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一、提问与思考,环环相扣

“求教”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提问来打开思维的方式。

一般可以对事物提出“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自问自答。

“求道”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看待事物,发散思维,最终使理解透彻、深入。

比如人为什么活着?作者在题目中提出了“为什么”,开头给出了答案并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提问,最后阐明了追求爱情和知识的原因。

“提出问题引导我们思考”的应用,可以使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其他石头可以攻击玉。

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即使不知道事物的利弊,也只需要和其他事物进行比较。

比如《快乐旅行》一文中,作者写鲲鹏万里高飞,南飞,而坤和薛的鸽子,似乎是随心所欲地飞。两者对比后,他们会提出问题。为什么鲲鹏要“一飞冲天万里挑一”?原来是在六月的大风中飞行,说明它“有所等待”;接着,分析了“适野”、“适百里”、“适千里”三个不同层面的差异,以说明看似自由的傅和学鸽其实是有关系的。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出发,揭示了只要是“等待”,任何事物都不会有绝对的自由。

所以,相似事物的比较,往往会使人的认识逐渐清晰,逐渐加深。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我们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结论,就不要轻易照搬,而要结合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这样才能有更深的理解。

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判了老庄当时流行的“为死而生”、“为彭其而哀”的哲学观。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他是如何获得这种深刻的洞察力的。

王羲之对宴游之乐所引发的稀世之事、流年之事、无常人生的思想感情;最后,对人们的生死观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否定了老庄生死一体的虚无主义,得出了“死生是假生,彭其丧是误”的观点。

再比如《廉颇蔺相如传》对廉颇的评价。

渑池会议前廉颇送别赵王时,对赵王说:“三十日不归,请另立赵王,以避秦王”。

仔细分析廉颇的话可以看出,廉颇眼中的“赵王”和“赵国”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他的思想是典型的“忠君爱国”,与封建文人所提倡的“忠君爱国”有着本质的区别。

后世的岳飞虽然是抗金英雄,却比廉颇逊色不少,因为他选择了忠君,放弃了国家利益。

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能进一步思考,相信会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