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
南城县实验小学的于戈爱美。大家都有一句话,人需要美。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美是人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乐趣和陶醉。真正的美应该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它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受到欢乐的鼓舞,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提高道德,陶冶情操。培养儿童的美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因此,培养审美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还是在内涵意义的阐明上,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老师,她有着双重任务:不仅要从教材中了解美,还要教会学生从教材中学习美。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老师的语言透露出语言的艺术美。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其表达的准确和细腻是世界罕见的。语文课本是美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简洁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奔放的抒情色彩体现了艺术作品之美。所选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语言产品,不仅堪称典范,而且各具特色:有的注重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充满韵律美;有的色彩饱满,描绘出美丽的风景;有的饱含深情,歌颂一种人文之美,这一切都蕴含着美好的元素,处处闪耀着美好的光芒。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影响,增强美的享受。老师是语言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司夏曾指出:对于老师来说,他的语言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博性、理解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和反映问题的敏捷性。可想而知,老师的语言缺乏美感,学生会觉得无趣;老师的语言很深奥,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所以,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有逻辑、有吸引力、有秩序、有节奏。只有这样,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才能与学生自然交融,如无声的春雨。语文老师虽然不是演员,但还是一个感性的人。只要他的感情是真的,他的语言是感人的,他总会给学生一种艺术美。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感受意境之美,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但如果老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做一个大概的叙述,学生就不能很好的被美的感染。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反映生活的,而形象是语言塑造的。在作品中,我们看到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关,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启发和感染学生,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营造氛围、模型表达、画面描写、音乐朗诵等艺术手段,使语文教学达到更完美的境界。比如在教《荷花》的时候,可以创设一个场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通过图片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音乐朗诵,将学生带入文中所描述的意境,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飞到了美丽的田野,来到了荷花池。一池婀娜多姿的荷花出现在他们面前。它们姿态各异,香气宜人。然后让学生用手触摸荷叶和荷花,去感受那油油的叶子和娇嫩的花瓣。借助语言和人物的描写,学生运用移情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白莲花。这场音乐会让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活动,使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齐头并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和美好,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得到理解语言文字、塑造心灵的效果。第三,用文字插图感受图像之美。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存在。没有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所以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在一些课文中,学生可以根据语言和人物直接想象作品中描绘的形象,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但由于小学生的审美力和想象力并不发达,对意象的储存较差,仅靠文字叙述有时很难让学生呈现意象,唤起他们的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插图将文字内容诉诸视觉画面(因为画面比文字更容易产生生动的形象),让学生直接产生整体形象,从而达到培养美感和高尚情操的目的。比如《董存瑞舍命炸碉堡》一文写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拿着炸药包,抵住桥底,突然右手拉起导火索。导火索喷着白烟,闪闪发光,火花照亮了他钢铁般的脸庞。一秒,两秒,他像巨人一样站着,眼里闪着坚毅。他抬头望向远方,用尽全力喊道: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去吧!单靠这样的描写,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形象,也很难引起美感。这本教科书是用来补充课文的。在定格的瞬间,董存瑞威武高大的形象,钢铁般的脸庞,坚毅的眼神,充分展现了这位伟大军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在教学时,通过对插图的欣赏,学生可以获得对主人公的整体形象感知,了解他为人民解放事业的英勇献身精神和为国捐躯的品质,体验其中蕴含的宏大和崇高,被心灵震撼,学会真正以人性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们的审美感受力也会通过良好的训练得到同时发展。第四,引导阅读,欣赏整体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文字,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刻意境,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中壮丽的山峰,辽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浩瀚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都可以在作家的巧妙笔下,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验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但任何对自然美的描写,都不是自然美的简单再现,而是作者意象的凝结,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整体美?阅读课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美的阅读去感受和欣赏文本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是美育的关键。叶圣陶称情感阅读为美丽阅读。他说:优美的阅读是为了传达作者阅读时的感受。美不仅能理解作者所说的,还能与作者的内心相通,在趣味性和使用性上都有很大的收获。可见,情感阅读是感知和欣赏美的重要方式。五、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转化为能力。美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有价值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验美,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候老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整个审美过程。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欣赏,也是再创造;写作练习也是创造美的活动,可以用续写、模仿写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训练,来表现和创造美。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刻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去感受和体验这些审美内容和形式,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