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请帮我分析一下这篇论文的主题。

失踪的枪——一篇影视作品分析论文

电影概述

1,标题/英文标题:找枪/失踪的枪

2、戏剧:陆川陆川

3.导演:陆川、陆川

4.产品:华谊兄弟太和影视公司/2002/120min/color

5.奖项:

2001剧本《找枪》获得台湾省2001优秀剧本奖。

2002年2月,陆川受邀作为嘉宾出席柏林电影节。

2002年4月,在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上,《寻找一把枪》作为第一部参赛影片上映。

陆川的《找枪》获得了最佳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奖。

2002年5月,《寻找枪支》受邀参加第55届戛纳电影节。

2002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游”单元

5438年6月至2002年2月,《找枪》入选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世界剧场”单元。

2002年新周刊中国年度最佳电影。

2002年,卫星电视周刊评选全球十大电影,年度最佳导演。

2002年上海电影评论协会十大国产电影

2003年4月,第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奖,《找枪》获得内地最佳处女作奖。

最佳电影奖;姜文凭借此片获得内地最佳男演员奖。

2003年6月,《找枪》入选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世界全景电影”单元。

2003年6月,《找枪》获全国法制影视节(剧)金剑奖。

二等奖

摘要

故事讲述了马山,一个边境小镇的普通警察,在参加完姐姐的婚宴后的第二天,发现自己的枪丢了。因为里面的三颗子弹随时可以杀人,他开始在镇上四处游走,对身边的每个人都持怀疑态度。前情人安娜贝尔·李(Annabel Lee)的出现和枪杀,让案件变得复杂,也让马山入狱。监狱里的马山平静而开明。他出狱后,案情变得明朗了。然而,似乎只有一个办法可以阻止更多的悲剧,那就是让最后两颗子弹射进他的身体。

主体

平淡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我们努力去弥补,只能被生活引向一个模糊的未来。你拼命想找回失去的东西,到头来却只是通向一个更弯曲的岔路口。事实上,很多人在生活中丢过枪。有人去找,有人不去,马山去找。

冬天的一个下午,阳光透过玻璃照射进来,我昏昏欲睡。于是我遵从内心,打开了放在电脑里很久的《找枪》。写期末论文的时候迟早要看。还不如我择日打太阳。在接下来的120分钟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它称为最有影响力的华语电影之一,或者去掉一部,不断向我展示它的新题材、新视角、新结构、新思想,以及前所未有的“新”,不仅是在制作、发行方面,更是从影像、人物、叙事等各个角度对电影的整体印象。

第一,《持枪狩猎》的叙事结构

《找枪》是一个标准的程式化线性结构,从马山发现自己丢了枪,因前情人枪击入狱,到出狱后线索逐渐明晰,符合真相的死亡,获得解脱开始。影片融合了悬疑片、惊悚片、黑帮片、故事片、心理恐怖片等诸多表演元素。略带惊险的剧情悬疑和贵州方言幽默的对话,让影片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极大的情感张力,观众在等待意外的同时大笑,甚至愿意接受惊悚。影片在叙事上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导演巧妙地运用了改变叙事焦点的叙事手法,焦点从马山转移到妻子韩晓云和儿子马东身上,直到镇上很多人。都是从不同角度分析每个角色的心态。进入《找枪》的世界,我们发现我们进入的不仅仅是故事的情节,更是每个角色不同的心理层面。带着他们的思想,我们与神经线上的人物共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身临其境。这种无意识的意志重合,是因为导演巧妙而娴熟地转换了叙事焦点。同时,在叙事时间上,大量使用了时间反转、前叙事和内插。一方面给看似平淡无奇的线性叙事结构增添了欣赏性,另一方面又让故事迷雾重重,焦虑、不安、怀疑的基调和氛围充斥整部作品,给接受群体带来了美好的价值体验,让剧情更具吸引力。我记得王家卫曾经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说过,“一个好的导演应该有这两个技能,一个是热爱美食,一个是会讲故事。”

第二,枪支狩猎的主题

关于判断。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判断。理性生活中的判断,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知识和合理的逻辑之上,必须被普遍接受,被实践检验。生活知识和纯理性知识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容易受到情绪等其他因素的干扰。正确的判断会让前路越来越清晰,错误的选择会让一切无可奈何,必要时还会加上你的名字。我们很清楚,对于一个醉酒的人来说,那段失去的记忆,只能靠大家的花言巧语来填补。换句话说,就是有人告诉你的记忆。马山根据婚礼清单,寻找可能的线索,拼凑失去的记忆。他喝醉了,周晓刚的车开在一棵老树旁,但中间有一个不在名单上的安娜贝尔·李。一切都那么扑朔迷离,每个人都可以怀疑。这时候马山的判断也是出了或大或小的偏差。以前的爱人去世了,和妻子的误会越来越大。所有东西,包括下落不明的手枪。

关于爱情。这是影片中很明确的主题,分为初恋和家庭。安娜贝尔·李是不是马山的初恋,我们无从得知。但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山对安娜贝尔·李发自内心的感情。“你不喜欢她的时候,她要你喜欢她,你喜欢她,她就跟别人走了。”我想这几行字会让有过同样经历的人看到这里的场景,要么淡然一笑,要么心里一痛,而他(她)曾经是那么鲜活地浮现出来。对于初恋,我们总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和最简单的记忆。马山和他的妻子,他们偶尔会修修补补,偶尔会非常相爱,这是我感动的地方。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出身,普通的家业,普通的生活,这绝对是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是人民警察,妈妈是小学老师,儿子是妈妈班上的学生,我们三个人生活和谐。看到妻子努力做家务,丈夫会说:“我知道,我可能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当两个人之间产生误会的时候,老公会说“信不信由你,我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你的事”;当马山意识到自己倒霉,来到妻子的学校准备告别时,丈夫会说:“这是给儿子的,这是给妻子的,嗯,出差。”看到这里,只有心痛。简单的文字,不多的表达,我读出了马山对爱情的执着,以及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强烈责任感和宽广胸怀。

