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能帮忙分析一下肖邦的升C小调小夜曲吗?是关于音乐分析的。

肖邦C小调夜曲(OP.27NO.1)的曲式与音乐分析

肖邦的夜曲既有高贵典雅的两首旋律,又有变幻的和声色彩,情感饱满,思想丰富。同时伴随着一种静谧如梦的氛围,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音乐艺术形式。升C小调夜行曲(OP.27NO.1)音乐语言细腻优雅,和声色彩丰富。音乐结构和调性布局都很完美。从最初的抒情主题,发展为悲愤交加的悲壮英雄形象。音乐发展的对比性、动态性和戏剧性是肖邦夜曲的代表性之一,显示了肖邦夜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肖邦;升C小调夜曲:曲式与分析

Norturne由拉丁语Nox演变而来。它是一种旋律优美、感情细腻、极具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式。传统上,这种体裁主要用于表达深夜的宁静,旋律通常像梦一样安静温柔,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独特体裁。它的创立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吟游诗人,它的名字取自天主教会的“夜祷”。夜曲独特的安静气质和沉思的性格在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夜曲是18世纪流行于欧洲贵族沙龙的小型器乐组曲。后来在19世纪早期,爱尔兰作曲家、钢琴家约翰·菲尔德(0,782-1837)受到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感伤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创作了一首表现宁静的夜沉思的抒情钢琴曲。而这种体裁被称为“夜曲”。

虽然菲尔德对夜曲这一体裁的创作贡献很大。但菲尔德的作品大多是沙龙小品,内涵不够深刻。19世纪以后,夜曲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来肖邦创作的夜曲极大地提高了艺术价值,不仅扩大了音乐规模,而且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意境和多彩的织体。可以说,肖邦将这一体裁提升到了极致,使之真正成为独一无二的浪漫主义钢琴体裁之一。

弗雷德里克和肖邦(1810—18491)是19世纪伟大的欧洲钢琴家和作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他是典型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创造者之一,也是音乐史上最具独创性和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优雅、细腻、独特。具有典型的独创性。在他所有的钢琴作品中,肖邦的“诗性气质”是他的夜曲。他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将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首创的浪漫主义抒情小品——夜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时期,成为浪漫主义钢琴体裁的典型代表。

肖邦一生创作了二十一首夜曲。根据音乐风格的不同,这二十一首夜曲大体可以分为波兰民族、法国沙龙、内心情感的精神自我刻画和田园抒情小品四大类。三。这部作品《C小调夜曲(OP.27NO.1)》创作于肖邦在巴黎生活期间。每当他想到祖国人民还在俄罗斯的铁蹄下,精神创伤就会像乌云一样聚集。正是在这种心态下,他用抒情而富有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叙事情节写下了这著名的一章。它属于一种将波兰的民族性与自我描绘内心感受的精神相结合的体裁,因此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在此,笔者从音乐结构和创作特点两方面来分析肖邦的夜曲。

这首歌是复现紧凑的复杂三部曲,第一部分是复现的单三部曲,悲伤忧郁的情绪贯穿始终。旋律中不时加入细腻轻盈的装饰音,增添迷人的奇幻色彩。中间部分的音乐表现出活泼、充满活力的形象,与前两段形成鲜明对比。《C小调夜曲》从抒情的第一主题变成了悲愤交加的悲壮英雄形象。音乐的发展是强大的,动态的和戏剧性的。正是时代的洪流,民族的悲剧,生活的冲突,让肖邦的作品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气势。但这种宏大并不妨碍肖邦细腻的音乐、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情性,这三者在他的作品中是对立统一的。

第一部(128)是C小调单三部曲。主题反差不大,主音贯穿低音部分的六音伴奏音型,烘托出一种恬静悲凉的情感基调。就像夜莺的机敏,在月色皎洁的夜晚,情侣们互相倾诉,窃窃私语。在第一部分中,肖邦选择了柔板的速度来表现情感与景物的交融,因为它非常有利于表现舒展而悠长的旋律线条,能够充分表现音乐语言的回旋与起伏。让人听起来不禁有一种流连忘返的艺术效果。

