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课程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改革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和难点问题。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模块之一,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鉴于多年的教学思考,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一些企业甚至将薪酬管理纳入企业战略。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稳定员工,激发工作热情,提高绩效,而且有利于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薪酬管理课程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模块。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会更受用人单位欢迎。但是,在定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是本文思考和讨论的出发点。
1薪酬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薪酬管理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专业课程。薪酬管理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应用性很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践要求,尤其是纯理论和全日制灌已经与应用型本科教学方式严重不相适应。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初期是很大的,然后会逐渐减弱,逐渐觉得学习知识很枯燥,即使与未来的职业密切相关,仍然会无济于事。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1.1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
薪酬管理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具体的实际操作方法。薪酬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仅靠简单的记忆和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锻炼,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但实际上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很小,学校基本只有一周的模拟实训,缺乏企业实践的实践经验。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理论过于复杂,脱离实际需要。学生对薪酬管理这门课程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薪酬管理就是考核、工资、会计、制表等。在公司内部,却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1.2教学方法单一。
大部分高校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时结合电教,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开始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主,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课。传统的理论教学虽然可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但是大量的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由于过于注重简单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思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无法掌握现代企业所需的技能,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不符,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1.3考核方式不能体现教学训练的要求。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多理论课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出勤和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根据课程性质分为4:6、3:7、2:8三个等级,考核方式为开卷和闭卷。薪酬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较强。自然是闭卷考试,试题由课程老师从作业或书本中选取。因此,闭卷考试存在“划范围,重点绕圈”的现象,学生被迫记忆知识点以应对考试。考完试,往往觉得自己收获不大,“六十分万岁”的心态比较普遍。闭卷考试最大的弊端是不能有效地将实践教学内容纳入考核范畴,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不符。试卷的测试方式虽然可以衡量学生的知识深度,但无法考核学生在薪酬设计和管理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与企业对薪酬管理者的要求不符。
2薪酬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由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学校教学资源的差异,各高校专业课的教学也不一样,所以薪酬管理课程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满足社会需求。
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然而,高校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及时改变,仍然以理论素养为主。学生接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远远滞后于社会需求,一本教材用了很多年也很普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设了薪酬管理课程。由于种种原因,某一教材一旦选定,就会使用多年,课件和知识内容很少更新,与社会现实的需求有些脱节。薪酬管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发展非常迅速,所以传统的以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甚至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到或者已经被淘汰。
2.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应用能力薄弱。
虽然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了校企合作、产融结合,对工科专业来说成效显著,但实习实践仍然是很多商科专业的硬伤。虽然有些现场参观很难有真正的实践机会,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东西。正所谓“从书本上得到的东西是浅薄的,你永远不知道你必须去做。”虽然校企合作签订了很多合同,但很多只是停留在协议层面,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学校的模拟实训来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薪酬管理课程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模拟固然重要,但由于缺乏真实的情境刺激,效果大打折扣。很多关于薪酬管理的细节还是一知半解,比如薪酬战略只能停留在概念上。
2.3教师缺乏业务经验和实战经验。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客观上要求课程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而目前很多本科院校的老师毕业后在学校任教,在企业工作的职业经历是空白的,说明他们理论多于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倾向于理论教学。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邀请一些企业高管或技术人员指导实践,但往往是走马观花。另外,由于薪酬管理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课时的分配问题很难处理,忽视任何一个都不是好的选择。
3.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应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将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专业领域具体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加强产融结合和校企合作,建设综合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期,可以和一些本地化的大企业合作,通过实习的方式,轮流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这样既可以了解企业的业务管理,也可以了解生产线的情况,还可以学习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培养职业素质,让理论和实践真正融合。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后期,可以选择一些初创公司或者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公司。学生可以通过前期培养的实践能力对企业的薪酬体系进行诊断,提出一些改革方案和措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2优化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薪酬管理的课程内容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教师要根据现代企业对薪酬相关工作的岗位职责优化课程内容,教给学生具体实用的专业知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从企业或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事过薪酬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处获取薪酬相关工作岗位及其职责,梳理其工作流程,提炼其典型任务。教师应以薪酬相关的工作流程及其典型任务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薪酬管理课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3增加研究课题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置研究课题,可以加强学生对薪酬管理的理解,为毕业论文设计做准备。具体流程是教师给出题目和相应的参考文献,学生浏览大量文献,制作幻灯片,课堂展示,课堂回答问题。这一环节也计入最终考核成绩,考核学生个人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如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培训与发展、员工关系等课程,让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理解课程之间的关系。
3.4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大实训软硬件建设,加大投入,积极建设人力资源实训室,购置薪酬管理教学软件,提高实训学时比例,强化薪酬设计、薪酬计算等操作环节。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除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外,可以结合实验教学、社会实践调查、校内科技活动、网络教学平台、文献综述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多方面了解真实企业薪酬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薪酬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
【1】孙静,舒畅,梁欢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创新设计——以薪酬管理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