因为市场经济活动归根到底只是人们交换商品和服务的集合,市场参与者的商业精神和动力成为市场秩序扩张和经济发展的最深层或根本动力。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制度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确实很重要。但是制度的发挥要看环境,文化及其氛围极其重要。就像历史学家布雷迪尔描述的迷局一样,只有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制度才能发挥其刺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也导致了同样性质的制度,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精神传承中,作用和表现的链条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客家文化商业化的缺失削弱了市场经济的激励功能。另一方面,按照格雷夫(1993)诺斯的思路,客家文化的集体主义和对公务的重视,使得客家组织具有严重的官僚色彩,官僚主义无疑降低了组织的效率。根据诺斯的观点,经济增长的核心是高效的组织。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客家文化的集体主义和农耕主义阻碍了市场的扩大和高效组织的形成,最终带来了无效率的经济绩效。
参考资料:
【1】罗祥林;客家研究导论。
[2]韦森;从文化传统反思东西方市场经济的现代形成路径。2002年世界经济(10)。
【3】何冬霞?他是益铭。文化与制度:一个文献综述。学术研究,2006(10)。
[4]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化6》,中文版,49 ~ ~ 65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盗墓:大裂变,中信出版社,2001。
[6]韦森;从传统齐鲁农耕文化到现代商业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东岳论坛报,200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