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喜欢音乐是他们的天性。新大纲指出:“给儿童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儿童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受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通过学习新大纲,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创新人才。我们都知道,人的幼年时期是最活跃的成长时期,也是接受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和尝试,我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经验。借此机会,我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

幼儿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节奏活动、打击乐、音乐欣赏和音乐游戏五个领域。那么这五个领域都是用什么形式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一)运用想象力为歌曲创作新的歌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熟悉的歌曲中加入新的歌词或者更改一些歌词,这样孩子的歌唱兴趣会大大提高,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比如《废话》这首歌,围绕着与生活相悖的歌词,旋律简单。虽然孩子们很感兴趣,但老师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歌词。最后,我编了各种荒诞的歌词,比如“脚趾上戴手套了吗”“胳膊上穿裤子了吗”“头上穿鞋了吗”,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班里有一首歌叫《秋天多美》,是我和孩子都很喜欢的歌之一。学完歌,我们为什么不创作一首《冬天有多美》?我的想法得到了所有孩子的响应。最后,在全班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创作了一首《冬天雪花轻轻吹,大地盖着厚厚的被子,小朋友一起堆雪人,雪人都是胖乎乎的》(2)保持旋律,改编歌曲。

最近,我们经常听到我们班的孩子唱流行歌曲,如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2002年的第一场雪等。如果这些歌是一个时髦的年轻人唱出来的,没人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如果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开始哼,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难免会有点担心和紧张。因为孩子缺乏对流行音乐的选择和辨别能力。有鉴于此,我觉得我们不可能阻止孩子唱歌,所以与其堵,不如疏。采用保留旋律,改编歌词的方法,很容易上手。南师大教授许卓娅把儿童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得面目全非,“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变成了另一边的兔子。不要被我的外表吓到。事实上,我很可爱...“扮成狼的男生载歌载舞,向对面女生扮演的兔子发出“邀请”。听到狼的表白后,他们很快反应过来:“我抬头左顾右盼。看来你们都是大坏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问题真的很难...“一首流行歌曲变成了一部有趣的儿童音乐剧:《兔子与狼》。孩子们戴着头饰,全身心地投入到狼和白兔的角色中。结局也改得很巧妙:流行歌词里的“怪爱”变成了忏悔的狼,最后被大白兔原谅了。”你真可爱!“从那以后,他就被接受为兔子的好朋友了。他适应了它,而不是拒绝它。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儿歌创作呈下滑趋势的今天,这种改头换面不能不说是一种讨好之举。流行歌曲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是洪水猛兽,但实际上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可惜目前我们这方面的脑子太少了。

(3)为音乐和歌曲安排动作

边表演边唱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音乐活动。他们喜欢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歌曲或音乐是具体的,容易表演的,就要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写动作表演。比如在学习歌曲《两只小手》时,要求孩子自由想象自己的动作来表达歌词。(“两只小手做两件事,雨滴从天而降”“两只小手做枕头……”)因为大部分孩子都是。即兴作曲家,当然不能指望他们创作出完美的乐章。但毕竟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练这一系列动作也特别深情认真。它们不仅激发了孩子学习歌曲的热情,培养了孩子协调动作的能力,也给了他们创作的源泉。

(D)在节奏教学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间,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的经验拓展想象力,用配器演奏音乐。

一天早上活动,我们正在放音乐,耿突然叫住了我。“老师,这首歌里好像有钢琴声。”她的话让我觉得,孩子们不仅听出了歌声的美妙,还夹杂着他们所熟悉的乐器的声音。孩子耳朵灵敏,想象力丰富。比如x x .孩子会说自己像汽车的汽笛——笛子——笛子;X x x走路像个孩子;Xxxx xxxx就像小孩子跑步等。我们在和孩子进行节奏互动的时候,我每弹一个节奏,孩子就可以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是什么样子:有的说是像下雨的滴答声;有人说听起来像汽车笛声;有人说这就像火车的隆隆声。

我觉得对孩子音乐节奏的培养贯穿了一天的活动。音乐通过不同的音乐属性,贯穿套路,培养孩子的常规意识。比如孩子听到音乐“你准备好了吗?”会立刻集中注意力听到拍手点头,就知道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拍手了。一听到啄木鸟的音乐就收藏玩具;听到抒情的“摇篮曲”就会安静下来。孩子对节奏的感受有时是大人意想不到的。比如吃饭前和起床后,纪律最乱的时候,我会用节奏的变化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稳定孩子的情绪。我会用铃鼓拍出一个节奏,孩子会忍不住跟着拍,然后不断变换节奏。孩子听到节奏变化,会很自然地竖起小耳朵,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节奏。并伸出小手去迎合和模仿老师的节奏。这样你听到的都是整齐的节奏,没有杂音。这样的音乐管理既训练了孩子的听力,又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了孩子的规律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通过听音乐拓展丰富的想象力。

用线条和颜色表达音乐

一个音调可以表达一种情感,一段音乐也可以表达一种情绪。两者结合起来,就会有另一种理解音乐的方式。比如在欣赏《森林中的变奏曲》时,先让孩子体验音乐的意境,然后再问:“应该用什么颜色来表达欢乐意境的悲伤?”并及时启发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力,有的回答:难过要用灰色、蓝色等。".除了用音调来体现音乐,还可以启发孩子用线条和符号来体现音乐,在音乐舒缓的时候,用直线;音乐激烈时,用波浪线;音乐欢快的时候,用点。这些都是随着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而产生的,比如《为小铃铛而作》、《为弦铃而作》?《土耳其打击乐进行曲图册》中的木鱼。这些符号在帮助儿童理解和再现音乐特征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音乐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音乐,就是让音乐具体化、形象化。

(2)用图谱表达音乐。

伟大的作曲家根据故事创作改编歌剧,需要扎实的艺术功底,强烈的创作欲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作为孩子,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很难听歌。但是,如果孩子不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变成小故事,用自己喜欢的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很容易理解音乐,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森林变奏曲是一首三声部音乐。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启发孩子们把他们的想法变成一个故事,并让他们用地图记录音乐。孩子们记录的很认真,五花八门,思想开放。张禹岩是这样记录的:第一段,动物们在玩一个快乐的游戏,以兔子为代表;第二段,狼来了,用牙齿代表;第三段,狼走了,兔子又可以玩了,以太阳为代表。所以,用图谱来表达音乐,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创作欲望和想象力,还能充分理解音乐。这是欣赏高难度音乐的好方法。

纲要中多次提到,激发兴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作快乐,体验自我表现和创作成就感,恢复儿童的创造天性,给他们享受快乐音乐的机会,是音乐活动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以上尝试,我发现班里的孩子对音乐活动越来越感兴趣,气质和性格都得到了培养,音乐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