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简答
1.
2.19年底,电崛起,提供了毁灭原子的途径。当在低压气体中放电时,原子分裂成两个带电部分。1897年,美国的汤姆逊研究电荷的两部分时,发现一部分带负电(称为电子),另一部分带正电。
3.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欧姆开始研究导线本身的电流遵循什么规律。受热流定律(导热棒中两点之间的热流与这两点之间的温差成正比)的启发,他推测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可能与这两点之间的某种驱动力成正比。欧姆把这种未知的驱动力称为“测试力”,现在称为电位差或电压。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欧姆做了一系列实验,但是实验遇到了许多困难。一开始欧姆用伏打堆做电源,效果并不理想。后来用新发明的热电电池做电源,获得了稳定的电流。第二个难点是电流的测量。欧姆最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通过热胀冷缩来测量电流,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后来他又巧妙地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设计出电流扭秤,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欧姆用一根绞线挂一根水平放置的磁针,待测导线放在磁针下方并与之平行,以铋铜温差电池为电源。欧姆反复做了很多实验,得出了欧姆定律的最早形式,发表在1826的德国化学与物理杂志上。论文的题目是“金属导电率定律的确定”。
1827年,他出版了他最著名的著作《加尔瓦尼电路的数学讨论》,在书中他列出了公式,明确指出加尔瓦尼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的总电压成正比,与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其中S是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A是导体两端的电压(U),L是导体的电阻(R)。所以,这就是今天的部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