A段(3 10): 4+4正方形结构,由两个并列短语组成。前乐句是在主旋律与其从属旋律(#f小调)的交替中陈述的。短暂的音调变化就像晴朗夜空中的凉风。后一个短语是一个开放结构的并列短语。之后有一个杠连接,通向b通道。“从一开始,音乐就把人带入了昏暗的夜晚。破碎的和弦,用微弱而宽广的低沉的声音,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神秘而安静的夜晚,多愁善感的诗人独自在思考着什么,一切都静静的只听见他呼吸的心跳,然后出现了一个略显犹豫的主题。这是一种病态而犹豫的声音。它从一开始就爬上了E,这短短的和弦像流星一样一闪一闪,夜又恢复了原来的黑暗。像是诉说又像是哭泣直到10号段似乎完全消失在黑暗里。”

B (11-18)4+4平方结构,由两个并列短语组成。在主旋律中,和声布局相对稳定,几乎每个小节都是在主和弦和从属和弦的交替中进行的。聚集在主和弦中并成功结束。

A段再现(19-28):再现段与A段相比,增加了对比中音,和声更加饱满。最后两段是连在一起的句子。

中间部分(29-83):由C、D、E三段组成的合成中间部分(所谓合成中间部分是一个复杂的三部曲,中间部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是新的主题。还是第一部分的发展,各部分相对独立,保持着对比关系。),C段和第一部分的比较不是调式和调性的比较,而是节拍、织体和力度的比较。D、E段转为六年级、五年级的大调,让音乐豁然开朗。三个通道都是非方形结构,相互对比,而在第二、三个通道中。我们在整首歌的形象上看到了强烈的戏剧性发展,C小调小夜曲在肖邦的音乐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充满了力量和戏剧性。

C段(29-48): 8+8+4非方结构,音乐以C小调新素材呈现。速度,节拍,质感都有很大的变化。四三拍的节拍,第一拍加强了一点节奏感的旋律,三连音的伴奏音型,低音的连续层次上下移动,使音乐的情绪由平静、悲伤变为兴奋,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个短语从弱动力学(P)开始。旋律为八度叠加的属音和主音,可分为四+四节。在和声上,两个节日体现了归属主的进步,由雄壮悠扬的圣歌般的和弦组成,八度犹如突发疾病的洪流。庄严而隆重。气势磅礴,气势磅礴。第二个乐句是第一个乐句在强度(f)上的高八度重复。右手八度也由之前的沉思变为八度圆号音和进行曲风格的节奏由弱到强推向高潮,这是音乐的第一个高潮,强化了新主题的汹涌情绪,聚集在主和弦。

d节(49 66):降A大调。远离主色调,加强了色调色彩的对比。强度继续增加到fff。这是万的号角。结构由四个短语组成:4+4+4+6。四个短语属于并列关系,后三个短语是第一个短语的模式。调式调性也随着连续的死音级数发生了变化,最后收敛在bG大调的主和弦上。其中,在13小节的音乐中,肖邦始终以主音“降A”作为基本音,但飘在其上的是连续的二度模块级数和跨小节的中间部分辅助音,产生了丰富而不同寻常的音响效果。

e段(67-83): 4+4+9非方段,平行结构。bG大调陈述新素材,改变和声织体,采用柱和弦。让色彩更明亮,声音更饱满。这三个短语是以模块递进的模式发展的。第一个乐句的低音部分在主音中继续,在主和弦中结束。第二个乐句在F大调第二个模块级数前结束。第三乐句发展成连接句,模块化递进后扩展五小节,音乐继续下行,使激动的心情逐渐平静,为再现做准备。

复制部(84-93)收缩复制,主题很大程度上集中了,只有10小节。

结语(94-101)在结语中直接使用新的旋律素材,将主音由C小调改为C大调,最后以C大调结束。肖邦善于运用这种以大调结束小调音乐的独特手法,通过音响效果和功能的变换来加强音乐的情感色彩。在降B小调夜曲的结尾,肖邦也使用了同样的创作手法。

肖邦的每一首夜曲都是一首抒情诗,这或许是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最重要原因。然而肖邦的小夜曲不仅抒情,而且常常伴随着戏剧性的冲突。舒曼曾将肖邦的音乐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从《C小调夜曲》中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潘,肖邦D大调夜曲Op.27-2的诗人之梦解析[J],北京:音乐创作2007(2),86。

[2]孔·,肖邦夜曲解读,成都:四川戏剧2008,(4): 116。

[3]钱·,音乐作品分析(上)[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