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课堂场景再现的论文
一,生活中的数学语言,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尔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教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这主要取决于老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抽象的数学要生动形象地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一个没有高质量语言艺术的老师是不称职的。看似枯燥的数学,其实蕴含着生动有趣的东西。鉴于此,教师鲜活的数学语言是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体心理倾向,在不影响其知识性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和修饰,使其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如果你知道“”,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兄弟一起到,锐角小于前,开口大于前,两个数站在中间,谁大谁笑。学生很难区分这两个符号。这种充满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区分。
再如将教学长度单位改为“长短”;把教学元素、角点变成“小售货员”,把大小比成“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化的学科知识非常好奇,觉得学数学很有趣。
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
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生从生活中把握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独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垃圾处理问题、旅游问题等。),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每天上学需要多长时间,以免迟到;或者估算一下旅行的时候需要带多少钱,这样才能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能积累数学知识,又能通过这样的个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最佳途径。
第三,数学情境是生活和体验数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时,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枢,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数学题一样,需要我们共同练习解决。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可以集体一起学习,最后得出学习结论。
比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点,丰富空间与图形的体验,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组织成小组,在操场上选择一个建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建筑,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出来。学生还可以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示意图:假设图书馆在学校东200米,小红家在学校北500米,医院在学校南1000米,车站在学校西800米。根据这些信息,学生可以在网格纸上确定合适的单位距离,在相对位置做好标记后,教师可以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又如讲授“认识焦媛粉”,组织学生开展“我是一名优秀的推销员”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业务中掌握、消化、运用知识。再如,在遇到问题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再现的方法,使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相关数学术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四,数学作业生活化,运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它的原型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学以致用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为课堂时间短,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可以通过恰当地利用课堂内容的自然延伸,从广阔的世界中学习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如果学会了长度单位,就可以测量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以及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知道人民币可以用零花钱买到你需要的东西;学完统计学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可以统计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和男女生比例;可以算出图形面积,可以算出你家的面积,用了多少瓷砖等等。
再比如安排学生“观察你家里的物品,找出几个乘法口诀”;“你们家每天的生活费是多少?写下来,做成表格,然后计算。”这样会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观察和实践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主动积极地学习,思维拓展,兴趣被激发。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他们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受心理。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数学就是生活。只有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趋向于经济和理性。但是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有一天,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报纸上报道了两个广告。某商厦正在有奖销售:一等奖10000元1,一等奖1000元2,二等奖100元10,三等奖200中5元,二等商厦九五折销售。请想一想;哪种销售方式更有吸引力?哪个商业建筑对消费者有很大的好处?
我们不能一眼看出问题。我做了一个假设,如果有16个人,其中8个人愿意去A家,6个人喜欢去B家,两个人认为两家都可以去。调查结果显示,某商场的销售模式更具吸引力,但事实是这样吗?
在实际问题中,每组有奖销售的成交额和某商厦参与抽奖的人数没有限制。所以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有几个答案。
1.酷家商厦确定每个组别都要颁奖。当参与人数少于265,438+03 (65,438+0 12+65,438+00+200 = 265,438+03)时,人们会认为中奖的几率更大,一个商厦的销售方式会更吸引顾客。
第二,如果一个商厦的每组成交量大,那么它给客户的优惠幅度就相应小。因为某商业楼提供的优惠金额是固定的,* * 14000元(10000+2000+1000 = 14000)。假设两栋商厦提供的折扣为14000元,则第二栋商厦的营业额可为280000元(14000 ÷ 5% = 280000)。
所以从这点来看:
(l)当两栋商厦的成交额均为28万元时,两栋商厦给予同等金额的优惠。
(2)当两个商场的营业额都小于28万元时,商场B的折扣小于1.4万元,所以商场A提供的折扣仍然是1.4万元,折扣很大。
(3)当两家公司的营业额都超过28万元时,第二栋商业楼的折扣超过14000元,而第一栋商业楼的折扣仍保持在14000元,第二栋商业楼提供的收益很大。
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说。有两个液化气站。已知每瓶液化气的质量和数量都是一样的,初始价格也是一样的。为了争取更多的用户,两家电台分别推出了优惠政策。a站的方法是七五折卖,b站的方法是二次通气后七折卖给客户。两站优惠期均为一年。作为用户应该选择哪一个?
这个问题和上一个很像。只要你分析讨论你需要多少罐,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买卖,存款和保险,股票和债券,……都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利润比率和比例、利息和利率、统计学和概率。运筹学和最优化,以及系统分析和决策,都将成为数学课程中的“客人”。
作为跨世纪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要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再给你几个地址:/question/40272309.html?si=10
/question/123588796.html?si=6
自己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