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新变化2000字左右。
职业教育的这种适应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适应性。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教育的方向、层次、教学内容、职业培训机构和管理,始终处于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积极地位。二是职业教育对象的适应。受过教育的人不应该只具有狭隘的专业性质或局限于掌握一种技能,因为快速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所以未来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一定是让年轻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三是职业教育模式的适应。为适应市场需要,职业教育应由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向企业、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学校多元化混合办学模式转变。针对上述说法,有人质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适应性。这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适应性,至今仍是职业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预备教育(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媒介的
职业教育的中介性是指职业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教育与职业之间的特殊地位。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是“普遍”或“特殊对象”,而是直接对应于社会需求和个人生存。它促进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促进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格素质的提高,是使人的人格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完善和更新的中介加工,是最基本的桥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肩负着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中介责任,但社会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职业精神。
个人
职业教育的立足点只能是现实中的“个体存在”。从事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能力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形式和水平。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的人,才能客观地分析职业教育的外在现象和内在规律。无论是理想的职业教育还是现实的职业教育,离开其基本的逻辑起点,即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不科学的。
历史的
职业教育是历史性和超越性的矛盾统一体。历史性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总是受到一定历史前提的牵引和制约,职业教育不可能在“真空”中存在和发展。职业教育一直受到限制。承认它的历史性,意味着它的“有限性”和“非至上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失去了超越性。相反,正是它的历史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有限性和非至上性为人们提供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真正自由和可能。可以说,它的历史性为它的无限开放性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职业教育也不断处于有限性之中。
这种有限性与无限性、非至上性与至上性、历史性与超越性的消极统一,恰恰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辩证法。说明:第一,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意味着职业教育不是绝对自由意志的产物,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如果否认职业教育的历史性,就相当于把职业教育提升到了“上帝”和“救世主”的地位,其结果只能是职业教育的掩盖和抽象。
其次,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历史性,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程度。再次,职业教育的历史性和有限性并不意味着人的宿命和无为。相反,认识到职业教育的这一现实规定性,是人们不断超越和创造新的职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超越”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定之一,这意味着职业教育是“决定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着眼于明天”。最后,正是职业教育历史性与超越性的否定统一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现实与理想。现实指向现在,理想指向未来。现实和理想是相互依存、相互目的、相互联系、相互进步的。现实是由理想和发展目标驱动的。没有理想,职业教育将是一潭死水。理想必须以现实为基础,理想的职业教育需要人们基于现实的创造性活动,从而获得真正的“现实”品格。
可行性
职业教育是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可分为实践理性和诗意理性。职业教育的实践理性关注教育方法、技术和经验,关注职业教育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注学生个体的实际存在,立足和回归现实生活。职业教育的诗性理性强调“以人为本”和“终极关怀”。具体来说,关注人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是否得到充分张扬,人的主观个性是否得到自由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理念。职业教育的实践理性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盈利,人类的实践理性是人类千百年生存博弈的结果,职业教育的实践理性是职业教育发展博弈的历史选择。职业教育的诗性理性不是单纯的“海市蜃楼”,而是一种具有超功利性的理想价值追求,它对实践理性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总之,职业教育的实践理性与诗性理性是不同的、互补的、互动的、制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