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简介
商(1875-1963),字藻亭,1875年生,清朝驻广州正白旗汉兵。著名学者和书法家。1894吴佳科举考试。1904是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商考了殿试第三名。清末成为枝花探索者,翰林院编修。他曾是讲师和作家,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编辑,记录博物馆总校,文远馆的校对。历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江西省财政专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中文名:尚。
别名:自造亭,号张有,号关尘,号夕乐康老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州市志航街莲花巷
出生日期:1875
死亡日期:1963年8月28日
职业:学者、书法家
代表作:清代科举记录
籍贯:驻广州正白旗汉兵;广东番禺
轮廓
商(1875-1963),字藻亭,1875年生,清朝驻广州正白旗汉兵。学者和书法家。
尚从小就努力学习。他是甲午战争1894中的御用考官。曾在广州光孝寺西华堂就读多年,后入海棠、聚婆精舍、颖园书院。1904年甲辰科第三名探花,被翰林院授予编审,进入进士馆。在此期间,1906-1909,被派往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律和政治。后在翰林院任助理讲师兼作家,在国史馆任助理编辑,在纪录馆任总校官,兼助事。
1912,受聘于德国HamburgischesKolonialinstitut学校东亚研究系任研究助理,1916合同期满回国。(汉堡殖民学院成立于1908年4月,1919年一战后被撤销。1919汉堡大学成立时,殖民学院并入大学。)
回国后历任北京副总统府顾问、江苏省军事督导室内参、大总统府顾问、江西省财政专员等职。1927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抗战胜利后,1946回到南京。
1960年7月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3于8月2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
博学和学术贡献
尚一生习书法,习楷书颜真卿、褚遂良。中年以后,他学习历代著名草书,变化自如,飞扬自如。行书特别行云流水,飘逸有致。1941年书的楷书《心经轴》,人们对它的评价是“最重要的是你能感动人而又不失空灵的寂静,一股清朗的空气贯穿整个画面。”尚的画有时也很有名,尤其是竹石画。商于1962年卒于广州。著有《清代科举录》、《太平天国科举简史》和《尚诗书画传世集》。
家庭背景
简介
商的祖先于明末迁居沈阳,后转投汉军,清朝入关。康熙二十一年(1682),镶黄旗、正白旗、黄征旗三旗进驻广州,商氏始祖尚国秀持汉军正白旗进驻广州。此后,商人在广州开设了分店。(《钦定八旗志》卷六十一《族谱八》记载“商氏为沈阳人”,证明《迁粤族谱》中商氏为沈阳人是准确的。)
商的父亲,商廷桓,是一个穷书生。他七次未能参加科学研究。无奈之下,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两个儿子身上。为了给二儿子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尚廷桓在广州的住处莲花巷辟出一块地,种上花草竹子,盖了几间小屋,取名玉莲园。二儿子没有达到父亲的期望。他是1890中间的秀才,然后他们中考了。
商在广东科举史上有“玉山双凤”之誉(商和商是两个进士)。同时,商的两个儿子商和商承祚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其中,尚曾任南京大学外语系主任,尚承祚是著名古文字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商晚年撰写了《清代科举录》和《太平天国科举录》,甚至还背下了当年的考题,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6月1956 165438+10月为他拍摄了《晚年探花》,介绍了他晚年的幸福生活。
商死于1963,其子尚承祚教授死于1991。是尚承祚教授的三个子女,他们的家族在岭南继续书写商业史。长女尚志南是铁路中心医院眼科医生,长子尚志富是广东文史馆专家,次子尚志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知名教授。
系统树
四代商人:第一代:尚廷桓
第二代:商和商。
第三代:商的后代商、商承祚。
第四代:尚承祚后代尚志南、尚志富、尚志祥秦。
尚廷桓是第一个从事这项事业的学者。尚廷桓(1840-1887),本名田薇,张明人。商文化世家的开创者,生于八旗,师从陈历。从小就为了名利拼命读书,考了七次都没考上,就不再考理科了。后来被迫开私塾谋生,期间生意惨淡。不到50岁,他就把吊车开到了西方。
尚柳岩-中国最后的花卉探索。
著名书法家尚。商(1870-1960)清代光绪进士,国子监授编修。他是癸卯年间的翰林,曾任国子监讲师,清末国子监预备课督学。著名书法家。中年以后,商的政治立场趋于保守。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提到,张学良在冯系的旧部中,尚一直积极争取溥仪的复辟。
尚,中国人,精通德语。民国时期任上海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编辑,汉堡大学中国研究所讲师,原东京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外语系教授,南京大学外语系教授。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作品。65438-0959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的翻译包括海涅的散文选集。