关于寻找。影片从头到尾,我们都和马山一起疯狂找枪。最后,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马立克·桑,我醒来时突然发现我的枪丢了。就像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把“枪”,“枪”的丢失是一种精神上的缺失。“枪”在这里其实是象征着人们失落的、理想的精神信仰。丢枪——找枪只是一种形式。影片不在乎枪在哪里,关注的是马山。作为一名警察,丢枪之后,精神失重,偏向,执着,冷静,直到最后的生死、家庭、尊严、道德的抉择。找枪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寻找生命的支柱和意义。这时,人们正在寻找它。寻找是一个让人变老变成熟的过程。找“枪”的过程是那么的犹豫不决,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丢在哪里,也不知道去哪里找。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枪”,就像你突然意识到你根本不了解自己一样。在寻找枪的过程中,你可以发现你生活中的裂缝,就像马三与妻子和儿子的矛盾一样。

第三,猎枪的音乐

影片中的音乐和整部电影一样令人耳目一新。在当今精简的影视配乐中,年轻而富有激情的“凌飞”乐队给我们带来了真实、贴切、细腻、严肃的感动,难能可贵。

整部电影都是基于马山的主观视角,所以音乐也是由马山的心理感受驱动的。在马山心理的不同阶段,音乐各有特点。有第一次发现丢枪的混乱节奏,也有丢枪事件曝光后趋于温柔细腻但仍有张力的音乐,最后是马山解放后流畅轻快的音乐。

影片的另一大特色是与众不同的音乐声音,以及突然冒出来的尖锐笛声。这个声音很特别。虽然是来自乐器的乐音,但是没有旋律和节奏,很难将其归入音乐的范畴,从效果上来说更接近声音的功能。多出现在马山丢枪初期,那时候他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点状况都会对他纤细的神经造成极大的刺激。

四、寻找枪械蒙太奇

在这里,重点是在寻找一把枪中使用的挑战蒙太奇。这种结构方法在故事片中可以承上启下,上下呼应,节奏明快,就像京剧中的挑战。这就是思维的可视化,体现了基于视觉逻辑的找枪的一大特点。导演用倒叙、停滞、跳跃取代了传统的线性连续推进的时空结构,出现了大的时空跨度。比如说到婚礼,很多人都是来拉马山的,马山已经醉了。说到老树精,出现了一组倒叙来说明马山和老树精的关系,弥漫硝烟的战场空间也体现了对阿甘的戏仿;当我们转到现实的时空时,马山已经在老叔精的车库里和他谈过话,但短短一句话,画面又回到闪回时空,老叔精在战场上救了马山一命。从陈君酒店的院子到老树井的车库,从枪林弹雨的战场到真实的时空,创作者用非常简单的镜头和剪辑,将人物之间的关系诠释得干净利落,体现了导演深厚的画面叙事功力。

第五,持枪狩猎后的现代性

说到后现代,就不得不涉及后现代这个复杂而包罗万象的概念。之所以众说纷纭,难以界定,主要是因为这个概念按照传统的历史分期方法,并不是一个外延相对确定的历时性概念,而是基于对现代社会多变本质的把握而提出的,其本身就蕴含着矛盾和冲突。即解构后的拼贴,反对中心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不求深刻,尽量扁平化,背叛了现代主义对超越性、永恒性和深度的追求,使自己在碎片化的语义游戏中获得了暂时的空能指。后现代电影,即在逝去的时光中寻找快感,将新观念与旧影响融合,成为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电影不可或缺的创作源泉。

所以《找枪》这部电影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这与其简单明快的叙事风格、清新明朗的镜头语言以及各种特色的融合是分不开的,但尤其是自始至终对后现代元素的关注,让这部电影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惊艳”感觉。

这一点体现在《找枪》中,其中一些人物的对话往往没有实际意义,但说话方式却很有讲究,比如陈军和老舒静争着提意见,马娟哭诉马山的对不起,公安局长对马山的严厉批评,马山跟着导演讲道理向陈军说明丢枪的危险,小偷被抓后与马山的对话等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以为是,振振有词。对话既有音乐性,又有幽默感,从而挖掘出“无厘头”的艺术魅力。这种别出心裁的“废话”设计,将言语的所指割裂开来,使之成为空洞的能指。

六、姜文找枪。

姜文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在这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看《找枪》,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多年前的电影《好好谈谈吧》,一样的否认,一样的倔脾气。一方面,赵小帅着手在楼下喊“安宏我想你”,另一方面,马山挨家挨户询问所有与之相关的人,誓不罢休。这部剧与其说是陆川导演的,不如说是姜文的篡位。整片的风格,像姜味。晃动的镜头,讽刺的对话,马山的表情,离《鬼子来了》不远了。姜文是一个善于表达和释放想法的人,他会影响或控制导演。所以,在找枪这件事上,我们可能找不到陆川,只能找到姜文。

参考数据

1 /view/245885.htm#5

2陆川《我们的电影形式》,《找枪》现代出版社2002年。

3李先杰《电影修辞:镜像与话语》2005文化艺术出版社

4典太《电影知道答案》2006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5 /view/245885.htm#5

6/审查/1061241/

7/review/1124129/

仅供参考,请大家自己学习。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