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工作细则
毕业论文答辩是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评价的论文的重要形式。以下是我论文答辩的细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具体工作规则如下:
一、辩护原则
1.论文答辩公开举行,各系答辩安排要提前一周公布,允许校内外师生旁听;
2.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评估学位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二,辩护的形式
1.学位论文答辩会场应悬挂能说明学位申请者所在两个学科的横幅和标语;
2.国防委员会主席主持会议;
3.学位申请者必须遵守答辩礼仪;
4.学位申请人要在电脑幻灯下做稿件报告,硕士生报告时间15 ~ 25分钟,博士生30 ~ 40分钟;
5.每位专家应提出不少于2个问题,问题应围绕论文的中心论点;
6.答辩组将每位申请人的论文答辩照片两张提交给各自学科、系、研究生院备案;
7.论文答辩结束后10天内,由答辩秘书整理申请学位的审批材料,分装到科技人事信息档案中,交研究生院。
第三,辩护程序
1.国防委员会主席宣布国防委员会成员和国防部长名单;
2.国防部长宣布答辩人和导师的名字,论文题目等。;
3.导师或秘书介绍申请人简历、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学术成果、在论坛发表的评价及发表的论文;
4.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
5.国防委员会委员提问,在场人员提问(经国防委员会主任同意);
6.申请人的答辩;
7.答辩休会,由答辩委员会讨论:书记宣读论文审稿人意见,无记名投票,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同意通过答辩,根据论文评审标准逐级评定成绩,做出总体评价,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
8.恢复答辩时,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论文的评语和成果,是否推荐授予学位;
9.申请人作出声明;
10.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束并合影留念。
第四,防御礼仪
1.应聘者应精神饱满,衣着整洁,男穿西装,女穿职业装,化淡妆,不佩戴首饰;
2.提前十分钟到达答辩会;
3.报告论文前向专家组和在场人员敬礼,答辩后向专家组和在场人员致谢;
4.等候答辩的申请人不得喧哗或随意在会场走动;
5.所有参会人员请关闭手机或调至静音,特殊情况在会场外接听;
6.当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对论文的评论时,申请人应该站起来听。
论文答辩流程
一般辩护程序
1.学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会前半个月提交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大纲和草稿,已经导师批准并签字。答辩委员会主答辩老师会在认真研究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定出要问的问题,然后召开答辩会。
2.答辩会上,让学生花15分钟左右的时间总结论文的题目和选题原因,详细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要答辩老师一般会问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后,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自主准备15-20分钟,然后回来现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主答辩老师提问后,要求学生立即现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问三个问题,学生听清楚并记下来后一一作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可以随时有适当的提问。
4.学生在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出。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集体决定通过与否,拟定成绩和意见。
5.召回学生,主答辩老师会为学生总结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肯定其优缺点,指出其错误或不足,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指导,同时宣布对学生的赞成或不赞成。至于论文成绩,一般不会当场公布。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答辩不通过的同学,给予修改,允许半年后单独答辩。
回答问题的方式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问的方式会影响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和学生的答辩水平。主辩老师有必要注意自己的提问方式。
1.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会向每个回答者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问。问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认为是学生能回答并且回答得好的问题。当学生回答好第一个问题时,他们会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增强自己能回答好的信心,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接下来的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正常水平。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回答第一个问题,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加重紧张情绪,产生恐慌情绪,必然影响后面问题的答辩,这样就很难正确检验学生的答辩能力和学业水平。
2.循序渐进地提问。为了正确测试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时需要将一个大题分成几个小题,采用分步提问的方法。比如有一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考答辩老师给出的检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题组成的。
(1)什么是科技?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吗?学生们做出正确答案后,马上问第三个小问题:即
(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为什么说也是生产力?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这样的题型,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准确衡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程度。如果你不能回答这四个小问题中的任何一个,说明这个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如果四个问题都能答对,说明该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如果你能回答其中的2-3个,或者每一个小问题都能回答一点,但回答不全面或不正确,说明这个学生大体上掌握了基础知识。如果不采取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就很难准确衡量一个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以上问题是提问方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生可能会重复论文的主要内容。这就很难确切知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好、差还是一般。
3.当回答者的观点与自己不同时,要用温和的方式,用讨论的语气与他讨论,即要“长辈”,练好本领,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的主人自居,轻易使用“错”、“不对”、“谬误”等负面判断。记住“对的不一定对,不对的也可能对”这句格言,要有好的见解。如果作者的观点合情合理,有理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完全相反,也应该认可,并愿意接受。如果作者的观点不成熟、不完善,就应该善意、和平地讨论,给予学生平等的辩护或反驳的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被作者接受时,不能以强凌弱,以权压理,不要无礼。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一个是考官,一个是考生),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辩护中表现出相互尊重和虚心是很正常的,一时之间很难统一观点。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只需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给对方参考。其实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委婉平和,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考虑你的观点,也更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
4.当学生一时答不出问题时,应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不了你的问题,有的只是无奈地“呆”着;有的跟你东拉西扯,拐弯抹角,其实他也不知道答案。在这种情况下,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生尴尬“停留”,也不能让他们互相交谈,而应该及时开导或引导。学生答不上来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提问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或者是因为一时的“感知盲区”。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学生就能“回忆”起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回答问题。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在他还是答不上来、说不到点子上的情况下,才能判断他真的没有这个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