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壮麟的论文

1《纳特女士介绍的教材编写和外语教学法的一些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补充1,1977。第42-62页。

2《论英语关系结构》,增补2,1978,10月语言教学与研究。第79-93页。

3《澳大利亚语言学教学概论》,《语言学动态》第5期,1979。第37-38页。

4《语用学》,《外国语言学》第3期,1980。1-10页。

5《国外汉英对比研究杂谈》,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 1/2。第117-128页。

6《中澳学生书面英语中的一些语言差异》,《语言学习与交流》第1卷,第1期,1982。39-52.

7《系统语法,生成语法与从属语法的大融合——哈德森从属语法简介》,《哈尔滨生成语法研讨会论文集》1983。黑龙江大学。1993.第219-225页。

8《韩礼德》,《外国语言学》,第2期,1983。60-62页。

9《论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阅读课》,《教学研究》,第1984期,第1期。1-6页。

10《韩礼德的语言观》,外语教学与研究,第65438期+0984,第65438期+0。第23-29页。

11《威廉·哈斯》,外国语言学,第4期,1984。第56-59页。

12《模式的差异》,《语用学杂志》,第8期,1984。595-606.

13《论康拉德黑暗深处的宫廷》,《外国文学》第4期,1984。第18-26页。

14《光明的使者与白色奴隶——论黑暗深处的宫廷》,福建外语1985第1期。42-45页。

15《语言模式的全息效应——狄兰·马尔莱斯·托马斯一首诗的语音模式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985。第14-18页。

16《英语应用文写作概论》,大学生,第3期,1985。第148-163页。

17《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现代英语研究》,第65438期+0986,第65438期+0。50-58页。

18《语言学扎根英语系》,《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987。2-3页。

19《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介绍及说明》,《外语》第3期,1988。40-44页。

20“为中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大纲而努力”,澳大利亚应用语言学协会专题论文第10号。16-22.

21《韩礼德》(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卷,1988二月。第127-128页。

22《语用学》(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语卷》,1988二月。第496-497页。

23《语言功能与汉语语序和语序》,《湖北大学学报》第4期,1989。53-60页。

24“16国际系统语法大会简介”,《外国语言学》,第4期,1989。第四十六页。

25《韩礼德语言学的六大核心思想》,《外语教学与研究》,第65438期+0990,第65438期+0。2-8页。

26《话语语用学笔记》,北京大学学报:1990英语语言文学专刊。51-58页。

27《现代汉语言语类型与修辞功能》,修辞学理论与实践,语言出版社,1990二月。第173-183页。

28《在总结小组讨论会上的讲话》,《中国英语强化培训研讨会论文集》(1987),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285-287.

29《中国系统语言学的进展》(合著),《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65438+7月0990。第1-11页。

30《语气与汉语疑问语气系统》(合著),《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65438+7月0990。第88-107页。

31《分句和复句》,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65438+7月0990。130-141页。

32罗绍主编的《澳新讽刺诗四首》,精选外国讽刺诗100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65438+二月。121-123,218-219,282页。

33《澳大利亚文学》,文学大百科,华凌出版社,1991年。第803-807页。

34《新西兰文学》,文学大百科,华凌出版社,1991年。第807-808页。

35《王力与韩礼德》,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1 1。4957页,张谷、主编:《龙虫共雕,一代宗师——中外学者论王力》,广西教育出版社。第200-216页。

36《论功能主义》,外文,1991,3期。3-10页。

37《关于日本题材的一些问题》,外文1992 1.1-7。

38《评有立场与无立场》,外国语言学1992 1。7-10.

39《韩礼德-哈桑的回应模式与汉语话语的回应》,北京语言学会编著:语言研究与应用。商务印书馆. 1992。第199-215页。

40《90年代的话语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2 1)。第1-7页。

41《大学外语教育》,学者论大学生知识结构与智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1,139-148。

42“Wallace Chafe”外国语言学,1992,第3期,第44-49页。

43《当代澳大利亚英语面面观》,第一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议,3月8日-12,1988。在胡、闻仲编。中国澳大利亚研究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249-263.

