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公认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一个阶级、一个民族艺术成熟的标志”。我国著名乐评人李玲认为,它“为交响乐民族化开辟了新的领域”,“为西方音乐民族化打出了一条典型的道路”。在国外,它也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被认为是“迷人的、新颖的、原创的作品”、“最美的旋律”、“真正伟大的艺术”。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在于扣人心弦的主题、生动的画面展示、中外艺术的巧妙结合?

1.选择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作为主题?

作者选择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梁祝”作为协奏曲的主题,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爱情故事。爱情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爱它,乐此不疲,不厌其烦地谈论它,而且是这样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更是吸引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观者的好奇心,提高了趣味性,拉近了作品与观者的距离。?

二、图像的“屏幕显示”?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即使没有插画,也能让人感受到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之所以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作者通过精心的配器设计,根据乐器的特点和音乐情节的需要,巧妙地编排乐器,使音乐更加生动,从而使不同的画面得以生动地展现出来,如下图:

第一部分——陈述部分。乐曲开始时,独奏笛子在柔和的弦乐背景上奏出明快优美的曲调,接着双簧管奏出优美迷人的旋律,呈现出第一幅画面:明媚的春光下,草桥上开满了粉、绿、花。接着,伴随着竖琴轻快的琶音,小提琴独奏奏出了优美动人的爱情主题。紧接着是用复调手法在大提琴和小提琴之间真诚的对答,展示第二幅画面:草桥结拜的场景。

在一段优美的小提琴华彩乐段后,独奏小提琴在乐队轻快活跃的织体伴奏下,奏出了欢快、活跃、俏皮的第二主题。音乐时而活泼,时而温柔快乐,时而温馨快乐,时而流畅抒情,呈现第三幅画面:同学三年的精彩生活画面。他们或追逐嬉戏,或促膝长谈,形影不离。结尾突然转为慢板,作者惋惜的心情表现为第四幅画面:长亭送别,曲调悲泣。?

第二部分——开发部。音乐变得低沉而阴郁。令人毛骨悚然的锣和定音鼓,惊恐的小提琴和大提琴把我们带入了这场悲惨的斗争。《铜管》以严厉的节奏和阴郁的基调奏出了封建势力残酷的主题。独奏曲小提琴用中国传统戏曲的节奏讲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恐慌。紧接着是乐队强劲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决定性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描绘了英台不屈的反抗精神。

后来,以上两个音调形成了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断以不同的调性出现,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了第一个高潮,也就是第五个画面:激烈的反婚场面。乐队一直演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但现实给他们的答案却是以铜管为代表的强大封建势力的沉重压力。之后音乐转为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痛苦悲伤的音调,缠绵悲泣。

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的对答,在适当的时候,将朱良的互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展示第六幅图:阳台与阳台相遇。然后音乐急转,弦乐快速分裂节奏,激情果断,独奏板和乐队演奏的快板交替出现。瀛台时而嚎啕大哭,悲痛欲绝,时而迂回,抽泣不已。瀛台对天发出绝望的叫声后,在悲愤的深沉锣声中,站起来扑倒在坟前。这时,管弦乐队齐声合唱,音乐达到了整首歌的高潮,即展示第七幅画面:哭着投坟。?

第三部分——繁衍部。笛子美妙的华彩乐章,加上竖琴循序渐进的滑行表演,把人们带到了自由、平等、魅力的仙境。无声的小提琴轻轻地奏出了朱良的爱情主题,展示了最后的画面:鲜花盛开,蝴蝶翩翩起舞。这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升华,也是对朱良爱情的由衷赞颂。?

作品从头到尾都给人画面。让人拍手称快的是作者能够将西方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与交响乐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交响效果,并具有我们的民族特色,使旋律优美、多彩、通俗易懂,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三、中西艺术的巧妙结合?

《梁祝》的成功还在于中外艺术的巧妙结合。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戏剧性的民间故事,并用人民群众所熟悉的具体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在塑造音乐形象时,作者吸收了越剧的曲调,但不是模仿越剧“西卡”的风格。而是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歌剧的内容和曲调进行了全面的提炼、发展和创造。在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采用了西方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和冲突。

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乐的效果,使其具有民族特色,还吸收了传统戏曲中唱腔的表现手法。比如,在呈现部分的结尾,吸收了传统戏曲中的唱腔“对话”形式,表达“朱良相亲相爱”的主题;发展部的《伤逝》更多地借鉴和运用了京剧的“倒板”和越剧的“紧拉慢唱”,使英台哭魂的悲壮气氛逐渐上升到顶峰。?

乐器要尽可能具有民族特色,在独奏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上,要有意识地接近和借鉴国内一些弓弦乐器的技法和效果。比如呈现部的副部,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和弦乐模仿琵琶。作者巧妙地吸收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小提琴也借鉴了二胡的“半音来回滑动”来表达泣不成声的情感;展部的《娄代会》吸收了琵琶音乐常用的节奏模式,即强烈的切分音节奏,深刻地表现了瀛台在墓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小提琴吸收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声、配器,全程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非常深刻地刻画了英台的形象和悲情。?

正是中外艺术的巧妙结合,才使得《梁祝》完全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虽然是西方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音乐,但老百姓是完全能够欣赏和理解的,这使得这首协奏曲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艺术性。?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众所周知的主题和内容,更在于其音乐的扣人心弦的力量,将每一个情节画面都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民族化和大众化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成功的尝试,加上中外艺术的巧妙结合,使其至今仍充满活力。?

5月27日,1959由何、陈刚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大剧院首演,由担任小提琴独奏。这部中国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发端。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陈刚和何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创作的。它制作于1958年冬,并于次年5月在上海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采用交响乐和中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根据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字幕。主要内容有《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音乐结构由花鸟、草桥结义、同窗三年、十八岁送别、长亭送别、英台反婚、凄怨与坟前成蝶组成。

来源:百度百科-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