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杨振宁的学术贡献是什么?

杨振宁20岁了?下半个世纪的理论物理大师,有着极其鲜明独特的研究风格和品味。无论是场论和粒子物理,还是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杨振宁的研究工作都体现了他对物理理论之美的追求。这种追求贯穿了他的整个研究生涯。从学生时代到现在,杨振宁不赶时髦,不随大流,不循规蹈矩,而是从物理现象和自己的物理思想中做出深刻的发现,展现物理之美。一些工作的重要性很快被认识到,因为它得到了实验的支持。最著名的例子是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工作。一些工作的重要性在多年后被其他物理学家认可,成为相关领域的基石。最著名的例子是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因为他执着于自己的追求,所以会把那些无法完善或显示其重要性的想法暂时放在一边,等待时机成熟[13]。正所谓“文章千古,得失皆知。”

1954中,和米尔斯提出了杨-米尔斯?虽然我知道这是一个很美的理论,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更不要说理解规范场的几何意义了。杨振宁是物理学家,不是数学家。他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出基础理论,这些基础理论的结构需要用数学来表达。在追求物理理论之美的过程中,他根植于物理现实。但他有高超的数学能力,能欣赏数学之美。

杨振宁着眼于“事物”的“原因”,设计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结构。但他深刻认识到实验现象是物理学的基础,非常关注新的实验发现,与实验物理学家进行富有成效的互动,对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保持兴趣,包括一些看似反映物理学精神的小问题,从中提炼出精彩的物理学,但对一些研究“大”问题但过于思辨的领域不感兴趣。1970年代以后,凝聚态物理新的实验发现层出不穷,而高能物理的进步依赖于加速器的发展,所以他特别重视凝聚态物理和加速器物理,并鼓励年轻人进入这些领域[2,6,7]。

杨振宁的风格和味道,很多成分都来自于多年前埋下的“种子”[13,14]。他对对称性的喜爱与他天生的气质和童年的经历不无关系,也与他本科在吴大猷的指导下学习分子光谱对称性和他父亲学习群论密切相关。统计力学的研究起源于王竹溪硕士时的指导。很多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美的欣赏,都与他年轻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数学分不开[7,12-14]。由费米?杨振宁对许多领域保持兴趣。

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风格和他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往往很难分开。从杨振宁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交融,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态度,天才与普通人的结合,勤奋与智慧的结合,真诚与现实的结合,等等。这些都和他的学术风格有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