44《评派克的实证主义理论》,《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第2期特刊1992),第46-49页。

45《语言规划》,语言应用,1993第1号,11-20页。

46《认知与话语产生》,《外国语言学》1993第2期,2-6页。

47《英语语篇中语音系统的衔接与连贯》,《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993,1-5。

48《美国语言问题与语言政策》,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3,13-22。

49“第二十届系统功能语法国际会议”,《外国语言学》,1993,42-43。

50“汉语语序的语义功能研究”,郝克其等(编辑。)文本与语言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29-31。3月198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29-31.

51“进门得道”,英文字母+0994 2月15。版本1。

52《语言的可测性》,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第65438期+0.9-15。

53《英汉疑问语气系统的多层次多功能解读》,外文,1994,第1.1-7期。

54《巴赫金与社会符号学》,北京大学学报1994第2期,第49-57页。

55《美国双语教育》,外语与翻译,编号1,0994.45438+0-45。

56“言据性、新闻报道和散文对文体的影响”,《外语研究》第2期,1994,第22-28页。

57《大学英语中的习得》,(与冯宗信、罗宇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1944,第44-49页。高远等《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5年2月。

58“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习得”,(与冯宗信、),语言与交际评论,第1期,1994,15-23。

59“英语教育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影响”,载于英语语言和文学协会:1994 ELLAK国际研讨会会议录,1994。

60 "对报道的辩论的证据分析",第四届国际辩论会议记录。阿马斯特拉姆。102-119.

61《英语专业精读教材评估述评》,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5,115-121。

62《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提高教材评价的科学方法》(合著),外文1995第1,11-16。

63《汉语的可证性与话语分析》,湖北大学学报1995第2期,13-23。

64《莱尔·巴赫曼论语言测试的设计与发展》,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10-16。

65《语篇衔接理论与多级模式》,外语1996第1期,1-8期。

66《中国文体学研究现状》,许嘉璐等主编:中国语言学现状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355-365页。

67《语法隐喻》,《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1996,1-7。

68《美国功能语言学家吉冯的研究现状》,《外国语言学》1996第4期,1-10页。

69《英汉对比研究趋势》,《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5438+10月,55-62。

70《乔姆斯基话语的说服力分析》,《外语与翻译》,1997,1-6。

71《东亚人学英语(一)》,福建外语1997,2号,1-4。

72《东亚人学英语(第二部分)》,福建外语1997,3号,7-11。

73《传统、创新与统一》,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1997,5-7页。

74《高·吉亚斯的修辞学与柏拉图的真修辞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1997,第6-9页。

75《语言、认知与隐喻》,《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第4期,1997,第49-57页。

76《开发电子邮件的研究功能》,《现代外语》1997增刊:网上外语教师手册,97-102。

77《关于语言教学的看法和资料》,《语言文字应用》,1997增刊,65-68页。

78 "中国英语教学改革-迎接21世纪的挑战",林茂松;梁耀南(编辑。)第六届国际英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李和出版公司。1997.

79《关于隐喻语用观的若干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7-11。

80《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况》,外语1998No。1, 1-5.

81《用法与搭配相结合的新词典》,外语圈,第2期,1998,第53-54页。

82《话语分析任重道远》,《外语研究》第2期,1998,1-4。

83《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王敬合主编,英语教学名家论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第52-53页。

84《如何使用84个“之间”》,外语与外语教学,7月1998,20-21页。

85《王荣培主编的英语词汇学教程》,《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0,第28-30页。

86《英语近期变化》,山东外语教学,第4期,1998,1-7。

87《当代符号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福建外语,1999第1号,1-9。(收录于陈《主编:《语言与符号学在中国的进展》,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9月,I-V)

88“反思与展望——纪念马史文通百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2期,1999,1-5。

89《系统功能语法与汉语语法研究》,马·《语法研究导论》,商务印书馆,1999,第252-302页。

90《结构功能语言学述评——布拉格学派》,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4期,1999,116-117。

