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问题是什么?

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福利制度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旧的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许多问题日益突出,如:覆盖面小,范围窄;单位职工福利设施对社会开放不够,社会福利设施不足;社会福利企业办,即“企业办社会”等等。这不仅造成了企业与事业单位、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福利待遇差异,也加剧了福利支出的收支矛盾,使国家和社会承受着难以承受的压力。同时,我国“未富先老”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大量老年人对福利服务需求旺盛,供给缺口将进一步显现。在中国,社会福利本质上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劳动部门向员工提供的福利津贴和福利设施;一是社会福利生产,其目的是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和就业问题;然后就是社会福利事业,比如养老院,孤儿院,精神病人福利院。为此,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应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公共服务对象

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福利的主体,主体的范围是社会福利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我国原有的社会福利对象很少。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福利的群体扩大了,为老、幼、残群体服务的社会福利已不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的要求。因此,社会福利必须在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社会福利机构只面对“三无人员”、“五保户”、孤儿等传统服务对象的观念和做法,通过有偿、低薪、无偿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为需要社会福利的社会成员提供享受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机会,逐步扩大服务对象的主体范围。为防止“大锅饭”回流,应以西方福利国家为鉴,立足中国国情国力,按照“本土化”原则,将社会福利对象严格限定在最需要的人群。其中,老年群体是目前福利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对象。

福利资源的社会化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内在要求是改变过去单一的投资主体,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按比例分享社会福利资金的多元投资渠道。近年来广州市老年福利服务机构的发展趋势表明,协会、企业和个人开办的私立养老院呈上升趋势,但来自社区的投入也有限。因此,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按比例分享社会福利资金的多元投资渠道,是妥善解决社会福利资金长期单一化的一条途径。此外,国家可以实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依靠社会力量帮助特殊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展生产,减轻国家负担。再次,大力发展社会有奖募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是解决社会福利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

(三)社会福利管理社会化

社会福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纳入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社会福利管理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改变过去社会福利机构由政府直接开办、政府直接管理的局面,指导社会福利社会办,统筹规划,统一政策,一致行动,发动群众,调动各方积极性。政府不再干预社会福利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而是“专注于制定与社会福利有关的政策、法规和规章。要制定规划,依法审批,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搞好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大环境,引导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管理,既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当增加福利项目、提高福利标准,又要加强福利机构、福利企业和社会捐赠福利基金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监督企业管好用好减免税,使其用于技术改造,防止资金挪用和流失。使所有的社会福利机构既能取得社会效益,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既能生存,又能发展。

服务设施的社会化

福利设施的规模、数量和布局直接关系到社会福利设施的有效发挥。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必须走建设挖潜之路,国家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精神文明“窗口”建设与基层社区福利设施发展相结合。将现有的社会福利设施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赋予其“社会化”的本义,采取共建、* *建设、社会捐赠等措施,发展小型、分散、合理的福利设施,以较少的投入引导广泛的社会参与,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达到增量增效的目的,满足公众对不同层次社会福利设施的需求。

服务团队的社会化

社会福利的直接功能是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互动来实现的,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福利的服务质量和效果。加强社会福利服务队伍,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即加强社会工作建设,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重要环节。目前,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一种世界趋势。从西方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专门的社会团体和下属机构从事各种福利服务;第二,有认可的专业守则及审核和认证制度,以确保守则得以执行;三是有专门从事社会工作教育和实务系列培训课程的院校;第四,有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工作程序和必要的职业权利保障。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福利现状,我国社会福利服务队伍建设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充实人员,壮大专业服务队伍,保持稳定的高素质骨干队伍,逐步使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专业化。二是将企事业单位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让企事业单位福利设施的工作人员承担一定的社会任务,通过有偿、市场化的手段提高福利设施的使用效率。第三,通过居委会、街道办等基层组织,加强社会公德、民族传统和伦理道德教育,让社区成员认识到社会福利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每一个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既有接受社会服务的权利,也有参与社会服务的义务。可以发展互助组织,倡导家庭自愿承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福利服务中来,把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和志愿者结合起来,让社区里的孤老残少都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第二,社会福利社会化原则

(一)立足国情,循序渐进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不可能实行类似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我们应该坚持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盲目冒进。从整体上看,福利事业的发展速度可以不超过经济发展速度,但也不能太滞后,即从长远战略上考虑和设计;战术上注重实效,分清轻重缓急,防止照搬国外模式。就城乡而言,改革过去以户籍制度和单位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制度,改善农村脆弱的社会福利体系,是当前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在城市,首先要结合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打破国家包办、部门分割的社会福利体制,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弥补福利支出的不足,解决那些急需而又有余力去做的事情;在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紧密结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和灾害保险因时因地开展,倡导社区福利服务活动,形成完善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社会转型的潜力和程度极不平衡,对社会福利的要求和偏好差异很大。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同内容、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城乡分开的原则。要防止相互攀比,盲目追求高福利、高消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

(3)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公平”和“效率”的概念本质上与社会资源的分配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公平的内涵进一步扩大。是指在考虑人权和道德的前提下,结合公民对社会分配的贡献、家庭支持系数等其他因素进行的社会资源分配。效率是指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按照公平分配的标准,只有平等分配和效率分配同时实现,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分配。改革开放后,我们逐渐认识到效率的重要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但是,作为政府纠正市场缺陷的分配,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因此,社会福利是针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不分性别、年龄、等级、职业和信仰,他们在享受社会福利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此前提下,兼顾效率,把发展福利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形成福利促进生产、生产促进福利的良性循环。也就是说,要注意积极发展对生产生活都有利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要注意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的结合,以增强社会公益事业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福利企业既能体现公平,又能产生效率。要继续探索福利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扭亏为盈的途径。

(4)权利和义务平等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应该考虑到每个国家的国情。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有着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比如,在长期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前提下,不能简单地认为社会福利中的权利和义务是不相关的。虽然社会福利是社会成员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但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可以无条件地享受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权利主体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权利主体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既是按劳分配原则,也是社会福利必须坚持的原则。传统体制下我国社会福利的企业化、单位化,使人们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定势,这就必然鼓励各单位盲目扩大超出自身条件的福利项目,提高福利待遇的天然刚性,福利标准易上难下,以至于为了扩大本企业、本单位的福利标准, 一些企业不惜占用生产发展基金和技术改造基金,致使部分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愿望日益强烈,义务意识较差。 在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转型期,出现了群体意识弱化、伦理观念失衡、价值观扭曲等社会问题。因此,没有义务就谈不上权利,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具体来说,要重点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在工资薪金货币化的基础上,整顿职工福利项目,调整社会福利待遇标准,实行统一、科学、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劳动者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社会福利从企业化向社会化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第二,科学界定社会福利权利主体应承担义务的量化标准,增强公众对他人的道德感;第三,努力扩大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宣传,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社会福利中的寻租行为,防止“福利病”的发生;第四,巩固家庭保障功能,努力消除不合理因素对家庭保障功能的影响,防止将家庭应尽的义务推给社会,增加社会福利的不应有的负担。

参考

1.参见唐军、王赢:《中国老年福利服务改革:调查与思考》,《中国人口》,1999,第3期

2.参见张贵林:立足国情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政法论坛》第1999期,第1期。

3.见Dojicai Jean:加速发展社会福利和积极促进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学习时报》,2000年5月8日。

作者:丁凯杰中国农业大学

我给你找了份报纸。看看有没有解决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