尚承祚--楚文化考古学的开山鼻祖。尚承佐(1902-1991年),字西永,号奇斋。从小就沉迷于古代。从65438年到0922年,我拜罗振玉为师,研究甲骨文和金文。22岁的《殷墟字编》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甲骨文辞书之一,之后撰写的许多学术论文和著作都独具匠心,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尚承祚的《长沙古遗址志》和《长沙出土楚漆器目录》是楚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被称为湖南楚文化考古传播与研究的开山之祖。
家庭轶事
民间有个传言,朱汝珍是真正的状元,但慈禧太后最讨厌广东人,因为她的几个心腹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都是广东人。她一看到朱如真是广东人,就一定要把他拉下水。商报名时填的是“广东守备正白旗汉军”,这样就避开了老佛爷的阴谋。此外,民间有传言说,商的卷子做得最好,但老佛爷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好兆头,于是封他为状元,商被贬为探花。这些都是传说,没有依据,而中国探花的过程,在《清代科举录》中有尚先生的详细描述。
数字年表
出生于1875的商从小学习刻苦。65438年至0894年,在广州光孝寺西华堂就读多年,后入海棠、居坡精舍、颖园书院。1904年,陈佳家第三名探花,被翰林院授予编审,进入进士馆。做过讲师和作家,国家历史博物馆助理,档案博物馆总校官,帮工。
1906至1909,保送东京法政大学法律政治专业。1912被德国汉堡海外商学院聘为中文教授,赴德任教四年。
1916雇佣合同期满回国。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副总统府顾问、江苏省军事督导室内参、大总统府顾问、江西省财政专员等职。
1927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
1927后,因时政腐败,愤然辞职。从此以卖字为生,读书为基础。抗战后,辗转江苏、四川等地。
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南京迁居四川,先在成都生活,后辗转眉山、乐山、夹江等地,以卖字为生。
1946抗战胜利后,回到南京。
1949分散在广州澳门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CPPCC委员、广东CPPCC常委、广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1956 165438+10月,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为他拍摄了电影《晚年探花》,把他的文字、日常生活和一些字画都拍进了镜头。
1960 7月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晚年,儿子尚承佐带他回广州定居。
1963于8月2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
生活经验
商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5),卒于1963年。他已经89岁了。是清朝驻守广州正白旗的中国军人,民国后改名广东番禺。我这辈子经历过三次,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尚从小就是一个勤奋的渎神者,有着出众的文采和良好的声誉。先后参加各类科举考试15次,最终于光绪30年30岁赴京参加廷考,一中第三。这次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尚曾任编辑、作家、国家历史博物馆助理编辑、北京档案博物馆馆长等职。为了改革清廷积累的弊端,我和翰林院的成员一起去日本学习考察明治维新的情况。回国后,我向清廷提出改革建议,但未被采纳。商虽然长期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影响,但他能够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在政治思想上更加开明,认识到封建制度必然灭亡,民主革命不可阻挡。值得称道的是,孙中山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 * *和政治制度,但他并不主张复辟封建制度。民国初年,商、其兄商及其家人在青岛避难,德国汉堡殖民学院教授OttoFranke(1863-1946)考入青岛德化大学(Deutsch-ChinesischeHochschule,德化专院院长GeorgKeiper Cherbel)邀请奥托·福兰阁担任汉堡殖民学院东亚系研究助理。商和他的长子商一起去了,并给了他出国留学的机会。后来因一战爆发,于1916回国。回国后任江西省特派财经记者,江苏省军监察厅秘。在任期间,他向财政部建议修改不适当的条款。财政部同意并提交修改。这件事被商人们知道了,受托人说如果能根据他们的利益改变条款,将给予5万元的奖励。商不为重金所动,断然拒绝。当时是美谈。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孙辈,绝不接受不义之财,否则会影响自己的性格和道德,可耻可恨。商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是世人的楷模。
上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痛恨帝国主义侵略。侵华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三省时,他在《感愤》一诗中写道:惊见铁砧为刀,隐忍撤围逼计燕。不要靠一个新的策略来纠正局面,很难填长蛇印。诗中对“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政策的必然后果进行了深刻揭露和严厉批判。