91《中国四位学者关于系统功能语法导论的讨论:胡壮麟先生的回复》,《福建外语》1999第3期,第6-8页。

92《英语学习与计算机》,李福宁等主编:英语学习指南,世界图书出版社,7月1999,第482-490页。

93《科学理论新发现与语言学新思维》,《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1999,PP . 1-6;朱永生,编辑。《论世纪之交的职能》,上海外语教育研究会,2002年。

94《隐喻与文体》,蒋、等主编。:外国语言文学研究65438+9月0999,22-36页。

95《关系》,赵世凯主编,汉英对比语法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9月,254-291。

96《论韩礼德语法隐喻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2卷,2000年第2期,第95-102页;主编黄国文、副主编杨炳军:《话语、语言功能与语言教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95-102页。

97《辩证看待与唯物辩证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8期。

98“博导访谈录:胡壮麟教授访谈录”,《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456-460页。

99功能语法导论,功能语法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8月,F13-31。

100《中小学英语教材的新突破》,中国教育报,2000年2月19。

101《语篇分析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2001,1,第3-9页。3-9页。

102《话语分析与语用学》,载任绍增等(编)。语法和话语。国际话语分析会议论文集。澳门大学出版社。2001.23-32.

103《语言与计算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 1,1-6页。

104《走近巴赫金的象征王国》,外语研究,2006年2月5438+0;《符号学研究》,王明玉、李经纬主编,军事文怡出版社,2001 65438+2,10-15页。

105《为中学生量身定做》,北京图书报,2006年5月5438+0。

106《英语语法教育再认识》,外语论坛,2001,1。第6-14页。

107《导论》,英语语言学百科全书:语言教学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0,F25-31。

108《谈英语学习》,专家学者谈如何学习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65438+2002年10月,112-122页。

109《篇章语言学》,语言的多学科研究与应用,杨子健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81-314。

110《理查兹相互作用理论》,三峡大学学报,24卷,1,2002年,50-54页。

111“语境研究的多元化”,《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4卷,2002年第3期,第161-166页;转载于《语言学》,2002年第8期,第104-109页。

112“对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外语研究》,2002年第3期,第2-5页。

113《计算符号学》,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9期,1-5。

114《雷迪的传导隐喻》,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6。

115“How-to-Do语篇的文体特征变异”,《英语研究》第65438卷第0期,第1期,2002年,第2-9页。

116“中国英语教学效率低下”,《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第3-7页。

117《教育技术变革下的外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述评》,《外语视听教学》,2002年第6期,第60-64页。

118《在中国说英语》,《大学英语》,2003年第2期,2-4页。

119《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现代外语》第26卷第1期,2003年,第85-92页。

120.《论中国的双语教育》,载《中国外文》,2004年第2期。

12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中国外语》,第1期,2004。

12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论教学要求的基本概念,《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123.认知隐喻对话(王宗彦;胡壮麟),《中国外文刊》2005年第4期。

124.《中国英语教育改革:趋势与问题》,载《中国外语》,2005年第6期。

125.《习得与学习》,载《中国外语》,2007年第2期。

126.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趋势,《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

127.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2007。

128.韩礼德应用语言学解读,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29.PowerPoint——工具,语篇,体裁,风格,外语教学,2007年第4期。

130.让巴赫金定位巴赫金——关于巴赫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3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32.闲话“融合”,《中国外文》,2008年第5期。

133.对语言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的反思,《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34.《中国外语教育60年的思考》,载《中国外语》,2009年第5期。

135.话语评价研究,外语教学,第1期,2009。

136.采访m.a.k .韩礼德教授(Halliday;胡壮麟;朱永生),中国外文,第6期,2010。

137.认知符号学,外语学报,第5期,2010。

138.论语法研究中的标准观,《外语》,第1期,2011。

139.《论中国外语教育三十年》,《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第4期,2011。

140.论多模态论文中的主语模式,《外语教学》,第4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