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答辩方法

导语:那么毕业论文答辩就是一个关键环节。想要一切努力功亏一篑,掌握一些防御技巧是非常必要的。答辩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一定不能忽视。那么在职硕士论文答辩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可以遵循的技巧在下面分享给大家。

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第一,毕业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会前半个月提交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和草稿,已经导师批准并签字。答辩委员会主答辩老师会在认真研究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定要问的问题,然后召开答辩会。

第二,在答辩会上,让毕业生花15分钟左右概述论文题目和选择此题目的原因,详细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三、主答辩老师提问。主要答辩老师一般会问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后,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自主准备15?20分钟后再回来现场回答,而中央党校授信学院规定,主答辩老师提问后,要求毕业生立即现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什么时候提问就什么时候回答。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主辩老师一次问三个问题。听清楚并记下来后,毕业生们会按顺序一一作答。根据毕业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可以随时适当提问。

第四,毕业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离开,由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集体决定通过与否,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第五,召回毕业生,主答辩老师会为毕业生总结论文答辩过程中的情况,肯定其优缺点,指出其错误或不足,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指导,同时宣布对毕业生的批准或不批准。至于论文成绩,一般不会当场公布。多数学院规定,对于答辩未通过的毕业生,应提出修改意见,允许毕业生半年后另行答辩。

主辩老师提问的方式。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中,主答辩老师提问的方式会影响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和研究生答辩水平的发挥。主辩老师有必要注意自己的提问方式。

一、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的原则。主答辩老师一般会问每个答辩者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问。问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认为是毕业生能回答并且回答得好的问题。毕业生回答好第一个问题,就会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加强心理健康?我吗?能自信的回答,有利于后面几题的答辩发挥正常水平。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回答第一个问题,毕业生会有心理负担,加重紧张情绪,产生恐慌情绪,必然影响后面问题的答辩,这样就很难正确检验出毕业生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第二,循序渐进地提问。为了正确检测毕业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时需要将一个大题分成几个小题,采取分步提问的方式。举例:如果有一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考答辩老师给出的检测水平题由以下四个小题组成。(1)什么是科技?(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吗?毕业生们给出正确答案后,马上问第三个小问题:(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为什么说是生产力?(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这样的题型,根据毕业生的答辩情况,可以准确衡量毕业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都答不上来,说明毕业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如果四个问题都能答对,说明该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如果你能回答其中两个?3,或者每个小问题都能回答一点,但是回答的不全面,或者不是很正确,说明这个毕业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如果不采取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就很难准确衡量一个毕业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以上问题是提问方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毕业生很可能会重复论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毕业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好、差还是一般。

第三,当回答者的观点与自己的有偏差时,要用温和的方式,用讨论的语气与他讨论,也就是应该有吗?长辈?风度,练好本领,切忌居高临下,骂人。不用?真相?高手假装好用?没有吗?、?错了?、?谬误?等待否定的判断。记得吗?有,可能没有,又可能没有?座右铭,要有好的建议。如果作者的观点合情合理,有理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完全相反,也应该认可,并愿意接受。如果作者的观点不成熟、不完善,就应该善意、和平地讨论,给予毕业生同等的辩护或反驳的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被作者接受的时候,就不要强行欺负别人,更不要侮辱别人。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和毕业生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一个是考官,一个是考生),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辩护中表现出相互尊重和虚心是很正常的,一时之间很难统一观点。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只需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给对方参考。其实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委婉平和,毕业生就更容易接受和考虑你的观点,也更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 * *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

第四,当毕业生的回答不能切中要害或一时无法回答时,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提问方式。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毕业生回答不了你的问题,有些无奈?留下来?用;有的跟你东拉西扯,拐弯抹角,其实他也不知道答案。这种情况下,答辩老师既不能为难毕业生?留下来?在那里,你不能让它和你说话,但你要及时启发或引导它。毕业生答不上来的原因有很多,有一部分是因为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才原本掌握了这些知识,或者是临时出现的?感知盲区?而无法回答。这个时候,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做成毕业生?回忆?知识,好好回答问题。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在他还是答不上来、说不到点子上的情况下,才能判断他真的没有这个知识。