商在新中国生活了14年,1949年中国解放,使多灾多难的祖国走上光明大道,中国各界人民无不欢欣鼓舞。此时,已年过七旬的尚无限幸福,充满青春活力,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让尚倍感温暖,不仅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党和政府还安排他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
远离政治的尚·柳岩于1912年受聘于汉堡殖民学校。汉堡殖民学院成立于1908年4月,曾是汉堡大学的前身东亚研究系的研究助理,赴德教了四年中文。在德国,他还帮助建立了汉堡殖民学院中国语言和文化系。殖民学院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专门拨款2万马克。商编著了《购买中文书目》,从中国订购了一批有价值的中国书籍,成为汉堡大学中文系奠基的里程碑。拥有8万多册藏书的汉堡大学中文系图书馆如今已成为德国最大、最著名的图书馆。尚,最后一位花卉探险家,为中德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主要作品
《清代科举录》,三联书店1958年出版。一本书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这是一本概述清朝科举制度的书。其中有专门的一章,详细描述了八股文的出处。在同一章中,作者还总结了八股文补充的试诗。其他的,如法赋、景宜、论策、谢舒、谢敬、宫考策等。,还包括在一个附录中,并在末尾有解释,以便读者可以看到它的风格。书中列举了清代乡试的科目,如殿试第一选、考官场官、科举制度等,便于查阅。太平天国科举简介,1961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澄清了过去几个模糊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尚的《诗、书、画》于1962年在香港自费出版。
200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尚诗书书画集(伍子年补编)》。
《尚速写急》,文物出版社2007年出版。
性格评估
尚诚实、坚毅、开朗、乐观。仍然孜孜不倦地著书立说,把自己的宝贵经验留给后人。尚一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从清朝的探花、民国的教授,到解放后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委员。特别是晚年,他热心社会主义建设,成绩突出,德高望重。他是番禺最有跨越时代的人才。
张振林(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尚承祚教授“四大弟子”之一):旧学与新学在尚柳岩完美融合。商人是广东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家族之一。尚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位花卉探险家,具有历史意义。难得的是老花探解放后还健在,十分珍贵。此外,尚先生思想开放,注重与时俱进。记得之前,尚承左教授家客厅挂的照片,就是尚老师和尚承左教授在书房里互相交流的场景。旧学新学在科举出身的尚先生身上有着完美的融合。
爱国者
商是著名的爱国者和学者。侵华日军入侵东北三省时,他在《感愤》诗中写道:“见砧肉为刀惊,隐忍撤围逼计燕。”还有一句话叫“长蛇之印难填”,痛斥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和反动派的汉奸政策。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愤怒地谴责了日本皇室狂轰滥炸和平城市的暴行。每次听到好消息,我都会唱诗庆祝。他对国民党的暴政深恶痛绝,曾用一首长诗《打米要花一百多万》来揭露它。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老年知识分子的关怀和安排,让他倍感温暖,多次写诗抒情。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写了23万字的《清代科举实录》,三联书店1958出版。该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填补了我国学术界的一项空白,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随后,他写了该书的姊妹篇《太平天国科举简史》,中华书局1961出版。该书澄清了过去几个模糊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从三十余年中选诗400首,书画26幅,文章《画竹漫谈》一篇,附柯竹谱,由许赠送,成为尚诗书集,影印出版于1962。书中所有的文字都是他亲自写的。
书法造诣
尚在书法方面也很有造诣。其作品广为流传,在书法界有一定影响。楷书是楚炎初学,功力深厚。中年以后转向草书,从曹彰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和对各种名家模型的刻苦研究,草书风格变化自如,60岁以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评论家说,他的书法既有颜的沉稳凝重,又有楚河南美的刚劲超然。行书特别妩媚自然,刚柔相济,情趣盎然,艺术水平很高。他还喜欢画竹子,并仔细琢磨和研究它的绘画理论。他的《画竹略》近两万字,是他的研究心得,初学者可以借鉴。他的竹画不多,但风格不凡,挺拔,给人清新的感觉;他画了很多关于竹子的诗,每一次都被他那种天冷时不绿,经得起风雨的高尚品格所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